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新闻三昧》2008,(1):18-18
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全力治理报纸散滥状况的同时,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继续呈现白热化趋势。即便如此,那些富有政治抱负的人们还是对传统的办报模式心存幻想。1998年1月1日,中国引进时报创刊。在中国报业压缩整顿的背景下,这显然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以至于很多人揣测它的创办者吴海民运用了在新闻出版署担任司局级干部时的人脉资源。  相似文献   

2.
徐颉 《传媒》2010,(6):27-29
2010年的5月28日,<京华时报>创刊九周年.单日204版、3000余万元广告刊登额创下历史记录.经历了报业混战、网络崛起、报业拐点和金融危机后的<京华时报>似乎没有"报业冬天",用京华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吴海民的话说,他们重新认识传统报业的价值和优势,探索和确立网络时代都市报的竞争优势,通过谋求更大的市场地位、筹划京华传媒集团和启动上市等策略,再造纸媒.  相似文献   

3.
查国伟 《传媒》2005,(6):10-12
北京战区 代表队伍:<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华夏时报><北京晨报><法制晚报> 领队:张延平任欢迎毕昆吴海民戴自更王建男丁亚韬吴佩华 竞争指数:★★★★★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和文化的前沿阵地,一直是报业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有北京这么多的报纸,数量多、品种全、派头大、行业繁.这些年北京报业市场一直比较活跃,从2000年-204年5年间,先后有<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华夏时报>、<新京报>、<法制晚报>共5家报纸创刊或改版,加入市场竞争,加上原有的<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晨报>共8份报纸共同争夺北京市场.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京华时报创刊时,人们大多抱的是怀疑与观望态度的话,短短一年间,京华时报高起点、大手笔的成功运作,令人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30万首发一举成功,各方面报道日趋成熟。这匹北京报业市场的“黑马”,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瞩目。京华时报已成为京城报界的一个崭新品牌。在该报创刊一周年之际,记者前往采访,对社长吴海民和他的同事们勇于创新的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市场调研:科学决策的依据京华时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创刊前,人们的担心与怀疑不无道理。统计表明,当时北京报业市场已有200多家报纸在争雄逐鹿,这个数字比…  相似文献   

5.
《新闻三昧》2008,(1):35-35
在正式创刊5年以后,京华时报用"暴富"的速度回应着来自报业同行的鄙夷和指责.2006年5月28日,吴海民和他的报纸照例高调宣布自己的一系列辉煌数字.当然,这些数字并不是第一次从吴海民嘴里说出来.3个月前举行的影响中国高层峰会论坛上,这位京华时报社长便宣布已经占据61.21%的北京市场份额,报纸铺摊率达到100%,实销率实现99.36%.  相似文献   

6.
2010年的5月28日,《京华时报》创刊九周年,单日204版、3000余万元广告刊登额创下历史记录。经历了报业混战、网络崛起、报业拐点和金融危机后的《京华时报》似乎没有报业冬天,用京华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吴海民的话说,他们重新认识传统报业的价值和优势,探索和确立网络  相似文献   

7.
敖先红 《今传媒》2007,(9):33-34
中国报业广告自1978年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可从2005年起,报业广告增长大幅度下滑,开始出现低于同期GDP增长率的情况,与报界预定的期望值相差太远.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先生就此发表系列文章,"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报纸的蛋糕缩小了"等观点迅速在报界广为流传①.我不赞成"报业寒冬"之类的悲观论调,因为仅依据一两年的报业广告市场突变就得出"报业危局"的悲观结论是缺乏充足理由的推断.但一个长期繁荣的报业市场突然出现增长率大幅下滑,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今后一段时间,中国报业将要经历一个深刻而又艰难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业市场化的历程已逾10年。晚报作为社会生活类综合性日报,在经过了10多年的辉煌后,目前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新考验。作为地市级晚报,我们面临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在区域性报纸的压力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另辟蹊径,创新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我们晚报人面前不容回避的命题。《扬州晚报》创刊于1996年1月1日,10年来,发行量从最初的几千份发展到近10万份,广告到账额2005年达到5600万元,目前在扬州的报业市场上独占鳌头。但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扬州距南京只有100公里,扬州成熟的报业市场早已成为外来媒体尤其…  相似文献   

9.
1995年元旦,51岁的席举担纲的《华西都市报》创刊,犹如一匹黑马从四川盆地倏然飙出,乍一问世就显现出不可抗拒的魅力和超常发展的奇迹。到1997年12月,三年跨了三大步,创出发行量超过50万份、广告收入9000万元的业绩,1998年更是登上1.3亿元的台阶。一夜之间,都市报蜚声中国报业界,“一天开进一辆奥迪”,诱惑了众多报人和投资。空前的“都市报热”激活了报业市场,也引发了区域性报业大战的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10.
张姝 《传媒》2006,(11):30-32
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媒体变局和媒体转型的判断和建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与推动了传统媒体特别是报业产业的进步和创新.经过了2006年的市场变化和媒体实践,他对媒体创新特别是报业创新又有哪些新观点和对策呢?就这一问题,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吴海民先生.  相似文献   

11.
张维 《传媒》2007,(2):35-37
2005年上半年,首先由北京《京华时报》的掌门人吴海民爆出"中国报业的冬天提前到来了"的警示,把一直在业界悄悄流传的耳语摆上了台面,结束了对中国报业盲目乐观评价的舆论.此后,各种中国报业遭遇拐点、滑坡的不利数据与专家分析频繁刊于各种研究类学术类报刊.  相似文献   

12.
《济南时报》是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都市报,自1996年创刊至今发展良好,日发行量为48万份,在济南市报业中排在首位,并且在全国也拥有较好的口碑.2014年,在第七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上,《济南时报》荣获“中国都市报品牌影响力十强”的称号,其体育新闻栏目“球话实说”因新颖的标题、个性化的评论受到广大球迷朋友的喜爱,成为传统纸媒融合新媒体转型的样本.《济南时报》的“球话实说”栏目从标题、语言和内容三方面实现全媒体时代体育评论话语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三昧》2008,(1):13-13
1993年8月,贵州都市报创刊.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面世.然而,这两份以都市报命名的报纸并未在报业市场掀起涟漪.这时,50岁的席文举正在带着手下奔走考察,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间,还需要一个具有撞击概念的事件才能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28日,<京华时报>迎来创刊10周年,从此进入发展中的第二个十年,如何在下一个十年当中实现全面转型,是我们当前思考的主要问题. <京华时报>在2001年创刊以来的十年里面,曾有幸赶上了中国报业高歌猛进的最后阶段,经历了中国都市报市场最繁荣的时期,同时也遭遇了网络和新媒体的巨大冲击,经历了媒体环境和结构的深刻变局,我们也突破了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伴随着中国文化改革的整个进程.  相似文献   

15.
开元策略  陈愈超 《传媒》2004,(11):18-19
随着报业市场化方向的明确和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和文化的前沿阵地,成为报业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从2000年-2004年5年间,先后有<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华夏时报>、<新京报>、<法制晚报>共5家报纸先后创刊或改版,加入市场竞争,加上原有的<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晨报>共8份报纸共同争夺北京市场,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星沙时报》创刊 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星沙时报》,不久前在湖南长沙县星沙创刊,标志着该集团旗下又多了一份扎根本土、时尚新锐的都市报。《星沙时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倾力打造的一家全新媒体。报纸以促进长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全面提高长沙县乃至长沙市的文化软实力,提...  相似文献   

17.
《传媒》2004,(5):9-10
转型之惑 如今,年轻一代的报人知道<中国引进时报>的恐怕不多.即便是资深报人恐怕也会认为英雄不问出处,<京华时报>既然已经取得了今日的成就,又何必再去追问当年的惨淡经营呢?但正是<京华时报>的脱胎换骨,才更值得后来者追溯他们走过的道路.在报业改革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每一张幸福的报纸都有各自幸福的途径,而每一张不幸的报纸都有同样不幸的原因".<中国引进时报>曾经的困惑与无助,正是当前众多行业报仍需直面的问题.事实上,<中国引进报>的成功转型,为那些如履薄冰的媒体提供了一个建设性的样板.  相似文献   

18.
以2005年为拐点,中国报业转入慢车道。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报业似乎显现强弩之末的颓势。去年的世界报业大会和世界编辑论坛曾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亚洲市场生机盎然,尤其是中国一枝独秀,无论是报纸的数目还是总发行量,都稳居全球之冠。然而,一些业内专家却洞察到报业的窘境。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提出:报业的冬天提前到来了,不仅是都市报的冬天,也是整个报业的冬天。  相似文献   

19.
戬闻 《传媒观察》2006,(1):36-37
自1996年国内成立第一个报业集团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报业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报业市场竞争主体。根据中国广告协会的统计,2004年报纸广告营业额排名前十的单位,除《京华时报》外,其余的全部为各集团下属的子报,其中晚报和都市报占据主体地位。整体上来看,报业集团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初步建立了适应中国报业市场竞争环境的管理、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随中国报业代表团赴美进行了以报纸发行为主的考察。考察团先后走访了《洛杉矶时报》、《华盛顿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并对街头零售点、自动售报形式进行了解和观察。现介绍一下这几家报社的发行情况。《洛杉矶时报》是美国三大报纸之一(一说是五报)。创刊于1881年12月。我们参观的这座本部大楼建于本世纪30年代,没有大门脸儿,而且有些老旧。负责发行的部门叫做“顾客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