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报业市场早已被分割殆尽,《京华时报》此时出马能行吗?”“就目前的京报格局来看,《京华时报》很难分得一杯羹。”“对《京华时报》,担心也好,怀疑也好,害怕也好,都为时过早,咱们走着瞧。”……如果说在5个月以前,围绕《京华时报》的“横空出世”,世人大多还抱以迷茫、怀疑、观望的话,那么,5个月以后的今天,《京华时报》却将京报天下一分为四,引爆京城报业市场重新“洗牌”,这不得不使我们对这份报纸刮目相看。人们常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京华时报》,打她5月28日“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一…  相似文献   

2.
2001年5月28日,《京华时报》正式创刊。如今,《京华时报》不但在北京的报业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而且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京华时报》的发行成功,其每前进一步都有成熟的理念作依托。 零售造势,征订收益 经过对北京市场的调查,我们认定,作为一张新报纸,销售重点首先应  相似文献   

3.
禹建强 《青年记者》2003,(12):12-14
2001年5月,由中国最权威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上市公司北大青鸟联手推出的报业新秀《京华时报》强势杀入北京报业市场。在一年之内,《京华时报》在全国报刊广告收入排名中位列16,2002年全年广告经营额达到3.5亿。《京华时报》被称为北京报业  相似文献   

4.
北京报业一直备受全国媒体同仁关注,本刊曾在2003年第12期对北京报业市场竞争进行观察与思考。与4年前相比,北京报业市场已不是原来那般模样:北青传媒上市,《法制晚报》《竞报》的创刊,《京华时报》《新京报》确立位置,《华夏时报》多次转型,《北京娱乐信报》变身免费报,《北京晚报》保持优势……作为走在前列的报业市场,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与这些变化相伴随的报业市场格局的改变、综合性都市日报的转型与调整,以及应对新形势的报业竞争新策略。2008北京奥运在即,市场、格局、策略,这些报业竞争要素或许需要重新解读与阐释……  相似文献   

5.
查国伟 《传媒》2005,(6):10-12
北京战区 代表队伍:<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华夏时报><北京晨报><法制晚报> 领队:张延平任欢迎毕昆吴海民戴自更王建男丁亚韬吴佩华 竞争指数:★★★★★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和文化的前沿阵地,一直是报业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有北京这么多的报纸,数量多、品种全、派头大、行业繁.这些年北京报业市场一直比较活跃,从2000年-204年5年间,先后有<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华夏时报>、<新京报>、<法制晚报>共5家报纸创刊或改版,加入市场竞争,加上原有的<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晨报>共8份报纸共同争夺北京市场.  相似文献   

6.
分析北京报业的争霸战、淘汰赛,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新京报的创刊。新京报是2003年11月11日问世的,创刊前,在北京的业界里就已是沸沸扬扬了,在全国的新闻界也算得上一个事件。当然,这给京华时报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大。大家都议论纷纷,新京报来了以后,对北京市场会造  相似文献   

7.
朱学东  高江川  喻乐  黄洁  杨蕻 《传媒》2003,(10):8-16
在京华时报携带商业资本和南派报人闯入北京市场后,北京报业市场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间。但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即将联手对光明日报旗下媒体《生活时报》的改造,必将在北京报业市场掀起波澜,可能对北京报业乃至中国报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颉 《传媒》2010,(6):27-29
2010年的5月28日,<京华时报>创刊九周年.单日204版、3000余万元广告刊登额创下历史记录.经历了报业混战、网络崛起、报业拐点和金融危机后的<京华时报>似乎没有"报业冬天",用京华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吴海民的话说,他们重新认识传统报业的价值和优势,探索和确立网络时代都市报的竞争优势,通过谋求更大的市场地位、筹划京华传媒集团和启动上市等策略,再造纸媒.  相似文献   

9.
喻乐  朱学东 《传媒》2004,(11):8-9
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报业市场日益成为全国报业巨头的角力场。中央大报、综合性日报、专业性报纸近300家报纸在这片平面广告盘子高达几十亿的市场上你争我夺,这个市场因为竞争的需要而日益产业化、规模化,也越来越信奉达尔文主义,整顿与淘汰、兼并与重组越来越成为北京报业的主旋律。若干年前,一位资深报人见到《京华时报》的恢弘之势时曾发出的感慨:“未来的北京,将是优  相似文献   

10.
京城报业战火重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一宪 《传媒》2001,(7):9-10
早在1996年,就有业内人士断言,北京的报业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格局也已经基本稳定,出现大的变化几乎不可能。 可是,当历史的车轮滚进21世纪的门槛时,北京报业市场再掀波澜,随着从去年10月9日《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创刊,到今年5月28曰《京华时报》的诞生,北京报业市场这块大蛋  相似文献   

11.
在路上——“京华”启示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学东  喻乐 《传媒》2004,(5):8-19
对于北京报业乃至整个中国报业而言,<京华时报>从草创到成长,具有某种符号意义.从没落的机关报到都市主流报纸的成功转型,引入国有商业资本,延揽职业报人、建立有限责任的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用吴海民社长的话说,"我们在路上,一直在寻找".也正是这种"寻找",诞生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新突破.这份于2001年5月28日横空出世的都市报,在北京市场一战成名,一年半便在广告经营额上创下3亿元的骄人战绩,昂首挺进全国报刊广告十六强,三年下来发行量稳居北京早报市场第一……坊间盛传<京华时报>迫使<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放弃零售全力争夺订阅市场,迫使京报集团试图借助晚报之力再办一张晨报,迫使<新京报>避免与<京华时报>正面冲突,迂回发起向<北京青年报>的攻势.我们可以质疑种种说法的准确性,但我们不能否认<京华时报>的令人生畏的力量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京城报业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的5月28日,《京华时报》创刊九周年,单日204版、3000余万元广告刊登额创下历史记录。经历了报业混战、网络崛起、报业拐点和金融危机后的《京华时报》似乎没有报业冬天,用京华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吴海民的话说,他们重新认识传统报业的价值和优势,探索和确立网络  相似文献   

13.
创刊前就在北京各区建立了40个发行站,招聘了2300名发行员,创刊当天在全市100多个点同时开展促销活动,实现首发30万份,很快在看似“密不透风”的北京报市站稳了脚跟;创刊前20天就签订广告订单1500万元,创刊当天就有大量有效广告,就有现金收入;一年之内,从全国报刊广告收入排名97位上升为16位;2005年在北京报业广告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逆市飞扬,经营收入大幅上涨。作为新创报纸,《京华时报》如何快速占领市场,打破传统竞争格局呢?  相似文献   

14.
<正> 新生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第一,地铁发行量第一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骁勇善战的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  相似文献   

15.
作为适宜报业发展的优良城市,北京的报业市场进入新世纪以来就一直没有平静过,先后诞生了的<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新京报>.2004年5月18日,北京人又多了一个选择,<法制晚报>以都市特色晚报的身份出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6.
《京华时报》魔鬼发行之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军波 《传媒》2003,(12):44-45
生于2001年5月28日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老大、地铁发行量冠军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行”的美誉而声名鹊起。大树意识 《京华时报》的决策层很清楚:在市场竞争惨烈的环境下,新创办的报纸一开始就应该是一棵参天大树,而不能从一株小  相似文献   

17.
开元策略  陈愈超 《传媒》2004,(11):18-19
随着报业市场化方向的明确和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和文化的前沿阵地,成为报业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从2000年-2004年5年间,先后有<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华夏时报>、<新京报>、<法制晚报>共5家报纸先后创刊或改版,加入市场竞争,加上原有的<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晨报>共8份报纸共同争夺北京市场,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三昧》2008,(1):18
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全力治理报纸散滥状况的同时,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继续呈现白热化趋势.即便如此,那些富有政治抱负的人们还是对传统的办报模式心存幻想.1998年1月1日,中国引进时报创刊.在中国报业压缩整顿的背景下,这显然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以至于很多人揣测它的创办者吴海民运用了在新闻出版署担任司局级干部时的人脉资源.但是,中国引进时报的遭遇与那些生不如死的行业报几乎一样,创刊时的邮局征订数仅仅只有700份,其中包括免费赠送的500份.3年以后,中国引进时报停刊,吴海民痛感"经受了一次生死磨难,才会对陈旧观念彻底清理",决定利用闲置下来的刊号闯荡市场,这便是后来叱咤京城的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前街京华时报的门前,一左一右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京华文化传播公司,一块是京华时报社。在这家2001年5月创刊的新报社里,有一批操着几分广东口音的人,内行的人悄悄透露:现在的京华时报背靠着人民日报这棵大树,由北大青鸟投资5000万元,挖来了南方日报报业集团麾下搞发行的谭军波、搞采编的朱德付、搞广告的张曙光,于是这“三驾马车”用广东的粤派风格在北京报业市场翻云覆雨。采访谭军波的时候,赶上他去开发行大会,他开着车,和记者一路聊开了他的报纸发行经。 谭军波,湖南慈利县人,1964.年生,1986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南方日报,后进入南方周末,1996年参与创办南方都市报,任副总编辑,2001年进入京华时报,任分管发行的副总经理。  相似文献   

20.
自2004年5月18日起,一份小开张、每天下午出现的新报纸《法制晚报》悄然登场,摆上了遍布北京城的书报零售摊点。这份北京青年报社主办的新晚报的到来,给国内传媒业界一个明确的信号:北京的报业市场格局还要变。北京的报业市场不乏竞争,但是近年来竞争的主战场集中在早报方面。目前,北京早报零售市场上销量比较大的有几家综合性日报。它们中间有“传统风格”的大开张早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有通俗性的四开《京华时报》和《北京娱乐信报》,还有小开张的《华夏时报》以及创刊不久的《新京报》。最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