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晋 《新闻实践》2010,(1):27-29
在党报的新闻改革中,要闻版的改革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按照传统的主流做法,头版及其后的头几版,常被冠之“要闻”或“综合要闻”的版名。这些版块主要以发表政务新闻或本地新闻为主。目前,大多数的党报是按这种传统的做法去操作的,不仅在稿件取舍上,而且在版面位置上,甚至字体大小,都自下而上地层层套用。这种现象也被业内称之为唯上模仿的“套娃现象”。  相似文献   

2.
党报综合新闻版(区别于要闻版)工作报道占主导,除与地方或部门专业通讯员联系较多外,普通读者对之并不是很关注,可参与度更低。唤起更广泛层面读者对综合新闻版的关注与参与,不定期举办一些形式灵活、特色鲜明的主题征文,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既是新闻版征文,就要不同于副刊专刊类征文,它在题材设定和表现形式上的“新闻性”,应该是它追求的方向。丧失了新闻性,便丧失了新闻版征文的独  相似文献   

3.
《河南日报(农村版)》创刊伊始,就成立了新闻专刊部。作为党报一个非常重要的采编部门,新闻专刊部下设“乡村教育”、“人文地理”、“种植天地”、“养殖大观”、“健康养生”等专版,其中副刊也包括在内。《河南日报(农村版)》的一版二版为要闻版、综合新闻版,主要服务于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刊登有关农村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规定动作较多;  相似文献   

4.
让“百姓”新闻上一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地市级党报中尤其难。 一是因为地市级党报所处的城市规模相对较小,新闻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地市领导对党报一版的认识不易改变; 二是客观上地市级党报不仅要承载本地市的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而且中央和省级的重要领导和会议的新闻也不能漏掉,因此,“百姓”新闻上一版是地市级党报多年努力去做的事。  相似文献   

5.
党报经济专刊是新闻版的延伸,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份.如何把经济专刊办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已成为从事经济专刊工作的采编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 党报经济专刊要落实"三贴近"原则,就必须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抓住群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话题性新闻评论版是党报引导舆论新的有效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报必须主动担当主流媒体的职责,一方面针对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发意见,引导舆论;另一方面时时关注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尤其是各界群众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疑释惑,帮助他们正确地判断形势,放下思想包袱,乃至理顺情绪以时事话题为评论对象的新闻评论版,是党报引导舆论的新的有效载体。党报开办题性新闻评论版,要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在选题上要坚持“三贴近”则,在“度”的把握上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省报等大报积极深化新闻改革,着力拓宽报道面,陆续开辟了地方版或地方性的专栏、专刊,把新闻触角直接伸到了最基层,与地市党报面对面地交锋和竞争。 对于地方党报来说,省级报纸等是外地报纸,用不着承担某地市委、市政府的指令性的宣传责任和报道任务,对地方新闻它就可以“旁观者清’,按照新闻规律去采访、选编稿件,一些新闻性较强的稿件当然成为首选。 新华日报所办的C版“省城新闻”,在这些方面体现得十分明显。像“期待房价往下降”、“公房使用权转让 将实行阳光进作”、“南京房产消费趋向多元化”、“南京拓展城市…  相似文献   

8.
我要讲的中心意思是,对党报要有信心。我认为党报是能搞好的,当然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很严峻。在新的形势条件下,党报如何改革,我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党报的优势 一、党报姓党。党报姓党这是党报的优势,不是劣势。有些同志提出来“党报交给党,我们办小报”,“一版交给党,二三版后面我们自己搞”,这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国家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胡恩强 《传媒》2013,(2):70-71
在中国报业发展史上,专刊的出现由来已久.专刊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各类报纸上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成为报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有一点,现在的专刊跟最初相比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就是现在的专刊,新闻的功能越来越趋于弱化,逐渐成为报纸广告经营的一种"附属"版面. 那么专刊能不能"回归"新闻?作为地方党报,《温州日报》一直在努力探索专刊的办刊模式.最近的一次改版,就给专刊插上了"新闻"的翅膀,强化专刊的新闻性,大大提高了专刊的可读性,从而搭建了一个更高阅读率的平台,给报纸广告经营带来"正能量".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让新闻唱主角应该是地方党报办好专刊的方向. 突出地方特色:准确定位,按需设版 几乎所有的地方党报都设有专刊,《温州日报》应该设什么样的专刊?改版之初,我们对专刊做了这样的定位:新闻性、地方性.至于专刊能不能服务于广告经营,能多大程度上服务于广告经营,这是第二位的,是一份好看的专刊自然能体现出来的"附加值".基于新闻与地方特色之上的"好看"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10.
每一张报纸都有自己的定位。作为党报要闻版需要站在高端,体现权威,其责任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地方党报姓“党”,区域性特点自不待言。要处理好时事新闻与地方新闻的关系必须找到准确的定位,必须明确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么?怎样报道?然而,新闻时时发生,两种新闻撞车现象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1.
石诗  建良  洪波 《新闻前哨》2008,(12):25-27
作为主流媒体阵地,党报国际新闻版是读者了解世界的权威性窗口。新形势下确立“关注风云世界、坚持国家利益、坚持以我为主”的编辑思想,是进一步提升党报国际新闻版宣传质量与实效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大众日报今年将分步实施改版。在年初对版面进行微调和改进的基础上,从3月15日起率先对专刊进行改造和调整:将原七、八版的专刊版改为新闻版;创办“社会周刊”、“商务周刊”,改进“大众书画”、“电脑特刊”和“大众周末”。改版后该报从周一至周五每天保持八个新闻版,新闻信息量大大增加;同时使专刊的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突出。 第七、八版由专刊改为新闻版。 第七版为体育文娱新闻;第八版为大众新闻视窗。 创办两个周刊,改进三个周刊。 一、“社会周刊”(周三出版,双周刊),第九版:在原“读者之声”专版基础上进行适当…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已成为当今的主流新闻。除财经方面的专业报刊、栏目、节目大幅增加外,综合性报刊中经济新闻所占比例也不断提高,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也不例外,这是由执政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所决定的。几乎所有的党报除了在要闻版刊发大量经济新闻外,还专设了经济新闻版块,就是在采编机构设置上也多有体现。以唐山劳动日报社为例,就设了“城经部”、“农经部”、“政经专刊部”等,几乎占了编辑部的半壁江山。刊发的大量经济新闻,不仅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大量需求。值得关注的是,由于…  相似文献   

14.
专刊四题     
报纸专刊采编与新闻版相比有着其自身的规律,而如何把专刊办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话题。首先,要突出一个“新”字。所谓“新”就是指要强调专刊的新闻性。许多人认为时效性是新闻版的事情。其实不然,专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党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彰显优势,应当扬长避短、革故鼎新,依靠不断的努力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近几年,我们保定日报社坚持以“导向正确、领导满意、读者喜欢”为总体办报目标,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获得了一些新的感受和认识。转换报道视角,坚持新闻立报我们在严格遵守党报党性原则的前提下,积极遵循新闻规律办报,让新闻唱“主角”。在版面结构上,加大新闻版的比重,减少新闻性较差的专刊、副刊,避免杂志化倾向。在新闻版上加大精品消息的数量,压缩一般化的工作报道。加重事件性新闻、问题性新闻的版面分量…  相似文献   

16.
党报理论专刊有别于学术性专刊和专业性的社会类理论专刊,它集指导性、思想性、学术性和新闻性于一体,可以说是党政类新闻的另一种体裁和形式。作为地市党报的编辑,一定要贴近“地市党报”这个实际,尊重传播规律,精心编排版面,达到既宣传中央大政方针又实现指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7.
京剧姓“京”,新闻姓“新”。新鲜、新颖、新奇、求新、出新、创新,是新闻应有的品格,党报新闻更应如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政治家从宏观的视野出发,对创新内涵的深刻揭示和阐述。如果我们从党报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个微观层面上看,那么,党报新闻的创新则是党报新闻改革的灵魂,是党报读者永久的需求,也是党报同人不懈的追求,更是党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专版专刊要想发挥“半壁江山”的作用,真正成为地市报在同类媒体新闻竞争中的“第二战场”,就必须在其新闻的“含金量”上下功夫。那么,如何增强其新闻“含量”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地市报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资源的优势,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做好做足“文章”。随着报纸版面的增多,读者接到报纸后不可能逐版不漏地啃完,总要挑选他喜爱的版面先睹为快,好的专版专刊就是要抓住读者的视线,只有这样,版面的阅读率才能高,读者群才能大。地市党报专版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党报重要组成部分的专刊,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办出特色,办出品位,办出新意,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编辑人员、作者、读者的重视。在欣赏各报专刊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要办好党报专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关系:一、专业性与新闻性的关系。专刊,必须讲究专业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报纸专刊要不要讲新闻性?怎样强化新闻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新闻应具有具体性、真实性、鲜活性、及时传播性。也就是说,能及时传播具体、真实、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才称之为新闻。报纸新闻版的作品要讲新闻性,专刊作品也要讲新闻性,绝不能游离出正版而片面追求专业性和品位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的报纸身处和面对的是货真价实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时代。现在每天的信息量要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年的信息量还要大。进入新世纪,人们的时效、信息观念将更会增强。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关心程度也普遍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务实心理也使人们更喜爱那些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焦点”、“热点”报道,而不再对空洞的文字和意象感兴趣。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的报纸专刊要增强新闻性、可读性、实用性,这是报纸争取读者、争取市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魏伟 《新闻知识》2006,(10):44-46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是党报指导工作、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体裁,在党报担当主流媒体的职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党报评论,所评述的对象大多是党政中心工作,所用表达方式多为耳提面命的口吻和语气,使得普通群众对党报评论常常敬而远之。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他们对党报评论文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待,这就要求党报评论必须贯彻“三贴近”的原则。一.当前报纸评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阅读报纸评论的印象和感受,笔者认为当前党报评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有的党报评论在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