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我国古代“六艺”教育的内容及其在儒家教育中的地位,指出高职教育应正视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借鉴我国古代“六艺”教育,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和措施,切实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人文现象。从中华民族文化史来看,人文精神一直是我国文化架构中的支柱。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国古代的人文教育思想要上溯到夏商周三代。《周礼》中地官司徒第二·大司徒记载:“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周礼注疏》)。所谓乡三物系指六德、六行、六艺。六德、六行以个人人格发展为主,而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则是一种德、智、体平均发展的教育。由此可见,周代教育思想与古希腊教育思想大体相同,都…  相似文献   

3.
刘培刚 《山东教育》2002,(14):11-12
中华民族以自己卓越的智慧创造了自己伟大的文明,我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就是这一文明宝库中的奇葩;这些教育家所倡导的教育方法时至今日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孔子的教育方法孔子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从事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孔子注重师生间的交流,非常注意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起予者商也”,就是学生对孔子启发,师生共同切磋,相互学习的意思。这种思想后来演变成了“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这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教育遗产。孔子又是我国古代第一位重视“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善于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  相似文献   

4.
一、洞(问题)之一:中国传统教育观本身就是“官文本”的教育观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经济形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改朝换代无数次,但是中国的小农经济依然是周而复始地延续着,这和我国的教育形式,教育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的教育发展史很长,从殷周时就开始有了学校的建立。古代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构建方式和经济发展形态。古代国家学校的建立和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使皇帝子孙通过学习掌握治理国家、统治国家的能力,中国的古代国学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德”、“六艺”、“六行”,多是诗、书、礼、乐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用学科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的意识、情感和意志,这就是教学的教育性。我国古代社会,通过《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等教学,不但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深深地印在受教育者的脑海之中,形成牢固的观念,进而转化为行为,而且使之最终成为社会的伦理思想、道德规范,某些思想还一直影响到今天。可见,古代社会的教学育人的成绩还是蛮大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很中肯地指出:“德行之实事,皆在六艺,艺失则德行俱失。”六艺即古代所学习的六门功课——礼、乐、射、御、书和数。通过六艺确立德行;六艺学成,德行而就,这  相似文献   

6.
《教育》2014,(35)
正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德育之源古今中外,人们都会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我国古代教育中,礼(德育)乃"六艺"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论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生活于春秋时期,一生致力于教育和文献整理工作。相传他有弟子3000,精通六艺者72人。孔子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美育的历史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我国古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就包含了音乐、舞蹈、诗歌、仪表行为等诸多美的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美育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我国著名教育人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等都十分重视美育。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审美教育更成为培养新时期少年儿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审美,那么他的道德水准也会逐步提高.和谐意识会不断增强.整个社会文明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
张金兰 《教育探索》2003,1(7):25-27
孔子的教育模式是一种重视人的素质的教育模式。孔子实行“有教无类”的思想,含有朴素的提高全民素质的思想;“六艺”与“六书”教育,反映了孔子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为了塑造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君子人格;启发式教学与注重知行统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辅导员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古代“六艺”的基础上,创新“新六艺”文化内涵,用“新六艺”教育引领新时代高职高专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辅导员要自觉践行“新六艺”,在家国引航中上好实践育人“思政教育必修课”,在培基固本中上好“社会认知必修课”,在报国力行中上好“劳动实践必修课”,在自然思美寻中上好“美学育人必修课”,在文化增信中上好“传统文化必修课”,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学、真看、真悟,将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深度融合,用“新六艺”开创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虽在夏、商、周时就已有学校教育,但是没有单独的语文学科,语文教育是与经学、史学、哲学、文学、伦理学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当时的学校教育,把德、才、学、识、能等都纳入“六经”、“六艺”、蒙学教材中,从不同的视角看,我国古代的语文教材有不同的种类,但  相似文献   

12.
一自从出现人类教育以来 ,人的发展始终是教育的主旋律 ,我国古代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强调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西方古希腊的“缪斯”教育强调美的和谐 ,追求个性发展。到了当代 ,这一教育主旋律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1996年4月11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了20世纪最后一次工作会议。该委员会历时三年研究、讨论和修改完成的报告《学习 :(人类的)内在宝库》(Learning:thereasurewithin)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  相似文献   

13.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孔子主张“举贤才”,注重“君子”道德方面的修养;他扩大了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学生的人格修养,要求学生做“君子儒”。孔子重视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为重心,“仁”与“礼”的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通过“六艺之”的学习,传递修已治人之道,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实现“教育人”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教育就有了礼、乐、书、数、射、御"六艺",把这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受教育者身心素质发展需要统一实现为出发点,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育者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称为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一、教育史中惩罚的地位和作用的变迁 (一)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教育史中。惩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辞海》中对“教刑”一词作了如是解释:“古代学校中所用的刑责。”在我国古代禅宗的教育思想中,特别强调“当头棒喝”对人的惊醒教育作用。“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等古训,更是从古流传至今,并仍被广泛地传诵着。在一些描写古代教育的文学及影视作品中,先生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打戒尺的情形也是非常常见的一幕。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孔子先后传授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成果相当可观,因而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要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美育的含义美育这个名词的出现,虽然是近代的事,但是美育的事实早就存在于我国古代的教育之中。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弟子,“乐”就是进行美  相似文献   

18.
和文明的悠久一样 ,中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教育史的国家。但我国古代的教育比较侧重于青少年教育 ,推崇的是少年苦读模式 ,其典型的格言如“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可谓妇孺皆知 ;典型的范例如“借光”、“映雪”、“囊萤”,甚至“头悬梁、锥刺股”,更是家喻户晓。强调青少年的刻苦努力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如果由此而将学习理解为只是青少年的事 ,那就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教育思想了。遗憾的是 ,这种片面的教育观不仅一直笼罩着我国古代教育 ,而且在我国现代社会中也凭借它巨大的惯性和某些社会基础而仍然占领着很大的市场 ,并在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新六艺”教育是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基于中华美育精神构建的大美育体系。学校通过实行“减负”三部曲,即推行周末零作业、早上推迟30分钟起床、整合语数英等必修课课时,开辟美育时空;通过实行“添彩”三重奏,即打造课程阵地、课堂阵地、文化阵地,描绘美育画卷。“新六艺”教育在“点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学校通过“输血”和“造血”两种方式,用“新六艺”教育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每个大山孩子走向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奴隶社会的官学,教学内容以"六艺"为主."六艺"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而"六艺"的起源却要早得多.近年来,河南考古的新发现也证实了六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发展完善于奴隶社会.夏代已初具雏形,而尤重射、御.商代在夏代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已具系统和规模.到西周,六艺教育已臻完善,达到成熟的鼎盛时期,使六艺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束文明之光、一座亮丽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