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起丁西林先生,有些人不禁要问是科学家丁西林,还是戏剧家丁西林?其实丁西林既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卓越的喜剧家,二者俱备。 丁西林(1893—1974)系江苏泰兴人,原名燮林,号巽甫,丁西林原是他的笔名,他17岁随族兄丁文江到英国念书,以后专攻物理,侨居英国逾10年。回国后,他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央物  相似文献   

2.
李健吾和丁西林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擅长喜剧创作的成就卓著的剧作家,作者从喜剧观、喜剧形态和喜剧文本三个方面论述了二人喜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丁西林的喜剧创作开了中国幽默喜剧的先河,为后来喜剧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借鉴。近八十年来人们不断认识和评价他的喜剧:从艺术特征的探讨到文学史的定位,直至90年代一些研究者重新解读;从褒贬参半到归于沉寂,直到重新热闹起来,丁西林喜剧的研究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9,(9):101-108
丁西林早期独幕剧的客厅空间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文本意义和舞台意义。在沙龙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丁西林的戏剧活动与创作和新月团体的美学风格关系密切。在剧本的层面上,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呈现了空间中权力的支配、转移和异化,更折射出家庭伦理、社会问题等多重维度。当客厅作为舞台表演的场所时,丁西林先生对客厅空间进行了充分的经营,使之具有丰富的喜剧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他创作的风格独特的独幕讽刺喜剧。带动了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因此他被誉为“独幕剧的圣手”、“‘五四’时代在戏剧创作上最努力的一员”。他的创作比较注意在趣味性上下功夫,作品多为带有诙谐意味的趣剧,剧情简洁集中,浑然一体,能在较为轻松平淡的戏剧冲突中反映社会现实.所以有人说丁西林的讽刺喜剧“惯于在世俗风情的描绘中蕴含着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省与批判,对改造国民性的艰难探索”。  相似文献   

6.
喜剧应“从那最平淡的事件里反映出真实”(丁西林语,转引自柏李《会见丁西林先生》),丁西林先生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三块钱国币》就是这样的一部独幕喜剧。它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花瓶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无法无理等令人难以容忍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揭露了阔太太自私刻薄的庸俗的小市民习气,称赞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也一定程度地讽刺了警察唯唯诺诺的丑态。  相似文献   

7.
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幽默喜剧出现了一种重在表现社会世态、风俗、传统或习性的创作取向。杨绛喜剧正是在这一潮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的作品既有世态的观照,又有人性的深度,标志着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成熟,是中国喜剧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8.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创作独幕喜剧见长的剧作家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喜剧先驱之一,丁西林的作品善于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作品多为带有诙谐意味的趣剧,大都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能在较为轻松平淡的戏剧冲突中反映社会现实,寓庄于谐,受到读者和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喜剧的开拓者之一,丁西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步得到了确认。丁西林研究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1924-1949年、1950-1978年和1979年至今,其间经历了争论并渐渐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10.
丁西林是一位出色的喜剧作家,他最后创作的《妙峰山》现实针对性强,剧情起伏变化大,人物机智幽默,充分体现了其喜剧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三块钱国币》是丁西林的独幕讽刺喜剧,品读剧本,我们深深地感到作家的幽默艺术渗透到剧本的各个层面,让人在轻松的微笑中,感悟作品传达的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欧阳予倩的话剧创作入手,简析了独幕喜剧《屏风后》的整体结构、人物配置,并通过与英国18世纪启蒙主义剧作家谢立丹的五幕喜剧《造谣学校》的比较分析,指出,《屏风后》的构思,直接受到《造谣学校》“屏风场面”的启发,《屏风后》无疑借鉴了欧洲世态喜剧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而这种对域外文学艺术的借鉴,是一个民族在创造新文学时不可避免的现象。文章认为,同一种艺术方式成功地运用于表现不同地域或民族的生活,这本身就具有创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丁西林喜剧作品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和谐、理性的喜剧精神;以幽默为主、讽刺为辅的喜剧手法;风趣、机智、俏皮的喜剧语言。  相似文献   

14.
丁西林在喜剧创作中,营造“会心的微笑“,追求和谐、互补、相对的合理性,体现出机智、幽默的喜剧趣味,成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丁西林文集     
丁西林(1893年9月29日-1974年4月),原名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中国剧作家,文学家,物理学家,乐器工艺家。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唯一专门写喜剧的剧作家。丁西林小学成绩优异,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3年毕业;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  相似文献   

16.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他创作的风格独特的独幕讽刺喜剧,带动了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因此他被誉为"独幕剧的圣手"、"‘五四’时代在戏剧创作上最努力的一  相似文献   

17.
丁西林在"五四"时期以独幕喜剧著称文坛,此时他将文学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工作之余的爱好,他的前期戏剧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喜剧因素,幽默、论辩色彩强、结局出乎意料。三四十年代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丁西林对文学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仅仅再将戏剧当作一种兴趣爱好,而是将文学作为爱国的工具,融入战争背景,揭示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与人性复杂,并描绘个人的政治理想,赋予文学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但丁在他的名作《神曲》中对喜剧这样解释道:喜剧于悲(地狱)中开始.在喜(天堂)中结束,悲和喜是整个事件进程中人物必须经历的两种情感过程。这也是文艺评论家们对喜剧这一文学形式所持的共同看法。然而.喜剧既有共同的东西一而不同的作家的不同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喜剧风格的多样化则更是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五四”以来,丁西林是专门写喜剧的唯一的一位剧作家。他的喜剧数量不多,题材也不广阔,却独具风格。摆在你面前的一个个剧作,就象经过巧匠琢磨过的玉石,玲珑剔透,而又逸趣横生。喜剧是笑的艺术。丁西林的笑,不同于鲁迅的致敌死命的冷嘲热讽的笑,也不同于陈白尘的辛辣的讽刺的笑。他的笑是轻松的,幽默的,虽然不乏辛辣的讽刺成分,但不象陈白尘那样走向尖刻的漫画和夸张。他的手法是写实的,于幽默讽刺的笑声中,嘲讽旧  相似文献   

20.
丁西林的独幕讽刺喜剧《三块钱国币》,着力刻画了吴太太与杨长雄两个人物的性格。两个人因避战乱到西南某省会暂租居在一个院子里,吴太太刻薄寡恩,野蛮撒泼;杨长雄路见不平爱管闲事,于是就吴太太女佣打破一只价值三块钱国币的花瓶一事双方展开激烈的交锋。剧作家在这里充分运用了喜剧化的手法,对吴太太进行讽刺,对杨长雄给予赞美。本剧喜剧化手法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