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前段时间,学校的学前班老师承担了全镇的两节示范课,一节写字课,一节活动课.两节准备课听完后,我个人感觉是心情沉重.写字课是这样教学的:老师的意图是一堂课教会两个字,“鸟“字和“鸡“字.……  相似文献   

2.
正一、正姿、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是写字课,写字先练姿。正确的写字姿势要做到三个一:(幻灯片出示"一尺一拳一寸")(引说)记住8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我们在写字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2.写字要求:写好钢笔字,我们  相似文献   

3.
一 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第22课《云房子》.举起小手,和老师一同来写课题."房"是这一课的生字,先写一个户字头,再写一个"方",注意,把横拉长,写完横折钩再写撇. (生书空,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还学写了生字,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出示生字卡片)这都是本课中难写的字,请大家睁大眼睛看仔细、记清楚,一会儿我们就来默一默.  相似文献   

4.
小学写字教什么?该怎么教?近日,本人执教一节苏教版小学写字课,四年级的"土字底、宝盖头".对"土字底"的教学设计经过三次修改,多一层思考,多一次修改,每一次新的设计,都让我对写字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第一次:关键词——书写 教学设计: 学写"土字底" 1.出示"塑"字:"土字底"写时注意什么? 2.交流: ①两横:上横短,下横长.两横分列横中线上下. ②竖:写在竖中线上. ③注意靠下.这是一个上宽下窄的字,"土"字底在整个字中偏下.  相似文献   

5.
<正>"说一口普通话,写一手规范字",这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从课程安排看,普遍存在零写字课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安排有写字课,但被挪作他用,根本就没有专的人上写字课,对写字课不重视,因为不是考试内容,可有可无,学生走出学校后不能写一手好字也没关系。显然写字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目前全国有95%的学生写的字不能过关。"真是触目惊心。张锡庚说:"写字具有人格价值。写字揭示出人格特点,人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的赵家财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引人入胜的识字课。识字课是公认的比较难上的课型,费力却不讨好,一般上课都避开识字课。然而赵老师却上得妙趣横生,开课的一曲《我的家乡》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亲切感油然而生。以孩子们喜欢的闯关游戏贯穿整堂课。赵老师扎实的写字基本功,在实物投影上的挥毫泼墨,现场范写,‘镇住’了全场老师;赵老师调控课堂的智慧,琅琅上口的写字歌谣更是吸引了全体学生。听完这节课后,我在我的听课记录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行字:要想让孩子们写得好,老师自己写得好是关键。”2005年4月中旬,我在全国小学语文实验…  相似文献   

7.
王宏玉 《教育文汇》2014,(24):22-23
前段时间,两次执教一节二年级的同题识字研讨课,我对低段学生识字写字教学有了新的感悟。 这一课的内容是要求认识“亭、停、耳、闻、鸣”五个生字。第一次研讨课上,我分别就五个字的音、形、义进行讲解,并安排几位同学当小老师,但课堂气氛依然沉闷。学生只是机械地跟着我读,或听我和小老师讲。  相似文献   

8.
学生日记     
[日记一] 上课铃响,老师拿着一叠数学 试卷走进教室,很严肃地宣布这节 课进行单元考试。教室里特别安静, 有的同学写得很快,似乎可以听见 "唰唰"的写字声。我很认真地做题, 有的题真难啊,花很多时间,结果还 没做完就下课收卷。糟了,这次肯定 又考砸。 放学前,试卷发下来,"58"两个 字是那么刺眼,老师的目光冷冷的, 丢下生硬的一句:"考那么差,白学  相似文献   

9.
王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在短短的一年中,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经常跟我们说这两句话:"上课专心听讲,作业独立完成。课前认真预习,课后好好复习","要写字,就认认真真的写好每一个字"。这两句话一直记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0.
《海南教育》2013,(1):38-38
<正>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2.掌握右偏旁的书写规律。3.能灵活运用书写规律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教学重难点:"鸟"和"隹"的书写指导。教学准备:田字格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揭示新课1.老师在小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一个"鸣"字,"鸟"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这个字的结构和偏旁。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法、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其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如果识字、写字教学做不好,势必影响阅读写作等的顺利进行.因此,识字、写字教学仍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课例现场 1 某省级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一位年轻的王老师在教授《荷花淀》时,让一男生回答老头子用什么武器来替大菱报仇时,男生答"竹篙(hāo)",这时,其他同学都笑了,齐声给他纠正"竹篙(gāo)",王老师顺势请这个男生把这个字写到黑板上.这个男生于是很潇洒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篙",占了黑板的六分之一,字写得方方正正的.听课的老师看到都发出了赞叹声.王老师看到大字后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好孩子,他怕我们看不清楚!并且,字写得这么大,跟他的个头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写字教学是一大难点。往往是老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写字本上见不到收效。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让我伤透了脑筋。讲完《动手做做看》一课后,我照例领着学生上写字课。针对学生提出的难写字,我一个一个地示范指导。学生跟着我认真摹写。这一课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只有9个,学生提出了"提""题""漫""朗""喝"等几个难写字。很快几个字指导完毕。忽然,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写字课训练效率谈福建/叶存铃山西/王桂兰一请先看一节写字课的课堂教学纪实。(上课时,教师先简要指出,在上一节写字课上,练写“上包下结构”的字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再板书课题“下包上结构:函、幽、凶、画”,让学生对其中的例字读音、组词和分析字形...  相似文献   

14.
<正>戴建荣老师的课若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列举不出来,但听过很多节《揠苗助长》的课,唯独这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一、文本解读,细致入微不同人对文本的解读有所不同,教师的文本解读直接决定了课堂的趣味。听了戴建荣老师的课,我觉得戴老师的课有两个字值得我回味。1.揠《揠苗助长》在过去教师的教学中,教师也许开头就会问:"同学们,揠苗助长还可以说成什么?"孩子回答:"拔苗助长。"于是一个原本与"拔"有区别的字从此之后让学生再无咀嚼之意。而戴老  相似文献   

15.
最近听了不少小学一年级的识字写字课,发现老师们很少拿起粉笔了。板书一两个字的似乎已为正常现象,还有的连一个字也不写。卡片、图画花花绿绿的,布满黑板,表演、游戏成了“招牌菜”。不知不觉间,黑板蜕变成了老师的招贴窗,粉笔失落了,似乎不适应教学了。诚然,笔者无意否定那些老师的辛勤劳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是应该提倡的,但不能脱离教学本身的规律,片面追求形式。识字写字是统一的,不能截然分开。边认边写,认字写字互相促进,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规律。只认不写,早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识字写字课,老师只板书一个字,肯定不…  相似文献   

16.
最近听了不少小学一年级的识字写字课,发现老师们很少拿起粉笔了.板书一两个字的似乎已为正常现象,还有的连一个字也不写.卡片、图画花花绿绿的,布满黑板,表演、游戏成了"招牌菜".不知不觉间,黑板蜕变成了老师的招贴窗,粉笔失落了,似乎不适应教学了.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识字写字课中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李、杨’这两个字我早就认识了,我有两个朋友一个姓李一个姓杨。""老师,我在街上的广告牌上看见过‘秀’这个字。""我在电视上认识了‘邮局’两个字。"等等。当今学生识字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教师要更新识字观念,从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在现阶段小学(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作为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写字,从娃娃抓起是人们的共识。为了提高低年段学生写字的质量,不少学校都安排了专门的写字课。比如我们学校就安排了每周一节写字课。尽管这样练字,但学生们写的字并无长足的进步。翻开《习字册》,不少学生写的字仍然是歪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当前小学写字教学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我们采取了如下策略进行写字评价:一、丰富评价内容1.根据目标,评价技能。所谓目标,就是教师对每节写字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将汉字归类,确立写字目标,这也是评价的要点。例如,教学苏教版二上《小鹰学飞》一文的写字时,教师将本课中上下结构的字整理归类,设计出《写好上下结构的字》的专题写字课,而"上下紧凑,中心对正"就是这一课的要点。那么,写字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一复习字词,指导写字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5课,看老师板书课题:"艾"的"艹"的"竖"和"撇"略微往里收。"滋"的"氵"要写得略有弧度。"斗"的最后一笔是个悬针竖。请大家完整地读遍课题——生:(齐)《艾滋病小斗士》。师:不要拖腔,读书要像说话一样自然。生:(齐)《艾滋病小斗士》。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生字新词。请大家打开听写本,我们要听默三个词语。我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默写。注意听:携带、遭遇、病魔。(生默写)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三个一"可不能忘记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