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产教融合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新时代必然要求。文章主要分析探讨了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发展现状以及长效合作的经验,结合襄阳市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分析,提出强化政府统筹规划和引领、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各类职教集团(联盟)多方位发展等建议,推进襄阳市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实现互惠共赢的美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是"十四五"规划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一直是研究热点问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支持职业教育面临着众多困境,针对这些困境,需要从产教融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地方政府应加快建立企业扶持机制、建立和打造产教融合型企业、选择合适的企业和学校作为产教融合的试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地方不断增加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满足产业的技术升级需求等情况,高职院校需要紧贴地方经济发展建设专业群,改革二级教学组织及管理制度。高职院校二级教学组织改革需要汇聚校内外两种资源,可以从设置专业群的产教融合型岗位,鼓励专任教师到行业企业兼岗,行业企业专家到学校兼课,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团建造产教融合型特色课程等方面,提升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能力和高端技术应用开发能力。这些变革可以归纳为以群建院、以院定岗、以岗造课等,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知识载体,产教融合为案例教学实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教学案例的生成过程与内在机理,职业教育的案例教学可分为原创型、改进型、整合型和引入型四种实施路径.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案例教学的实施应当是双主体的,在比较分析与科学选择实施路径的基础上,产教双方均应当采取相应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2,(4):F0002-F0002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汇川技术”)创立于2003年,是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和上市企业,入选“2020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汇川技术在苏州、上海、杭州、香港等地没有20余家分公司,拥有员工1.69万余人。苏州市职业大学积极推进新形势下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与汇川技术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成立汇川产业联盟学院,建立互惠双赢、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2019年,校企共同申报并立项江苏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2020年,汇川技术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2021年校企合作申报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深化职教改革文件精神,近年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襄阳(国家)高新区探索实践全面、深入、系统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在襄阳高新区管委会主导下,校企通过契约深度融合,政、校、企共建先进制造业产业学院,以政校企行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项目为载体,以园区现代学徒制改革为重点,以共建园区学习中心、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产业教授、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为抓手,完善产业学院运行体制与机制,推动产业学院实质化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成为了能满足学校和园区内订单培养、员工培训与学历提升、学生实习实训、技术研发与技术革新等要求的产业学院典范。  相似文献   

7.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产教融合是重点。文章通过分析发现当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校企双向赋能产教互融共生”合作模式内涵;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从办学新动能、探索新途径、培养新能级、创新新局面四个方面探索“校企双向赋能产教互融共生”合作模式的具体做法,取得创新成果,促进产教融合的持续发展,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措施。以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创新为核心的“协同”培养模式,推进创新教育的“供给”,充分发挥大学生协同合作的内在动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该领域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教育逐渐实施产教融合,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该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途径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该教学模式运行的基础,其次从工艺型、设计型、项目型、创业型四种类型,全面阐述了产教融合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以期为相关教育学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的高度参与,校企共建创新中心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创新合作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助推教学改革,将产业的“四新”技术引入教学,让企业典型案例走进教材,培育企业所需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创新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开展项目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等,助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相似文献   

11.
泛长三角旅游区正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安徽旅游应该趁势而上,借助建设国际旅游区之势、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之势、旅游业发展空间的扩展之势、开发资金集聚与溢出之势、旅游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之势、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之势、海内外市场名声之势,实施以下腾飞策略:政府推动建立合作和联动发展机制,制定和实施安徽旅游业促进政策,强化与苏浙沪的联合营销,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建立高效的旅游交通与信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为研究区,运用DEA模型测度2000~2012年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基于GIS分析平台,运用Jenks断裂法、趋势面分析、局域G*指数等方法对2000~2012年安徽省建设用地效率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安徽省建设用地效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近13年间效率上升了31.5%,规模效率是影响效率变化的主要因素;(2)2000~2012年建设用地效率演变呈现出东—西向递增,南—北向"拱"形分布;(3)根据局域G*指数划分效率4种类型区,其中效率H-H区主要集聚在皖江地区,L-L区主要集聚在皖北地区,研究为区域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房屋建筑大量使用商品砼时代,砼结构工程产生裂缝已司空见惯,楼房因裂缝引起的纠纷亦日益增加,如何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控制砼结构的裂缝是开发商与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就安徽省工商学院新校区房建工程中采取的控制措施具体探讨了避免出现砼结构裂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发现,安徽省体育经营单位性质多样,私人企业已成为体育经营企业的主体,体育产业社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体育经营单位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效益较差;体育经营单位经营的产品和项目较为单一,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对策,以促进体育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古典文学名著,是一部饱含酣畅纯如的讽刺艺术又蕴含着浓郁的民俗文化的长篇小说。安徽独特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语言文化等,均融在作品之中,解读《儒林外史》中这些地域文化元素,既可以看到安徽文化对《儒林外史》文本创作的影响,也可以看到《儒林外史》的成书对安徽文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地域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生态,地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将是动漫衍生品在同行业竞争中的优势.本文从整个安徽文化的脉络思考出发,着重深挖提炼安徽传统民间文化中典型的视觉元素,为开发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富有创新意识的衍生产品提出思路,使安徽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城镇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也探索了一些有特色的模式,"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崛起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安徽加快皖北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皖北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目前刚刚起步,规模小、总量低,且市场化程度不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低,结构失衡,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如何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问题,将是实现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皖北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发展仍然较为落后。为了改变皖北旅游业的落后面貌,有必要加强皖北区域旅游合作。皖北区域旅游合作中,应以利益主体理论为指导,采取"主体广泛参与、资源高度整合、区域联动发展"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通过构建利益均衡机制、成立皖北旅游合作组织、统一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培育合作意识以及优化政策环境等相关措施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促进皖北旅游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师资困境,影响了校企双方的合作程度.本文全面分析了校企合作师资困境产生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建立政行企校参与的师资队伍机制、区域共享的兼职教师信息平台、多元形式的师资业务提升路径、分类评价的师资绩效考核办法等对策,从而系统地构建高职院校“师资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甘肃民营企业虽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融资难仍然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信息不对称、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企业自身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是导致其融资难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全面提升企业自身素质、加强融资体系建设、发展地方金融机构以及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