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网络实名制”的文化传播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仔锋 《新闻窗》2007,(1):82-83
网络实名制,就是网民们使用网络服务如博客、BBS讨论、电子购物、网络游戏等时,要进行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登记与验证,以加强网络管理。目前,韩国已实行了实名制,中国也开始拟实施—2006年10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拟召开会议讨论在中国实行博客实名制。中国互联网协会是一个半官方组织,第一次就实名制召开会议,9名缺席,多数(网络精英)没有到场,“博客实名制”遭遇阻力。  相似文献   

2.
方家平 《网络传播》2007,(10):48-49
前段时间,中国互联网协会在网站上公布了《博客服务自律公约》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有关博客实名制的条款最为吸引眼球。实际上。在这个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博客实名制并非强制.而只是“鼓励”。这种“柔性”的博客管理方式,去除了行政强制的硬性,更容易让网民接受,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08,(5):74
根据美国Google(谷歌)公司相关博客透露,谷歌已经对搜索广告Adwords政策进行了修改,开始推行网址的“实名制”,即广告中的网址必须和网站的真实网址保持一致,不得转引用户。  相似文献   

4.
版主实名制是继博客实名制、QQ群管理员实名制、高校BBS实名制后推出的又一实名制。早在2007年,有关部门就将北京、广东等5省市作为推行网站备案核查的试点,要求版主实名备案;艳照门事件成为推动实行版主实名制的加速器。有关部门希望通过对版主、吧主和网上主持人等网络管理人进行实名制注册管理,改变以往监管不到位的局面,从而净化网络。  相似文献   

5.
"博客"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新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萍 《图书馆学刊》2007,29(2):136-138
“博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甘示弱地引进博客,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图书馆博客网。目前图书馆博客网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三个国家的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合理地利用“博客”技术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多优质的服务。随着3G时代的到来,“博客”家族的新成员“移动博客”也将在图书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信息产业部近日发布将在年内推行“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的消息。这是一项包括推行手机实名制度在内的一系列规范电子信息服务的工程。实际上,手机实名制的设想几年前就已提出,几经周折,但始终未能实现,如今,信息产业部强调将在年内推行此项制度。手机号进入“实名时代”,将成为和个人储蓄实名制度并行的行业规范。“手机实名制”,规范地说是手机号码用户的实名登记管理制度,即申请移动业务(包括小灵通)时,用户必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运营商对证件严格核验并进行登记管理的制度。手机号实行实名登记在上海不是新鲜事。从去年9月1日起,上海市…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初,由主要博客网站、业界专家和网友共同起草的《博客公约》正式出台。这份公约明确了博客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2006年10月19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一名负责人承认他们正在研究博客实名制的方案,由此引发了网民的激烈辩论。在一段时间里,互联网上盛传有关“中国博客实名制已成定局”的消息。  相似文献   

8.
从某教授状告博客网一案的尘埃落定到博客写手状告网民的“博客告博客”案和某公司状告前员工博客案,再到前一阶段国内媒体关于“博客实名制”的争论,博客给人的印象总是纠纷不断、各执一词的乱象。然而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些纷争的缘起,其实都是博客写作“公”与“私”的纠缠不清,而这种纠缠不清恰恰是博客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中国的很多领域内出现了“实名制”呼声。人们的初衷是.通过实名制.让贪官现形,让票贩子绝迹.让网络犯罪者露出真面目.让失信者守信——实名制,背负着太多人对社会公平的期待和对诚信的渴求——因此甚至出现了一些盲目迷信“实名制”的人和部门.他们对自已顿域莫须有地担忧因而提出了“实名制”.仿佛.“实名制”成了大家的救命稻草。而说到底.实名制仅仅不过是一个技术手段。它可以治标.不能治本。也许,对它的期待越多。失望也会越多。  相似文献   

10.
王莹 《青年记者》2006,(9):75-75
在传媒业竞争高度激烈的美国,越来越多的受众厌倦了传统媒体那种循规蹈矩的样式,一位杂志的主编曾抱怨:“所有的报纸看起来都一样,一样的格式,一样的字体,一样抱怨着当地事务的专栏,一样的性爱建议,一样为5000字封面故事留下的空间,连报社的工作人员都是一样的……”那种自上而下集中式的传统媒体传播模式正在经受考验。在美国,由“我”来提供信息,由“我”来设置“报道议程”,以“我”为主体进行传播的多种个性化媒体形式如雨后春笋般萌芽和生长,并且拥有了自己忠实的拥趸。■博客越来越多新闻博客出现。其中,有些博客是传统媒体的记者,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提高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博客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形式也从初期的日记博客独领风骚,发展到现在各种博客竞显风流,因博客内容而引发的争议也越来越多.为此,人们提出了诸如道德约束、博客实名制和法律规制等建议,以期减少因博客引发的争议.但道德的约束和博客实名制并不能掩盖主体间在观点上的分歧;法律规制能够划定争议的范围却不能消除争议.博客争议是由博客这种传播形式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中国的很多领域内出现了“实名制”呼声。人们的初衷是,通过实名制,让贪官现形,让票贩子绝迹,让网络犯罪者露出真面目,让失信者守信——实名制,背负着太多人对社会公平的期待和对诚信的渴求——因此甚至出现了一些盲目迷信“实名制”的人和部门,他们对自己领域  相似文献   

13.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视野下的"名人博客"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苏芬 《青年记者》2007,(10):95-97
目前国内的博客数量正呈几何级数增长,新浪网推出了“名人博客”,这引起网络界的“骚乱”——赞誉不少,漫骂也很多。新浪“名人博客”凭借“名人效应”和“名人的规模化效应”吸引了大众的眼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博客自2002年8月由“博客中国”引进中国之后,短短的4年时间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博客的自由精髓与博客环境的混乱日渐产生冲突。为此,国家信息产业部提出博客实名制的议案,本文试用洛克《政府论》中的自由主义观点浅析对于博客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已突破1亿,中国博客数量也达到1600万,占网民总数的10%以上。清华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06《传媒蓝皮书》”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明年可能接近1亿。博客研究专家、高级研究员梁春晓表示,众多网民热衷博客,是因为博客契合许多人的心理需求。记者分别采访名人博客、精英博客及草根博客各一名,并记录了他们的“博客心态”。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闻博客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晖  贾甲 《今传媒》2005,(6):53-53
“Blog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简称网志。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网络领域中新兴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于美国。目前美国博客人气继续高涨,浏览量大幅上升,类别很多,比如战争博客、日记博客、知识博客、新闻博客、专家博客、技术博客、群体博客、移动博客、视频博客、音频博客、图片博客、法律博客、文摘博客等。新闻博客是博客形式中的一种。美国著名的新闻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网站从报道克林顿绯闻开始,将“博客”引入人们…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以惊人增幅增长,日前已经超过3亿。谩骂和对骂的“口水战”、造谣与辟谣的“攻防战”,再加上一些西方势力、利益集团正在力图控制这个新兴的舆论平台达到其破坏中国稳定和谋取更多利益的目的,这一切都对我们如何“善待善用善管”微博提出了极大挑战。尽快实行实名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呼声。本文结合微博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指出实行实名制是微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呼吁应该尽快实行以后台实名为主的微博实名制,规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图书馆人博客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首先介绍网络上的新兴事物“博客”,接着对我国目前图书馆人建立的典型的“博客”进行简要介绍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对“博客”发展提出必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对图书馆人的“博客”进行展望,认为其发展规模、内容和形式都会进一步的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20.
博客时代谁做主——浅析博客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文华 《记者摇篮》2006,(10):37-38
2003年6月19日,木子美的个人性爱日记《遗情书》通过“博客中国”网站广泛流传后,成为全国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木子美性爱日记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信源的现状,让人们获得了在传统媒体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信息,不仅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而且人们开始对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理论提出质疑。本文将从博客传播特征入手,分析网络时代博客传播如何进行把关。博客传播中仍然有“把关人”的存在,只不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网络传播的特征而存在“把关人”弱化和缺失的现象。一、博客,一种新锐的传播力量(1)什么是博客?“博客”一词源自英文Blo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