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练习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偏偏有些学生“厌”作业,视作业为负担,完成作业是应付差事。如何使学生把作业练  相似文献   

2.
作业练习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的主要方法,所以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作业练习设计要符合“十性”。1、基础性。要着眼于“双基”,既要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又要便于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如教第八册“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教师在学生掌握三  相似文献   

3.
肖淑红 《中小学电教》2011,(10):150-150
做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应用知识技能的实践活动。从活动的时间上分,有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从作业的形式上分,有口头练习和书面作业。练习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与态度的形成,都是不可缺少的。比如说语法,必须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牢牢地掌握。《论语》开篇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便是实践练习。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要做语文作业“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两千多年前就非常重视学生的学后练习。我们现在说的做语文作业,就是学后练习的主要方式。关于为什么要做语文作业,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首先,只有练习,听说读写的技能才能成为自觉的本领,才能体现出语文科的工具性要求;其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惟有在练习作业时,才可能达到最高点。做语文作业的过程,就是对语文知识加深理解并巩固的过程,是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运用技能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5.
黄秀媚 《广西教育》2007,(5A):36-36
作业与练习是课堂的组成和延伸,在新课程理念下,其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更应关注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问题领域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好的作业与练习设计要能起到激发兴趣、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教学的作用。因此,我认为作业与练习设计应该实现“四化”,即科学化、情境化、个性化、系列化。  相似文献   

6.
小学“九义”数学大纲指出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要在课内进行 ,练习的数量要适量。”这与教育部“减负通知”精神是一致的。它们都为教师在设计、安排学生作业练习时指明了方向。针对目前学生作业练习仍存在量多效低的现象 ,笔者提出“加、减、乘、除”四法。“加”即加强学生听算 (口算 )和听解练习的训练。所谓听算即是老师口报算式 ,学生口答结果。它是一种最基础的训练 ;听解即是老师口述应用题 ,学生解答。在教学中 ,教师设计此类练习 ,并经常加强训练 ,学生练习就必须集中精力听 ,听准算式或…  相似文献   

7.
过去讲求“题海战术”,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现在作业要培养学生多种能力,须努力提高作业质量,精心设计,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梁嵩岳 《教育》2013,(10):52-53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成绩,“题海”战术练习造成许多学生厌学、作业抄袭、应付等现象。作业出现“一多”“二假”“三无效”倾向。针对此情况在作业优化设计及“减负”“增效”中采取两个策略:一是根据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精选数学作业,有针对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保质”“减量”,将难点知识分布在长期学习之中,达到知识难度的梯度上升,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作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或智力水平,往往表现在他的解题之中.习题练习不但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简单的形式性练习,只能是蜻蜒点水,无思维价值;复杂的题海式练习,只能是事倍功半,违背学生的学习规律.心理学研究证明:练习量超负荷,会使学生学习效率递减,智力迟钝.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质”“量”并重,重视练习设计的“营养价值”,让学生在少而精的作业练习中愉快地温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减负并非仅是量和难度的表面问题,片面理解或过度滥用可能会导致“减负无效”或“减质”的危机。现阶段,很多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心理负担过重,作业练习方式方法机械低效。“刻意练习”作为新的理论和方法,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强烈意识性、目的性的科学化练习,对学生的情感、动机、元认知、方法意识和习惯等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又能提高作业和学习的效率效果。作业练习可以采用“刻意练习”方式,通过制定并细化作业练习的目标、关注作业练习内容的“学习区”、形成恰当的作业练习心理过程、促成螺旋发展的作业练习循环等具体策略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增加正向学习心理,助力减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整个教学过程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求知 ,并不单纯是传授知识 ,而是教师把传授知识放在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的目标上来考虑。知识的获得 ,要练 ;能力的培养 ,要练 ;智力的发展 ,要练。这里所讲的“练”是训练 ,与通常的练习、作业不是同一概念。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而作业、练习是指新课学完之后 ,学生完成的书面或口头作业的一种训练方式而言。训练的“练”不是让学生学什么练什么 ,而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作一次创造性的“再…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上,我们把只有一种标准答案的作业称为“封闭式”练习;把事先将知识规律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寻求多种答案的作业称为“开放式”练习,前者虽可在基础知识训练中应用,但它不利于儿童智力和创  相似文献   

13.
浦晓 《语文天地》2010,(9):57-58
布置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朱绍禹先生说:“只有练习,听说读写的技能才能成为自觉的本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有在练习作业时才能达到最高点。”的确,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获得的感悟体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素养,而达成这一内化的重要手段就是有效的作业。  相似文献   

14.
作业与练习和教育活动的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与练习对于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发展能力,以及增强自主性和责任感,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十分强调“主动性作业”的特殊重要性。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告诉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是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然而,在实施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依然存在着这样的困惑:怎样的作业才是有效的?怎样布置作业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强调“学习过程”,注重教育质量过程管理,“作业”便是其中主要环节之一。但长期以来,作业管理是一个薄弱点甚至是空白点。众所周知,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教育学认为,教师布置作业任务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作业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促使知识  相似文献   

16.
赖美芳 《海南教育》2014,(18):23-24
一、分层激励性作业的意义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一刀切”这一传统的作业模式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这也导致了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这样的作业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作业的积极性,有的孩子甚至把缺乏趣味性的作业当成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7.
一、练习的意义“练”有再来一次,反复做之意;“习”繁体字为“習”:上面的“羽”表示雏鹰,下面的“臼”表示鸟巢,因而,“习”意为雏鹰试着从鸟巢里起飞。显见,练习是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还应包括数学习题(或作业)。我们平时所说的练习只是包含了上面的两层含义而已。因此,为了更深人地研究练习,更好地发挥练习在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我们研究小学数学练习应从练习的两个方面去进行。当练习是指学生试着起飞,反复学习,以求熟练时,它是一个动词。学生正是通过练习这一实践活动来  相似文献   

18.
作业 ,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业绝大多数为书面练习 ,内容局限于课本。如每课一练、同步训练、AB卷、单元练习等等 ,形成了“练习—批改—再练习—再批改”的基本模式。由于形式单调 ,学生做此类作业 ,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布置作业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多度多变的作业练习 ,能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知识 ;在作业中掌握技巧 ;在作业中培养能力 ;在作业中发展思维。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针对作业布置的创新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文就此做一简单介…  相似文献   

19.
目前数学作业的效率不理想,教师时常将课后练习或习题随便选择几题给学生做,只关注到课后作业的练习、巩固作用,而很少注意到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乃至人格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导致作业量大而不精,老师叫苦,学生叫累.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通过练习,也许可以教给儿童某种知识,但这种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因而皮亚杰明确提出了“学习是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郑毓信教授也曾明确指出“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配置了大量的练习和习题,  相似文献   

20.
毕业班总复习到一个阶段,总要上一至二节练习课,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一般结构是:基本训练——质疑探讨练习——系统综合练习——讲评小结——布置作业。下面以《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内容为例,谈谈复习后练习课的设计。一、基本训练,巧设认知“支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