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闻的力量在于真实。就事实本身来讲,无所谓真实不真实。所谓新闻失实,是指报道中的事实不真实。我们知道,事实一旦被报道,就不再是客观事实本身,而是事实的再现,或多或少带上了报道者的主观色彩。于是,也就可能出现“新闻报道不真实”的问题。故意失实是作者故意捏造的事实,纯属天方夜谭。我们常见的失实,属故意失实者甚少,大量是非故意失实。新闻失实总是在事实变成新闻之后,要杜绝其发生,必须从事实变成新闻的每个环节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电视权威性及作为公共媒体公信力的关键因素,电视新闻报道真实性问题探讨涉及到了真实性及失实两方面的因素,是当前学术界探讨比较多的问题。根据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失实性本文分为两部分阐述,一部分是从现实真实、媒介真实和主观真实三方面诠释了新闻真实性问题;另外,一部分则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谈到了新闻失实,具体分析了电视新闻失实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闻失实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失实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今尚未得到新闻界的足够重视,那就是微观真实,宏观失实,或者叫做局部真实,整体失实。试举两例:一、某市报纸经常披露当地公安部门神速破案的新闻。这些新闻从微观看,都是真实的,并无半点虚假可言。但报纸对该市大量未破案件却不置一辞。这就使至今还缺少安全感的居民对破案新闻产生了反感:“净挑好听的说”。也就是说,报纸的治安报道,在宏观上失实了。二、某市报纸几乎每季、每年对当地工业  相似文献   

4.
新闻失实能“杜绝”吗?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时,我认为应当弄清楚下面两个问题:一是新闻能不能失实,二是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否包含事实的真实这一层含义。在此,我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并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杜绝”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也就没有新闻,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十分看重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5.
《准则》第四条是针对假新闻、失实新闻、片面新闻的。这一条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的每件事、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力求全面看问题、客观公正、避免失实五个方面对维护新闻真实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彭国元 《声屏世界》2008,(10):25-27
新闻真实的背面是新闻失实。新闻失实包含整体失实和部分失实两种情形。整体失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它是因某种功利驱使而故意失实,是“冷静的头脑”干的,属于“观点上的撒谎”、“精神意义的撒谎”,不可原谅。而部分失实则是一种潜在的隐性失实,绝大部分是在一种不自觉状态下所为,它虽接近整体真实却又存在部分失真之嫌,此种情形虽危害不大却时常可见。  相似文献   

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新闻失实则是对新闻真实性的背离,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是对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伤害。对新闻失实的分类见仁见智,就笔者理解,新闻失实包含要素部分失实、稿件整体失实和报道群体失实三个层面。要素部分失实新闻真实性的最基本要求是要素真实。新闻稿件中,五个W、一个H等新闻基本要素要准确;人物思想、观点和言语要正确;事件起因、经过和细节要经得起  相似文献   

8.
李楠  廖亚平 《大观周刊》2013,(11):140-140
保证报道内容的客观真实是舆论监督避免新闻官司,提高监督水平的有效方式。真实不仅是内容的整体真实,细节也要真实。“由于新闻亲权不是靠数量来接顶,不是80%事实失实才侵权,20%失实就不算,所以有些被批评者是有一些问题,但(新闻)每体用词重了,结果被判侵权。这些对新闻记者是有教训的”。  相似文献   

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必须正视失实报道屡见不鲜的现实,寻找失实的原因,树立正确的本源观,严格尊重事实,杜绝失实报道。  相似文献   

10.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知道的常识。但是与人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失实新闻却常有出现。新闻的失实大致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报道的事情不准确,与事实有出入,即现象失实;其二是报道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是准确的,但不符合事情本来的真实面目,即本质失实。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也是新闻报道工作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新闻失去了真实,等同它失去了生命,而失去了生命的新闻是不可能站住脚的。作为新闻报道人员,无论是把新闻做准、做快,还是做深、做活,其前提都必须是真实。可时下,一些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时有出现,且屡禁不止。这不仅影响了媒体的声誉,而且给新闻报道队伍丢了丑抹了黑。为防止和杜绝新闻失实问题的发生,下面我主要从发生新闻失实的原因、防止新闻失实的方法、避免新闻失实的措施3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防止失实报道是各家新闻单位密切关注的问题。过去,人们处理失实报道没有法律可循,往往不了了之。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有关失实报道的法律特征及当事者应负的责任等问题逐步在一些法律法规中得到反映,这就把报道失实问题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上来对待,它意味着国家开始运用法制手段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报道要求实事求是,正如新闻界老前辈们所说:“真实  相似文献   

13.
安莹 《新闻世界》2011,(9):11-12
本文阐述了新闻真实性的意义,将新闻失实分为两种类型,分析新闻失实的原因,在如何保证新闻真实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以避免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实是新闻的大忌。从新闻的采写主体即记者、编辑的角度看,新闻失实可分为显性失实和隐性失实两种。显性失实主要是极少数职业操守低下的记者、编辑,出于名利等方面考虑,故意炮制无中生有的新闻,或者故意隐瞒一  相似文献   

15.
读到冯英子《基本属实和完全失实》一文(见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1992年第九期),深感问题提得好。被批评者以“地点”的咫尺之异,以“时间”的些许之差,来推倒众目睽睽的整个事实本身,这习惯并不只自今日始,新闻记者对这类打上门来的“东厢房还是后花园”的纠缠可多有领教了。你有纤微之疵吗?好,就从这儿打开个三丈宽的缺口,直至扣你一个失实的结论,按照指摘者的理解,这“失实”就是完全失实了。绝对的真实世上并没有,客观的真实总在受着不同的认识论的制约,要求所有的人都百分之百承认真实,这样的新闻百分之百的不存在。所以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实是新闻的大忌。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考来说,保证新闻的真实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到的。但新闻失实特别是部分失实又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主要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多侧面的,是不断变动的,采编人员或因作风不深入,或因受客观条  相似文献   

17.
新闻欺骗及其与新闻失实的关系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然而,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并非都是真实的,新闻失实现象屡禁不止。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新闻失实现象具有明显的故意性,这就是新闻欺骗。即,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新闻媒介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而欺骗广大受众的新闻传播行为。新闻欺骗与新闻失实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新闻欺骗行为导致的新闻报道肯定是失实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欺骗是新闻失实的一部分。但新闻失实与新闻欺骗不是等同的概念,新闻失实的范围更广。新闻失实包括故…  相似文献   

18.
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既然真实对于新闻如此重要,而且所有的新闻机构报刊都不断的强调,为什么新闻失实的现象却仍然延绵不绝?这其中除了采访不深入。下笔不严谨或者作者有意编造新闻等等之外,从理论上弄清新闻真实的全部含义,没有真正深入分析造成新闻失实的主客观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新闻中的想象,则是实际新闻活动中经常引起关于新闻失实的主客观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实是新闻的致命要害。新闻史上无数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虚假新闻仍时有发生。新闻失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作假的报道,可称为"显性失实",即  相似文献   

20.
一谈起新闻失实,人们就会想到编造假新闻的“客里空”和动机不纯的虚假报道.其实,这只是新闻失实的一种表面化现象.新闻失实还有一种隐形化的表现,即在新闻内容部分真实掩盖下的部分失实.这种表现虽然与假新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同样能给读者以不真实的感觉,而旦,它的出现频率较之内容全部失实的假新闻要高得多,更不易被察觉.它对坚持以真实性为基本原则的新闻工作会造成经常化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