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明上河园位于开封市,是按照1:1的比例把宋代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堪称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的《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化主题公园,为国家黄河旅游专线重点配套工程。那么,如何把千年的历史化瑰宝通过电视荧屏形象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清明上河图》这部古老的化精粹再次产生浓厚兴趣呢?我们决定采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方法,让主  相似文献   

2.
汶上县档案馆馆藏的清代《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总图》于2002年3月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作为入选的珍贵档案文献,对清代运河文化的研究和治理运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原作的基础上,比较仇英所画的仿本《清明上河图》,深入研究仇英版本的差异之处,进一步探索仇英所作《清明上河图》体现出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4.
《历史知识》1984年第4期刊载邹身城的《<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不绘春色绘秋景?》一文,指出《清明上河图》这件著名的历史文物所描绘的并不是“清明”时节的景象。文章说: 宋代长卷名画《清明上河图》目前已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珍品。其实它不仅仅是艺术珍品,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譬如  相似文献   

5.
仇英《清明上河图》有多本,其中以辽宁省博物馆藏本(简称"石渠本")和曾经吴荣光《辛丑销夏记》著录本(简称"辛丑本")最为学术界所认同。两本《清明上河图》共有人物近4000人,所涉人物形态各异,形神毕肖,是仇英人物画的集大成者。基于此,本文从绘画技法、服饰、衬景及两本人物之异同等多方面探讨仇英人物画风格,以此洞悉其在人物写真、环境渲染及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艺术造诣,并指出两本《清明上河图》在仇英艺术生涯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人类的大多数社会行为而言,自然界的物候特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因此,通过古代图像描绘事物的某些物候特征来对该图像的历史属性进行判断或定位,或许要比单纯依靠传世文献更加令人信服。根据对宋代气候的既有研究,《清明上河图》创作时期的汴京气温比今日开封同时期低1℃左右,基于此,我们可以对12世纪初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物候特征作出大概的推测,并与《清明上河图》所绘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比较,由此进一步论证该图所绘是春景。本文以《清明上河图》中所绘植物为重点分析对象。一方面,在对《清明上河图》的既有研究中,植物研究是比较薄弱的;另一方面,植物的物候特征更为突出和稳定,因此更加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12年风头最劲的小说之一就是马伯庸马亲王的《古董局中局》,该书销量超过50万册,时隔整整一年,马伯庸推出《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这是一部关于古董鉴定、收藏、造假、设局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围绕的是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展开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据悉,《古董局中局2》虽然还未上市,但已先声夺人。据出版方读客图书发行总监王誉介绍:"《古董2》一天征订量就高达32万册,我们首印50万  相似文献   

8.
继《丝绸之路》、《话说长江》之后,我国电视工作者又推出第三部长篇电视系列游记——《话说运河》。它讴歌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奇迹中国大运河。创作者以运河的历史变迁为线索,挥洒有致地将运河流域的风物,民情民俗,经济文化的历史与新貌编织成“章回”体裁的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从去  相似文献   

9.
张梦君 《新闻世界》2005,(12):48-50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品,也是历朝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从古至今关于《清明上河图》版本的考证、真伪的争辩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不解之谜;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皇宫贵族、人墨客,对于《清明上河图》的掠夺和收藏从未停息过。《清明上河图》真迹是如何现世的?它的作张择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10.
欧阳脩《新唐书·艺文志》补充、修订《旧唐书·经籍志》,存在三种文献来源,合《旧唐志》本身,《新唐志》实际由四部分组成:(一)《隋志》,即贞观见存书;(二)《旧唐志》,即开元见存书;(三)《崇文总目》等,即以馆阁藏书为主的北宋见存唐人书;(四)史传文献所载唐时所当有书。其中(一)(二)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著录"部分,而(三)(四)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不著录"部分,并对"著录"部分进行了修订。《新唐志》力图反映唐时藏书、著述之盛,综合了贞观、开元可以考知的官府藏书,补入了北宋犹存的唐人著述,更据史传文献推求了唐时应当有的著述。而根据《新唐志》讨论某书存亡与卷帙增损,甚至认为《新唐志》所载系北宋确有其书、实存其卷,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