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背景的教育不能叫作教育。"(夏丏尊)语文教学的背景应是语境。很多语文教师都知道"语境"一词,知道语言的表达和理解离不开语境,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能恰当地利用语境,致使阅读教学碎片化。如大多数教师都知道理解课文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但也只是在课始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阅读理解过程中却根本不顾及或很少联系之前的介绍,这就是一种语境视野的缺失。如果将教学置于适宜的语境中,学生就能整体、联系地感知语言。且看《赵州桥》一课的两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过去曾一度脱离课文大讲时代背景,以致削弱了“双基”,这种教学方法理应受到否定。可是,近年来有的教师为了抓“双基”,一概不讲时代背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是不利的。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有较大的比例。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如果不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的社会历史状况,不了解作家写作时的历史背景,那就无法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意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语文教学要松绑”,这是不少有识之士的呼吁。但若干年来,以至今天,程式化的教学方法仍占语文课堂的统治地位:教师习惯于从导入课题讲起,介绍作者、时代背景;然后在分段上纠缠,偏重于篇章及内容的分析;最后归纳主题,讲写作特点,可谓面面俱到。结果教师花费好大精力,学生有时还不甚了了。因而语文教学既未“松绑”,又没有“轻装”。那么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何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文就是书  相似文献   

4.
一、知人论世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鲁迅先生也曾说:“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要不然,是容易近乎说梦的。”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读者在阅读文学文本的时候,要了解作家的性格、生平、时代背景,把作品内容、时代精神与作家本身情况联系起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时代背景教学是不应被遗忘的环节。如何进行时代背景教学的改革呢?下面就纠正“程式化”、“一味灌”、“学究式”等倾向谈谈看法。一、突破“开头讲”的程式在分析课文时,往往要进行时代背景教学,而先弄清课文反映的时代和写作的背景,又是时代背景教学的常规作法。有些课文,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若不首先弄清注释(1)中所述的  相似文献   

6.
时代背景介绍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与目的,体会作品中体现出的思想与感情都是十分有利的。对于距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的作品更是如此。传统教学方法是将时代背景的介绍放在课文讲析之前,这当然有着它合理的一面;但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时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教学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百花齐放,它让语文教学这一“方塘”渐显清澈,“徘徊”着很有吸引力的“天光云影”,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对培养学生汉语读写能力、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很有益处。但在语文教学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表现之一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取舍教材,安排教学,突出一点,不计其余,或为阅读,或作赏析,很少顾及写作和人文精神,甚至不顾基础知识。事实是,任何能力都不可能不要基础。高中语文教学也不能空谈什么能力。另外,阅读、鉴赏、表达及运用能力都离不开思想,具…  相似文献   

8.
拜读《语文教学通讯》1994年第6期郁祖槃《鲁迅的“三个顾及”与语境教学》一文,颇受启发,但对文中就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它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段话提出的一个问题,即“脊  相似文献   

9.
与学生作文不同,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结果。所以准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作品意蕴,就需要通盘考虑其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思想状况、际遇心境和时代背景等因素,亦即本文所论及的“背景知识”。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不明白介绍背景知识的意义何在。常常出现如下种种缺憾。  相似文献   

10.
陈守娥 《教师》2011,(19):37-3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牵动着语文教学全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这是因为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学生作文与作家写作虽难度不同,但本质上是相同的,它应当真实地反映作者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认识能力、知识积累、智力水平、审美观念和文字功夫等,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改变了以前盛行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学又成了“终日练”“题海战”。  相似文献   

11.
在和学生谈读书体会时,常常有些学生说“这本书我也读了,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精采”等等。理解不深,阅读效果不佳,收效甚微。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如何正确把握作品,提高阅读效率?陆游作诗强调“功夫在诗外。”那么阅读呢?同样如此,阅读作家作品必定要阅读作家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古人在阅读欣赏时强调“知人论世”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一篇优秀作品都是作者生命的精华,是作者毕生经验阅历和才智灵感交凝而成的结晶,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征。为什么同一时代  相似文献   

12.
<正>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我们以为所谓“作者的全人”不仅是指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应包括他的艺术观。对于张弦这样一位以创作态度严谨著称的作家来说,了解他在艺术上的见解和追求,是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他那些思想深邃、风格独特之作的一把钥匙。因此,有机会见到张弦同志,这是我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张弦同志告诉我们,他的艺术观是在不断的追求中  相似文献   

13.
时代背景介绍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与目的,体会作品中体现出的思想与感情都是十分有利的。对于距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的作品更是如此。传统教学方法是将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4.
文变染乎世情─—研究元代文章的一些想法郭预衡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最好了解历代文学发展的全过程,以便于进行比较。研究一个作家,也要弄清这个作家生活的时代。鲁迅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相似文献   

15.
“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文学思想。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只有了解作者的经历、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古诗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出现了若干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古诗教学如何用好“知人...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胜很强的学科,解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往往需要知人论世,脱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人生经历,就难免造成对作品理解的偏颇以及失误。因此,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理解和挖掘离不开对作家主客观创作背景这些“非文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覃林忠 《考试周刊》2009,(20):59-60
幼师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全面顾及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视野的开阔、素养的提高、情趣的熏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不可少。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大纲中对学生进行幼儿语文教学基本能力训练的要求,就关爱的英语单词“LOVE”对幼师语文教学的特色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模式化是语文教学的误区之一,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分析式:50年代,语文教学受苏联凯洛夫教学原则和普希金教学法的影响,“红领巾”的教学模式被普遍推行。那时,教《文学课本》主要是对作品进行分析,其内容包括介绍作者和作品时代背景;分析人物、情节和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提得幼稚可笑,其实不然。对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从来就没有弄清过。不信?咱们随便举两个例子:“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初中应该了解哪些?高中又应该了解哪些?是“了解”“通晓”,还是“掌握”?到“杜牧”这...  相似文献   

20.
提到文学教育,人们都会承认它在教育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若谈到它的作用,在价值观念日趋功利化的今天,恐怕会有不少人认为它除了能教会人看书写字也就没其他什么大用了。对专门从事文学教学的教师来说,虽然不会这么浅见,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到大学的文学课程,走上“时代背景、作家介绍、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这一流水线的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