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问题,对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我国古代艺术构思中静虚、神思、感兴和物化等问题,展示出艺术创作构思理论的博大精深,深刻揭示艺术构思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对指导当今现实中的艺术创作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编导创作过程是实践性的活动过程。要表明某个事物,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寻找它的感觉,而不是直接从外形上模仿它。因此,编导进行创作,从根本上说,首先从观察体验生活人手,“身入生活,心入生活”,然后经过艺术构思,把头脑中形成的艺术形象用舞蹈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外文学作品中人物命名的研究,归纳出脸谱、象征、双关、隐伏、反语、虚实、分合及符号等八种命名方式,旨在说明在很多艺术价值高的文学名篇中,人物命名并非信手拈来;重视人物命名的分析有助于窥测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向,以便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艺术特征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美术创作而言,创造力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创作者没有活跃的创造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教师可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合理构思、艺术表现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创造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服装设计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艺术构思与艺术表达的统一,而服装史课程则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产生设计灵感及实现灵感能力的主要基石。深入研究服装史在教学上的不同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让学生在今后学习该课程后,不只是"记住"历史,更要"用好"历史,并体会服装史给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文性感悟,丰富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装帧设计是书籍艺术最直观、最外在、最迷人的形式美的体现,是书籍内容本身物化为美的创作过程,其设计的意念构思有着它特殊的难度和特别的意义.汲取民族文化,拓宽审美空间,并赋予它独特的诠释,才能创造出新的书籍艺术形态,从而建立装帧艺术的整体视觉美.  相似文献   

7.
灵感的作用在文艺美学研究中被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艺术构思的重要性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中,对艺术创作中灵感的作用也有很多论述,特别是在明中后期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下,对小说美学的讨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创作构思中的艺术真实和典型人物是重点。而艺术构思与灵感密切相关,尤其是这个时期的小说构思,受到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其中就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中关于灵感和创造性想象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亭台楼记至北宋而达到全盛,不但数量巨大,而且涌现出了众多名家名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北宋文人关心政治,热爱生活,他们能从高远宏阔的角度来观察自然,体察人生,给北宋亭台楼记注入了高远旷达之气。而且他们在文章的构思、语言的提炼和意境的营造方面也颇具匠心,将北宋亭台楼记的创作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剪纸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有它自身创作发展的规律。作为一个剪纸艺术工作者,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研究剪纸艺术发生、发展及其创作的规律上来,并把这些规律内化到创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性、审美性和精神性。  相似文献   

10.
书法欣赏是整个书法创作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欣赏者面对书法作品所进行的一种审美感受活动.相对于其它艺术门类的欣赏来说,书法欣赏又表现出自身的审美特点,具有再创造与再评价、抽象性、情感性、模糊性、共同美等重要特征.只有把握了这些艺术特征,欣赏主体的创造性才能在书法作品欣赏过程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获得理想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为系统的创作论专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作理论。文章从“辩证的文质观”、“正确的‘怀霜临云’说”、“‘源’与‘流’的辩论统一”、“物化形象的构思过程”、“考辞就班的结构规律”、“积极的艺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渔民画作者群体大都是土生土长的渔民渔姑,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汲取大海的天真纯朴,用无限想象和情感描述着一张张生动朴实、构思巧妙的渔民画。舟山渔民画创作已初步形成一支具有独特风格的队伍。文章通过对普陀模式的分析,探究舟山渔民画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推进舟山渔民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神思》是刘勰《文心雕龙》中创作论的总结性篇目,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了具体创作时的很多方面,作者结合其创作经验为我们阐述了构思作文的理路和方法。本文研究和探讨《神思》所编排的逻辑程序,从而澄清其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4.
服装艺术的多元性是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笔者从服装的多元性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寻找设计灵感。不同的民族、文化艺术、服装材料 ,以及大自然都给服装设计以启示 ,学生掌握好服装艺术的多元性 ,服装设计空间将无限广阔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和清代作家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国家的优秀作品,通过作者的构思,表现了作者对于腐朽的社会的抨击,以及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在两部作品中,通过对理想国的渲染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关系等的深沉思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倾向以及朴素的批判精神。本文试对两部作品中理想国的比较,来表现作者创作的差异以及文学发展、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16.
书法创作缘于作者思想感情的需要,无意识与书法创作的关系复杂而微妙,但无意识的巨大创造功能庸毋置疑,在书法创作活动中,无意识的过程是主要的,剥夺这样一个过程就等于是完全取消书法艺术创造。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就是"书初无意于佳乃佳"。  相似文献   

17.
电视艺术的创作由两个过程构成,一个过程是画面创作,我们称之为一度创作;另一个过程是语言艺术创作,我们称之为二度创作。画面创作和语言创作各有特点。本文以体育解说为对象着重讨论了电视艺术中有声语言的艺术特点。电视解说的语言艺术体现在节律、音节、近义词语的运用、不同句式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电视工作者应当充分、熟练运用两种艺术手段以提高电视表达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茅盾在描写重大题材、塑造鲜明时代人物形象的同时,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下一代,最能体现其儿童文学观的是他的三篇儿童小说。这些小说,在选材原则、主题确定、艺术表现、创作目的等方面,与作者已经形成的创作风格,特别是相应时期的作品一脉相承,但也注意到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鲁迅《野草》的创作,从情感指向到题材、构思、章法、技巧甚至语言表达等方面,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屠格涅夫散文诗创作的影响;但同时,《野草》在抒写情感的力度、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表现思想的深度以及运用技巧的完美程度上,都远远高出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从而实现了创作艺术上真正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围绕沙士比亚擅长用借来的情节作为创作的基础来造就他的伟大文本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指出莎士比亚对李尔故事的艺术改造过程正是他对原材料陌生化的过程,并认为这种陌生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故事结局的悲剧性处理;对葛罗斯特次要情节的安排;对李尔愤怒起因的改造;暴风雨一场的设计。这一过程正好体现了莎翁创造的一个混乱不堪、混沌一片的艺术世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世纪末感受的创作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