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情报参考》2006,(6):F0004-F0004
辽宁省朝阳市工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逐步确立并扎实践行了“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办学宗旨,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企业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上,一是根据企业需要确定专业设置、停办企业需求量小。就业面窄的专业,对一些发展前景好,企业需要的专业,结合工科学校师资优势和办学能力着力发展。二是根据专业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从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合理调整使用和学生的就业与发展需要出发,专业之羊能交又渗透的课程,模糊专业界限,按专业大类共同教学。三是邀请企业家代表、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了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倾听企业对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要求。强化实验、实习训练,贯彻“理论教学为实习教学服务,实习教学为就业服务、为企业服务”,同时与企业联手建立实习基地,共同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合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比较满意。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实验实习较少、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方式方法比较陈旧、学生缺乏较强学习动力。根据学生对人才培养导向、培养措施、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就业预期等方面的要求,为了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社会需要,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考试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实现课堂内外的结合;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潘玲 《职业技术》2011,(4):19-20
本文结合现实情况,指出高职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并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优点及注意点。总体来看,以就业为导向高职的课程设置,是以实用为原则,配以岗位、职业所需能力为核心。根据工作岗位所需能力或能力要素,确定对应的课程体系,以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为宗旨来开发设计课程。其有利于专业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有利于工作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获得,有利于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同时应注重高职特性,应注重教学效果与实际相结合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了解各级幼儿园对师资的需求,同时也为我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质和量的需求及要求,了解现在学生的就业形式,采用问卷与访谈两种方式,调查幼儿园需要的师资、幼儿园课程设置以及幼儿教师素质、实习与就业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材料工程类本科生教育如何将课程学习与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是目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及就业的重要问题。应当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实现该专业学生的教育改革:改长时间集中授课为"分阶段集中授课",课程设置"小型多样化",增强实践环节;改集中实习为多点、多部门或多工种实习;让大三学生提前参与研究课题等。这样才能培育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训课程是高职中草药炮制与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本门课程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技能,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要合理设置综合实训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的予以改进,力求使课程的设置更加贴近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为学生尽快适应毕业生产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98):73-74
外贸业务实习是检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所学外贸知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从外贸业务实习的前期准备、实习过程及实习后的实习答辩和问卷调查,可以检测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的感知需求。本文以感知理论为指导,对学生外贸业务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的感知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和探讨得出结论:分析学生感知需求,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生能否实现良好而充分的就业,是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基本评价标准。以促学生就业为抓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配置资源,合理设置专业,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失为一条破解生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利芳 《文教资料》2014,(28):160-161
高职教育以职业需求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高职文秘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岗位多样化和流动性日益增大等特点,折射出文秘专业在教学发襄过程中存在的偏差。针对这种偏差,需要从课程设置、实训建设和硕岗实习等方面对文秘专业进行变革,以促进文秘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培养的普通人才,首先应该有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就业。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要求教学和实习都要以就业为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将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为此,需要转变观念、改革体制、创新制度,以了解就业和学生为起点,以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为着力点,以加强实习工作为桥梁,最终实现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就业率不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对该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技能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职船舶专业外语课程体系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科学、教材建设不规范、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在教材构建、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变革,从而改变传统的专业外语课程体系模式,完善专业外语课程建设理论,进一步改变船舶专业外语的教学现状,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高飞  蔡杨 《成才之路》2022,(1):46-48
变化的国际形势直接造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机会减少,而成果导向理念对于高校如何及时调整专业建设策略、促进学生"就业力"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高校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主要简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向就业深化改革的措施.要以成果为导向,注重专业...  相似文献   

14.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设置柔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要求高职学院能够及时捕捉并反馈就业市场信息,使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这就需要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柔性管理,通过就业分析调查小组的"就业分析"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应用"职业分析"进行课程模块设置和实训项目设置,实现自下而上的课程设置,使课程教学具有活力和生命力,使高职学生能够立足于社会,真正做到教育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5.
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系统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竞争力,对高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需求,明确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定位,分析归纳学生就业岗位和职业核心能力,研究了基于生物制药工作岗位的"1平台+4模块"课程体系、"三级实训,三段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依托特色专业文化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从而推进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有超过一千所高校设立设计专业,年招生总数更多达三万余人。随高校扩招以来,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师生比例发生严重变化,学生质量与教育质量下滑,就业难等问题愈演愈烈。一直以来,高等院校的专业艺术教育都在探索其发展道路。从政府宏观调控,到学校的招生制度、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师素质的培养提高等,各方面的讨论层出不穷。但老师、学生和就业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改革创新?本文从招生制度和课程设置入手,立足于"以人为本",提出对高校设计专业教育创新的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一些酒店企业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生实习岗位采取硬性安排,不予轮岗,也不予轮职,使办学单位无法完成高位就业人才培养目标。其实,企业能否安排学生轮岗、轮职实习,应取决于学生在现岗的胜任力状况,即学生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状况,并要有时间保证。为此,学校与企业双方应大力协作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从就业导向目标出发设计问卷,对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访谈与调查.总结分析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学习方面,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学习动力来源就业导向性明显;课余时间较重视求职技能的锻炼。专业学习方面,多数学生专业兴趣一般;普遍认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内容大多“以掌握知识为主”,而非“以培养技能为主”;“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结合度也不够高;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不够明确,重视“考证”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美国职业群课程模式以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就业弹性和职业适应能力。实现其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它以职业群分类和职业途径为依据,构建有序的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为学生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加强职业指导服务和广泛建立合作伙伴,并逐渐开展了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评估。当前,职业群课程模式在联邦和州政府的管理和支持下得到了普及和推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近些年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曾经一度被看好的师范生,就业压力也越来也大。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师范毕业生的职业胜任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师范生职业胜任能力差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途径:一是加强职业指导提高师范生的职业胜任能力;二是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师范院校要更新教学内容,提高课程设置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