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至关重要,但由于小组讨论主题不恰当、小组建设不完善、小组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了"搭便车"问题。针对此问题,需要教师合理选择讨论主题,重视小组建设,完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251-256
传统实验室"胖客户端"架构存在建设投入大、资源不能共享、数据存储不安全、教学管理凌乱、实践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云"的"瘦客户端"架构信息管理实验室建设理念,提出基于"云"的信息管理实验室建设规划,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协作互动平台、实验室运行管理和"财富库"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信息管理实验室综合保障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理应承担重要责任,发挥主导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乡镇政府责任缺失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引发了诸如农民失地问题突出、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形式主义盛行、新农村建设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下一步乡镇政府应该突出服务职能,加强制度建设,搞好教育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职院校高技能、高素质"双高并重"人才培养目标与目前存在的文化育人理念不明确、特色不鲜明、体系不完善、机制不健全、评价无标准等问题的错位失衡,通过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构建文化育人实践运行体系,探索形成了高职院校"六融合五贯通"文化育人模式,初步解决了工科类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软、弱、虚、散"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课"建设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推动"金课"建设必须依靠育人前线和教学一线的教师。目前,高校本科教育"金课"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也是教师的教学认知问题,即教师是否能够认识到"金课"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否愿意采取相应的教学调整和变革。本质问题则是教师能否实现自身角色快速转换,进而在"金课"建设中贡献自己应有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金课",必须破解教师存在的课程育人主责角色不清晰、课程教学主动角色不明显、课程变革主要角色不到位、课程研究主体角色不显著等角色认知和行为障碍,实现教师角色转换,推动一流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洁 《教师》2021,(8):112-113
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不仅满足了"四新"背景下对优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当前职业教育体系规模进一步拓展对更加灵活统合的教育管理模式的需求,但现阶段"学分银行"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学分银行"社会认可度不高和通算系统构建迟缓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设策略,以期实现资源互享、课程互通、学分互队,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不同,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要求高职教师同时具有传递知识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即要具有"双师"素质。通过对我国"双师型"教师政策文件的梳理,总结出"双师"政策经历了政策导向、内涵明确和制度建设等三个阶段。随着这些政策的推动,高职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双师"标准不清、政策执行不利、"双师"建设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在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中,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农科专业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认为农科专业学风建设呈现出"农"的特色和"农"的内涵缺失等现象。在对其根源进行分析中,认为思想教育成效不足、育人机制未形成合力、监督约束机制落实不到位、学风建设载体不完善是导致农科专业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的重要原因,并从辅导员工作视角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中亚史课程建设与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中亚史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不具体、课程实施不到位、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便日益凸显。从原因来看,存在着对课程建设的重视不足、教师知能结构层次不齐、课程实施不精细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集基础理论、基本训练、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测控专业"知识面宽泛,课程重点不突出、培养方向不具体"的问题,本科生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重学历、轻能力"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改革和保障机制建设,实践表明我们的教改方案取得了很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分专业、分层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其目标是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其办学内涵与人才培养能力日益得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改革与规划的时代要求,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校园一卡通"建设也逐步扩展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本文试图结合高职院校"校园一卡通"建设与实施的调查与分析,总结高职院校"校园一卡通"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面临着学科分化严重的现象,使得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凸显出来。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学与思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理渗透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应该在转换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建设一个文理渗透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可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够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能够很好地解决学校实训设备不足;能够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能够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自升本以来,玉林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确立"立足地域文化,突出专业特色"的专业建设指导方针,构建"立足地方需要,突出应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传承历史文化,凸现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打造"侨乡文化特色研究团队",建立依托地方资源的实践实训平台并探索地方文化研究性学习路子,实践探索了地方院校历史学特色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增加与理论课时缩减之间的矛盾,引入“第三课堂”课外实践教学。文章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外实践教学的现状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课外实践案例的开发、课外实践小组的成立、课外实践的考核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以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强化职业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全面发展能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应坚持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建筑企业生产过程和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和实施基于行业标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做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从而提高学生岗位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胜任岗位职责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双师型”教师数量发展现状、“双师型”教师学历情况及“双师型”教师来源情况等已有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数量不足、硕士以上学历偏低以及师资来源单一等问题,并对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必要性进行论证,最后从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与建设渠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贯通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教育对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首先分析了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层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的在国内高职院校中提出实施"四证书"人才培养标准,即每个学生要取得"现代职业道德证书、现代职业技能证书、现代职业体能证书和现代职业毕业证书",并制订了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体能标准。"四证书"人才培养标准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和赞誉,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