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在欧美的新闻报业史上,从“铅字头脑”到“图片头脑”的发展,以及两者的结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路程。自19世纪80年代纽约《每日图画报》首次刊登新闻照片以来,至今已百年有余;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报刊登载照片日渐增多;到20世纪30年代,图片在报纸上作为插图的地位已确定无疑。可是认识到新闻图片与文字排印格式和文章内容相配合,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效果,从而成为报纸版面设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还是近30年来的一项进步。 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报业开始发生“革命”,其代表人物是当时主宰报纸版面设计理论的美国杰出报人约翰·E·艾伦。他从20世纪  相似文献   

3.
自1897年11月中国第一份报纸副刊上海《字林沪报》的《消闲报》创刊,我国的报纸副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漫漫长路。这期间副刊经历了多次内容、形式和功能的转变,研究报纸副刊的专家学者也把这一百多年的副刊发展史分成了四个阶段:《消闲报》创于U至“五四”时期;“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1]。  相似文献   

4.
聚书脞谈     
无计划无节制是买书人的通病,我可能算“重症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专门去中国书店的旧报纸大库里配齐过一套自1958年3月15日创刊至“文革”停刊的全份《北京晚报》,  相似文献   

5.
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2000年刚一来到,就读到刚刚出版的《20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一本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中国编辑学研究的书。那不是巧合,而是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像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象征。 中国编辑学研究,实际是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虽然正如本书所说,1949年就有了“中国第一本编辑学著作——《编辑学》应运而生”,但“这本书的内容,主要讲报纸编辑学……设专章讲了杂志编辑工作”(第2页)。与我们现在以书刊编辑工作为主体所说的编辑学并非一回事,而且到80年代编辑学研究在国内兴起,中间也存在一个断层。中国真正有编辑学研究,只是20世纪最后20年左右的事。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全国一些城市都市生活类报纸的成功,进一步激活了各地的报业市场,出现了一个省会中心城市创办都市生活类报纸的高潮。世纪之交,在省会城市和一些地市又纷纷创办了一批同类报纸,掀起了又一个高潮,出现了一个地市级“新生代报纸”群。但这一轮报纸的生存要艰难得多,同在1999年元旦创刊的南京《经济早报》、杭州《之江晨报》、成都《商务早报》等在短短2年后的今天即不见了踪影,另有一批在亏损的边缘艰难地喘息。新办报纸如何站稳市场是共同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与作为现代传媒的报纸和期刊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报纸和期刊也就没有现代文学。而报纸与现代文学关系的建立,是缘于刊登文学创作的副刊,仅以“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和20世纪30年代风光无限的《申报·自由谈》和《大公报》“文  相似文献   

8.
你不仅是做新闻长春是全国新闻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城市之一.上世纪90年代起,《城市晚报》《新文化报》《东亚经贸新闻》《长春晚报》四家都市类报纸“挤”在长春这个人口总量仅280万、经济总量几千亿的中等城市.“白刃战”“惨烈”……这样的词汇曾经是这四家报纸老总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1999年,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名词刚刚引发新闻学者关注,记得很多人还在研究“下水井冒水”是不是新闻的时候,在《吉林日报》的强力支持下,吉林省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报纸专栏——“杨光帮你办”出现在《城市晚报》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末,在报刊界出现了一个新品种—“报型杂志”,也称作“报型刊”、“本儿报”。这种刊物通过嫁接报纸与杂志的双重优势、衔接报纸与杂志的传播理念,以中心城市为地域特征,锐意进入和开拓市场,在报刊市场上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0.
杨文忠 《传媒》2016,(8):50-51
在中国文学期刊的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可以称为“黄金时期”,几乎每个省都出版了自己的文学刊物,并逐渐形成了阵容颇为强大的文学大军,吸引众多读者,《人民文学》《收获》等发行量都曾超过百万.获得如此佳绩,媒体的作用绝不可忽视.彼时,传播方式以纸媒为主,这就使知识分子掌握了绝对话语权,同时也使文学期刊成为文学、文化、思想的导引者,甚至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是一种“期刊化”的文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纸副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引领大众文化的辉煌、90年代删减让位于新闻版面的黯淡后,在21世纪初,又重新成为报纸的一大聚焦点,自成风格的副刊正日益成为报纸赢得长期稳定的读者群的“兵家必争之地”。然而,2006年  相似文献   

12.
所谓都市报就是立足城市,面向普通读者大众,为市民服务的报纸。应该说,它是西方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大众化报纸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体现。都市报以丰富的报刊内容,活泼的形式满足了普通读者的信息需求。西安自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创刊以来,涌现了《华商报》《今早报》、《西安商报》、《经济新报》等一大批都市报,他们在西安迅速聚集了大批忠实读者,赢得了读者的好感及信赖。但近年来,老百姓对都市报的批评也越来越多,造成了读者又爱又恨,边骂边看的局面。这一问题的解决,或许我们可以从美国19世纪相当成功的大众化报刊《世界报》《新闻报》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相继推出了一批以人物心态为主线的新闻作品,其代表作有孟晓云的《大户心态篇》、刘蔚的《汉城决战的最后四十秒》、吕晓琦的《“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全国好新闻奖,新闻界评价甚好。和报纸刊物比,广播、电视的访谈性报道则更为突出,常见一些记者将话筒伸向采访对象的嘴边,  相似文献   

14.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英美两国相继出现一些售价仅为一便士或一美分的廉价报纸,这些报纸在政治观点上鼓吹超党派、超政治,除广告外,主要刊登一些社会新闻和黄色新闻。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这类报纸有美国的三大“便士报”:本杰明·戴1833年创办的《纽约太阳报》,J·C·贝内特1835年创办的《纽约先驱报》,霍利斯·格利莱1841年创办的《纽约论坛报》和英国北岩1898年创办  相似文献   

15.
施喆 《新闻大学》2002,(3):64-71
回顾20世纪中国新闻史,新记《大公报》(1926-1949)是必须提及的一张报纸。它以“四不主义”确立报纸的风格,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在1941年获颁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最佳外国报纸奖而成为当时中国报纸的翘楚。但对《大公报》的性质,除了以前带有浓重意识形态色彩的批判之辞外,学界的观点并非一致,或将《大公报》视作“职业化报刊”的尝试,或将其定性为“文人办报”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始,城市广播电视报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个报种,走过了一段在中国报业史上辉煌的历史。9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都市类报纸的冲击,广播电视类的报纸开始大面积大幅  相似文献   

17.
曾来海 《编辑之友》2015,(5):104-108
“报纸下乡”的经营思想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经历了抗战时期“报纸下乡”动员抗战、抗战后“报纸下乡”推进“农村复兴”计划两次论证与实践,使得新闻界对“报纸下乡”的困难、实施、效果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章原 《青年记者》2016,(31):87-88
上世纪20年代前后,出于对时局的失望,加之“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旗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思潮和新知识.提倡科学、宣传进步思想,成为报纸的一时风尚.除了正刊相关报道增多之外,还陆续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副刊.作为近代最有影响力的中文报纸之一的《申报》,也顺应潮流创办了以宣传科学新知为主的《常识》增刊.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历经近两年时间的打造、磨砺,“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中国百年个体童年史》(9册)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荣誉出品. 《中国百年个体童年史》由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先生主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女士特别策划.丛书遴选了出生在20世纪10年代、20年代、30年代、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代表性的北京地域的个体共9位,以口述或自述的方式,整理、记录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呈现不同年代的童年史料和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20.
董林 《新闻记者》2000,(2):53-54
1999年12月10日,《城市早报》出版了104版的“世纪珍藏版·回望20世纪”,在 郑州及河南全省的报业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是河南报业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份超过百版的报纸,无论是报道形式还是报纸形态,都让人耳目一新。 《城市早报》尽管被称作“河南报业的一匹黑马”,但它毕竟还只是一份新报纸,从1999年4月9日创刊到1999年12月初,总共才有8个月历史。8个月来,《城市早报》一直在寻求自己的最佳生存和发展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读者制造一个“兴奋点”,以扩大报纸的影响。从创刊之初的“我省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