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然龙学界却普遍认为"博徒"与"异乎经典"之"四异"皆为贬词.其实不然.它们恰恰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褒美之词.<楚辞>之所以能够博得"<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之美誉,关键是因为它"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刘勰由此而归纳出"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原则,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子>思想是时代的产物.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使得<老子>思想体系中也充满了矛盾运动.本文论述了<老子>思想中"道"的涵义,分析了"道"的动与静的矛盾和性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研究孙奇逢"<易>道惟时"思想.<易>是主观对客观的模写,客观永恒发展,<易>就必须永恒发展.学<易>研<易>抓住个"时"字是最关键的.故而孙奇逢教人"上律天时以自强不息","遇变增惕,修之身,省之心".为什么?孙氏说天者一而人者二,即天健无息,人则有息,人要能跟上"时"变,不增惕不省之心不行.所以<易>教"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就是对人生立世的提醒.立世以"时",<易>则有之,学<易>就是抓住了根本.  相似文献   

4.
《“江枫渔火“质疑》 之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枫桥夜泊>乃千古名篇.朱寨先生则据俞樾<枫桥夜泊>诗碑碑阴有关疑似资料,以为"江枫渔火"应是"江村渔火".本文从唐人诗集、宋人方志笔记及"江枫"意象等方面予以驳正.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仅就其诗歌的"洗旧翻新"手法就可以看到<红楼梦>对前人小说的学习和突破,真正做到了"诗体众备",变闲为用.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预习提示"、"课后习题"和<基础训练>的现有条件,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迅速地把握说明文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同时,也阐述了怎样灵活地运用课后习题和<基础训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985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但语言实际运用中,用"荫"的词形普遍多于用"阴"的词形.辞书对该问题的处理也不一致,有的严格遵守<审音表>的规定,有的只依据语言事实,有的则徘徊于二者之间,从而影响到了辞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文章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审音表>订音失当,建议适当时能依据语言事实加以修改,同时建议对"阴-荫"系列异形词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8.
刘美华 《文教资料》2005,(27):166-167
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教学专论、被梁启超喻为"专标诲人之术"的<学记>,蕴含了深刻而丰富的语文教育思想.本文就<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思想展开论述,分析了这一教育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从而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郑卫之音"被指斥为"亡国之音",南宋朱熹变本加厉地将其中的情诗斥为"淫诗"或"淫奔之诗",将其中的女子斥为"淫女"或"淫妇",使人对郑诗有了成见.本文从原作入手,参以文献学和历史学的方法,对<郑风>和朱熹的思辩精神及理学思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解释了朱熹"郑声之淫"的具体指向和产生这一观点的根源.这对我们正确地理解<郑诗>和朱熹的诗论必然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句,当今各种选本的注家一般都解释为"姜氏有什么满足",也就是将"何厌"分析为疑问句中被提前的代词宾语,句式为"(姜氏)何厌+之有".通过考察<左传>全书中"何…之…"诸多用例,我们认为,此句式中,被提前的宾语只是"厌",而"何"则是被作为副词"哪里"来使用的,并不是前置宾语的一部分.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程式应该是"(姜氏)何+厌之有",也就是说,"厌之有"才是宾语前置的动宾结构,可以翻译为"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