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升读者才是对读者最好的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央文献出版社的蔡国江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的是有三个学营销的学生想把梳子卖给和尚。第一个学生直通通地请和尚买梳子,并让和尚给他妻子买一把,结果被和尚暴打了一顿;第二个学生说自己的父母得了重病,他卖梳子是为了给父母治病,和尚同情他,买了一把梳子;第三个学生对和尚说,每天有那么多人到庙里求佛,你为何不买些梳子,开一下光,把它们送给求佛的人们,使他们在梳头时得到佛的保佑与赐福。和尚说,你有多少梳子,都拿来吧。蔡国江讲这个故事,意在说明搞图书营销时,一定要抓住读者的需求点,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事实上,这个故事也生动地揭示出当前编辑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及走出误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弄丢自已     
两个同学,大学毕业一起来广州闯天下。甲很快做成了一单大生意,升为部门经理;乙业绩差,还是一个业务员,并且成为甲的手下。乙心理不平衡,就去庙里着急地找和尚,求神明相助。和尚说:你过三年再看。三年后,他找到和尚,很沮丧地说:甲现在是总经理了。和尚说:再过三年你再看。三年又过,他又去见和尚,气急败坏地说:甲已经自己当老板了。  相似文献   

3.
《大观周刊》2010,(42):31-31
洗发前:一定要使用宽齿梳子,从头发中部开始梳理。洗发前的必要步骤就是要把头发彻底梳通,但是注意一定不要用密齿梳子,  相似文献   

4.
有位出家人,聪明慧智,在庙里勤读苦攻,却终是不得悟醒,一同离家的僧者,大都醒开后到了他寺,做了住持,只有他还在那庙里捧经敲木,日复一日。终于有天,他问高僧师傅:“我为何不能成佛?”师傅答:“你太聪明了。”又问:“如何才能笨些?”师傅说:“种地去吧。”出家的聪明和尚就丢下经书,开始到庙旁种地。  相似文献   

5.
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载有一个故事:两浙观察使高适去台州办事,途经清风岭,曾在庙里题了一首诗:“绝顶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天竹房。”他写完以后,击节吟赏,十分满意,便继续登程。钱塘江畔,他下船摆渡,正值月亮西斜,江水随月而退,只剩下半江水。身历其境,他察觉“一江水”的写法有误,到台州办完公事之后,火速回庙,准备修正。不料庙里和尚告诉他:“已有人先著一笔,他说此诗绝佳,只是用‘一’字不妥,便把‘一江水’改成了‘半江水’。”高适惊问此人是谁,和尚又告诉他:“义乌人骆宾王。”  相似文献   

6.
潮流新品     
《中国新闻周刊》2009,(38):86-86
染发梳子 把染发颜色导人梳子内,这把梳子的电子系统就会把颜色自动地调整好。只要均匀地梳头,就能均匀地把染发剂涂抹到头发上。这把染发梳子的售价为19.98美元,约合人民币136元。  相似文献   

7.
有则笑话,说的是解差押送犯人.犯人是个和尚.一天在旅店投宿,解差喝了点酒,醉眼矇(音弁).犯人一看是个机会,趁着夜色开溜,逃跑之前还把解差剃了个光头.解差醒后,四处寻找犯人不见,一摸自己的光头,不觉大惊:"和尚在此,我到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衙役呆得不行。刚刚说过的事,转眼就会忘个一干二净。有一天,上司叫他押解一个犯罪的和尚回府,临行时,他怕误了大事,仔细地将人与物查对了一番,便把和尚、自己和所带的东西编成了两句顺口溜。一边走,一边唠叨:“包袱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那和尚见衙役如此痴呆,便假装饥渴难忍,要与他喝酒后再行,呆衙役本来嘴馋,求之不得,于是将和尚的枷打开,和尚则趁劝酒之机,将衙役灌得酩酊大醉,然后把衙役的头剃个精光,又把法衣与枷给他戴上,便溜之乎也.呆衙役酒醒以后,查看了周围的东西:包袱、雨伞有,再摸自己的身上,法衣和枷也在,但见缺一个人,开始是惊呼和尚哪里去了,继而又摸自己的头,发现是光秃秃的,便说:和尚在,可我  相似文献   

9.
艳遇     
早上,爸对妈说,你把你那乱头发好好梳梳吧,看跟个鸡似的,真难看!  相似文献   

10.
唐人温庭筠有词《菩萨蛮》,首句为:“小山重叠金明灭。”历来注温词者,都以为“小山”是屏风上的山。近读汪曾祺先生文,知其师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对此有新的解释,认为“小山”是妇女发髻间插戴的小梳子。他引沈先生的文说:“唐代妇女喜于发髻上插几把小梳子,当成装饰。讲究用金、银、犀、玉或牙等材料,露出半月形的梳背”。“这种小梳子,洛阳唐墓中常有实物出土。温庭筠词‘小山重叠金  相似文献   

11.
付丽丽 《新闻世界》2009,(2):104-105
“一梳福二梳寿三梳静心四梳平安五梳自在六梳金兰姊妹相爱七梳大吉大利八梳无难无灾”——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的广东省顺德市,若女孩子不想出嫁,就把头发梳起,自食其力,在有钱人家帮佣或到工厂工作,或者是未婚的女子自行把发式梳成已婚女子式样,以表明不愿与男子结婚的意愿及避免骚扰。  相似文献   

12.
陈东 《新闻天地》2010,(3):26-27
他从不打广告,但在梳子这个看起来“很发技术含量”的产品上拥有60多项专利.一把梳子最多卖到300块,一年卖出350万把。  相似文献   

13.
愉快的旅行     
周彬 《海南档案》2004,(1):41-41
今天早上7点,我在爸爸单位的办公楼等车.我们要去夏令营。到了8点,我们就出发了,一路上.我顾不得欣赏两边的情景,一会儿.就到了昌,我们先去孔庙参观.我们先看到水井.它有个名字叫圣水.我们上了状元桥,就看到钟,我先上前敲钟,再去庙里参观,庙里有孔子的塑像,参观完孔庙,我们就去看张云  相似文献   

14.
超越家乐福     
即便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我们本土的企业更加了解本国的消费者,当我们把洋和尚的优点学到之后,超越洋和尚也不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阿昆主持方莫小组:我承认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凡事都有一利必有一弊。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外来和尚给档案部门带来的活力,更要看到外来和尚给档案部门带来的诸多消极影响。一般来说,外来和尚到档案部门来,很少有干一般工作的。总要弄个局长、处长当当,...  相似文献   

16.
一座大山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 这天,来了一个达官贵人,为小庙捐了很多财物。他在庙里住了一段时间,得到了老和尚与小徒弟的热情接待。他告辞后不久,又来了一个书生。  相似文献   

17.
学学贯休     
五代时有个和尚叫贯休,善书画吟诗。一天,贯休云游到临安,顺便向吴越王钱镠投寄了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有这样两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钱镠一看很赏识,但又觉得说他只有14州,未免太寒傖。就叫人传话给贯休,要他把14州改为40州。贯休听后笑笑说:“明明你只有14州,何必假装门面?州也难添,诗也难改;我还是到别处去云游吧!”贯休尊重事实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搞报道的同志学习。我们有些通讯员写新闻报道时,  相似文献   

18.
为年轻喝彩     
十年! 眨眼过去的10年,从没有认真梳理过.就像自己蓬乱已久的头发一样,突然想用梳子把它捋顺的时候,总不那么顺畅,甚至还有些疼. 在1999年踏入电视记者行列的第一天过后,我的记忆似乎一跃到了今天.我至今记忆深刻的几个"痛点",晒出来与大家共勉. 尤其是和我一样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9.
刘征 《湖北档案》2003,(5):24-25
知道要去归元寺拜见昌明大师开始,就找来大量的佛学著作,赶紧恶补佛教知识,真可称作“临时抱佛脚”。其实自己也知道,即使我钻进佛学院学个三、五年,也无法面对昌明大师的。 佛教讲究缘份,和昌明大师相见也得有个缘,像他这样的大人物一定非常难见到,托了很多朋友,转了好几个弯才得到消息可以见我。好不容易等到了日子,又因天气炎热老人身体不适又一再推迟,我只是担心自己修炼得不够,无缘见到大师。 立秋过后凉爽了许多,终于可以见到大师了。驱车到了归元寺的山门外,看见黄色围墙的墙脚全是被香熏出的黑色痕迹,一处连着一处,据说这是每到过年时来庙里求神拜佛的人太多,庙里容不下,于是就隔着围墙烧香  相似文献   

20.
“我不见了”从前有个呆笨的衙役,解送一个有罪的和尚到府城去。出发前夕,恐怕忘掉什么,便逐一加以清点。为帮助记忆,他自己又编成两句话,就是:“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途中,他边走路,边背诵。傍晚,住在一个客店里。和尚知道他是呆子,吃晚饭的时候,就用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