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教育游戏产业得以蓬勃发展。教育游戏由于其角色扮演、情境性、互动性等特征成为当前变革教学的重要方式。角色扮演类教育游戏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而且在游戏化学习社区构建、课程设计、学科应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却鲜有从教育游戏中的玩家状态尤其是个体心流体验的角度对教育游戏的学习成效进行研究。立足于这一研究目的,选用一款适合于学生使用的、以安全急救知识为题材的教育游戏,通过构建心流体验与学习效果之间的模型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心流体验与学习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游戏频率、游戏经验与心流体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别、游戏偏好与心流体验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游戏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学生的“心流体验”对教育游戏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从教育游戏以及“心流理论”的研究现状出发,参考“用户—工具—任务”模型分析总结心流体验激发要素,构建激发心流体验的教育游戏设计框架,从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游戏开发者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游戏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乔爱玲  龚鑫  韩涵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2):86-92,99
游戏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能有效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并兼顾教学的知识传递性与学习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文章基于概念支架理论,针对"装机模拟器(PC Building Simulator)"游戏设计了图文和视频两种外部概念支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研讨不同支架条件下的学习者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的心流体验和学习效果.结果表明:在游戏化学习环境中,外部概念支架能够帮助学习者在游戏内容和学科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同时,外部概念支架与无支架相比,学习者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图文版外部概念支架使学习者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的心流体验显著提高,并且学习者的心流体验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心流体验能带给我们愉悦的心情和满足感,人们在心流状态中既能感受到快乐,又能展现出最好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比较难以体验到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满足,就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活动,把心流体验带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中,以此来改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7,(6):25-30
文章从分析游戏化学习及其开发方式入手,系统并深入地阐释了游戏化学习环境下的教与学,包括游戏化学习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学习、自主学习、认知能力。文章认为,游戏化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通过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多元高效的音乐教学,需要从多个维度展开教学,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认知多元化、深刻化。教师可以通过媒体演示、游戏渗透、音乐创编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课堂学习情境,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7.
构建有效的教育游戏设计模型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在国内外心流理论和教育游戏设计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心流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框架。继而分析了该设计框架的构成要素及其设计方法,并基于该研究框架研发了特殊儿童言语学习游戏案例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习者在教育游戏中产生心流体验的前提条件有三个:清晰的任务目标、及时的反馈和任务与技能的平衡。为生成以上前提条件,教育游戏设计应分为四个阶段:游戏目标分析、游戏情境创设、游戏玩法设计和游戏元素设计,每个阶段应采取对应的设计任务使阶段性设计成果具备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游戏化学习是将教育游戏融入课程教学和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并培养正确态度的过程.文章通过梳理近十年国内游戏化学习领域中的相关文献,从理论研究、设计与开发、网络技术融合、学习环境、游戏化学习社区以及应用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综述,最后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科学课程标准游戏化教学建议为引子,在分析科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热身游戏、角扮游戏、魔术游戏、建构游戏、体验游戏等方面简述了游戏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和收获。  相似文献   

10.
海员提升积极情绪的能力是适应航海特殊职业环境的必备能力,积极情绪更是帮助海员应对风险、走出困境、实现成长的重要心理资本之一。积极情绪关乎海员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胜任性、职业幸福感乃至人生幸福。根据航海职业特点,围绕积极心理学PERMA幸福理论模型的五个要素,有针对性地提出航海专业高职生积极情绪培育的教学路径:从点滴美好入手提升积极情绪;从正念冥想心理训练入手提升注意力品质,体验心流;从非暴力沟通和团队合作入手和谐人际关系;从海洋强国战略入手增强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使命感;从积极人格特质培育和学习心理辅导入手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