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隽 《今传媒》2011,19(1):169
受众观看节目的动机有若干种,为满足低俗的快感为最下;电视节目的形态有若干种,却将低俗的炒作奉为圭臬。低俗的情感节目其核心是节目话题以拜金和艳情为主,这类话题可以用"中冓之言"来界定,"不足道也"是朴素的国人在绵延数千年的文化中传承下来的一种基础的言论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樊丽 《新闻世界》2009,(3):109-110
网络低俗之风盛行,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网络传播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网络低俗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并寻求整治这一现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苏应奎 《传媒》2004,(7):40-4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近年来,新闻媒体上的低俗报道屡见不鲜,尽管有关管理部门接二连三地打招呼要求制止低俗报道,但执行的效果仍不令人满意.我认为,抵制低俗报道一定要提高新闻媒体和受众的自觉性,在全行业甚至全社会形成反对低俗报道、抵制低俗报道的良好风气.这样,新闻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不为"财"所动,不为"利"所感,不媚俗、不沉沦,始终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胜利前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污文化"在低俗文化的土壤中滋长,受到大众流行文化的推崇."污文化"起源于民俗市井,通过关于两性内容的隐喻和暗示等形式传播,现在成功地借助互联网公共言论领域培养了一批信仰娱乐至死的"污"合之众,成为一种现实和虚拟两重空间的语言常态和嵌入式互动路径.本文着重研究"污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互联网传播特征,分析传播各方应该采取的态度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周宇 《今传媒》2011,19(2):98-99
2010年7月,党中央正式指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那什么是"三俗"呢?从三俗的定义来看,党中央要求去除的"三俗"文化与我国的传统的"俗"文化在概念和内涵上都有着区别。本文首先介绍了"三俗"的定义,接着再对中国的传统的"俗"文化进行探寻,试图从中找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为接下来寻找"三俗"文化的社会根源做理论铺垫。最后,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根除"三俗"文化的对策,希望能为还当下社会的文化环境一片净土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前,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主要有十大表现:"裸文化",暴力文化,"偷文化",鬼神文化,"泛娱乐"文化,"不良语言"文化,"炫文化、星文化、门文化","洋文化","假文化","丑文化、贱文化"。对"三俗文化"的界定要本着谨慎宽容、辩证的、历史的原则。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抵制"三俗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低俗文化是一种思想品位低下庸俗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本质特征是落后与倒退,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低俗文化进入电视传播领域,其消极影响会变本加厉。为此,从电视传播的角度来探析低俗文化的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有助于消除精神垃圾,净化电视荧屏。  相似文献   

8.
黄汀洲  刘涛 《今传媒》2010,(11):80-81
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快速转型,价值观的激烈碰撞,媒体把关人的缺位,大众对利益的贪婪追逐等等,这是构成大众文化低俗化的诱因。从根本上把握低俗文化产生的源头,铲除低俗文化生长的土壤,挤压低俗文化膨胀的空间,才是遏制文化低俗化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9.
张坤 《东南传播》2011,(2):49-51
本文以"小月月事件"为案例,分析了网络受众在此类网络低俗文化传播中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文章认为,网络自身的低门槛准入特点为网络低俗文化在网上广为传播提供便利.网络受众的多样性致使不同心理状态的出现,具体呈现为:网络受众的猎奇心理、求真参与心理以及从众空虚心理.  相似文献   

10.
程文 《今传媒》2010,(1):93-94
都市报娱乐报道,近几年空前繁荣、花团锦簇,为报纸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发挥了有力作用。但是,娱乐报道在"娱乐至死"喧闹背后的空洞、肤浅甚或是低俗却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读者诟病最多的地方。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娱乐报道作为新闻文化新闻建设方面的一支有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当下网络文化报道中低俗倾向产生的原因和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以期能引起重视,加强网络文化报道的监管,避免文化报道中的低俗倾向。  相似文献   

12.
低俗文化带来的荧屏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低俗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低级庸俗的文化,它依托于哗众取宠和无厘头的搞笑。有些媒体误把“低俗”当作“通俗”,误把低级趣味当作是老百姓喜闻乐见。这是打着适应大众文化需求的幌子,混淆两者概念。在当今众多的媒体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现象,“明星取代模范,美女挤走学者,绯闻顶替事实,娱乐覆盖文化,低俗代替端庄”,这种低俗之风,已成为传媒界的公害。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文化是依据文化的传播媒介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是通过电视这一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文化,或者说由电视传播的符号内容,都可以统称为电视文化。随着电视市场化的转型,中国的电视文化由宣教文化逐渐向娱乐文化转变。一时间,电视的娱乐倾向越来越严重。哪家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做得好,哪家电视台的收视率就高。娱乐没毛病,但是娱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然而现在有些电视台的电视娱乐节目却是越来越低俗了,为了迎合、取  相似文献   

14.
电视媒体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月,全国电视台台长论坛发表了《北京宣言》,在宣言中再次强调:"中国电视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与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应"坚守电视媒体的品格、品位,自觉抵制低俗之风"。显然,这种强调并非空穴来风:电视媒介的低俗化趋势近年来经常被人诟  相似文献   

15.
乔志峰 《视听界》2010,(4):10-10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日前在高校讲座上称,凤姐等低俗文化应该坚决叫停。朱虹说,电视节目性质有明确的区分:一种是正确引领先进文化的,如《感动中国》;一种是通俗化节目,如小沈阳的表演。而像“凤姐”这种低俗文化,应该坚决叫停,不让其流布于社会。  相似文献   

16.
低俗文化有其生长环境和客观原因,决不是运动式的、一次性的措施就可以永久制止的。治理低俗文化的行动也决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应该是细水长流的,是持之以恒的。  相似文献   

17.
谢培 《今传媒》2012,(9):42-43
"庸俗、低俗、媚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发展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针对这种异常现象,本文透过对当下"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的文章梳理,凸显媒体要将自身的社会责任落实,媒体需要回归,需要切实成为一个负责的媒体,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刻不容缓,为我国媒体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两千家不良网站被关闭,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取得了预期成果,网络文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但解决网络低俗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根本之道在于以重塑价值观为核心的网络文化建设,因为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刘慧 《新闻实践》2011,(4):56-56
近期对文化产品中的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媒体和社会再次掀起了抵制热潮。但是,不少媒体和人士并未停止对低俗内容的报道和传播,甚至一边痛批某人表演低俗、不堪入目,一边详细介绍其星座血型乃至泳装艳照。面对“三俗”之风,社会一时形成了“一边狠打,一边追捧”的怪现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电视传媒以其高普及率和强影响力在促成社会文化的和谐进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占据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