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利益诉求的有效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是校企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在经济、政策、社会、人才、文化等方面又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校企双方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组织、团队、制度、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创新,最大程度地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2.
高职校企文化的融合是高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校企文化融合的实践中,将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渗透到高职学校文化中,促进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职业文化素养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素质之一。职业院校文化建设阵地在校园,而源头在企业,引来企业组织文化源头活水,职业院校必须积极主动与企业组织对接融合,在移植整合建构中实现升华。对接行业岗位,培养职业精神;推进深度合作,融入企业文化;重视职业理想,培育职业人格;关注技术伦理,维护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4.
校企文化融合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标志和迫切要求,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文化融合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它不仅需要从校企双方愿景、合作内容、载体和模式上解读文化融合的可能,更应该站在文化生成的自身立场进行观照。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价值、优势和劣势,既有差异性也有共同点,实现校企文化融合意味着两种文化碰撞、冲突,相互吸收、融通互补,最终形成具有融合性、超越性和创新性的新文化类型。高职院校应该从文化意识、文化批判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提升自身能力,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5.
校企文化融合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十分丰富,如何实现校企文化诸多要素的有效对接与融合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国家现代产业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阐明了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并重点详实地剖析了校企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吉林省企业深化产教融合的满意度、意愿及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对参与产教融合的意愿较为强烈,但法规和政策的不完善、行业组织的不作为、职业院校的条件不允许等原因使企业有所顾虑,造成产教融合不能深入的问题。应该从政府、行业组织和职业院校着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打造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旨在推动产业与职业教育由"融入"向"融合"深化,实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应然追求是义利统一、情理交融、开放包容、互融共生,但现实中存在政策制度激励作用不够、行业组织引领效应不强、校企双方责任担当不足、开放包客运行机制不畅等现实困境.因此,应当在遵循共生原则、互补原则、包容原则和开放原则的前提下,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环境、建立校企双方供需匹配的关系、创新促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载体、完善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强化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责任感与主动性,推动职业教育实现"三个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类发展的潜在隐形力量,是组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是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当前职业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搭建文化对接平台及改革课程内容等方式来促进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是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文章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合作理念传统保守、合作内容形式单一、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探讨校企双方应遵循理念共融、目标共融、评价共生、成果共生原则,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产业先进技术、融合行业企业文化元素、创新校企合作平台、完善合作体制机制,探索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是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文章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合作理念传统保守、合作内容形式单一、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探讨校企双方应遵循理念共融、目标共融、评价共生、成果共生原则,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产业先进技术、融合行业企业文化元素、创新校企合作平台、完善合作体制机制,探索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对企业并购后的组织系统整合进行探讨,力求将并购企业双方之间互不相容的组织体系资源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整、融合乃至创新,使并购方与目标企业的管理组织融为一体,从而保证并购后企业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转,最终实现并购出效益,管理出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修南 《职教论坛》2021,(1):20-27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跨界融合的制度,通过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两条路径发生了制度变迁。在产教融合制度演变的过程中,我国逐步推动了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融合发展。但是,我国当前产教融合制度仍然存在社会传递信息的阻滞性、文化渗透功能的差异性、政治规则的欠缺性、经济规则的失衡性、有效实施的漫长性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制度的路径,稳定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相协调的制度供给,需要从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加大产教融合的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及落实行业协会重要地位等五个方面来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中西部的职业教育,处于相对滞后的发展水平,校企合作办学,更是有其名无其实。得不到企业的响应和支持,中西部的一些职业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一直是困难重重。校企联合办学是解决实习上岗对口问题的有效出路。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校企双方才能真正走到一起。资源上的差异性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为办学模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平台;同抓共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校企健康对接。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客观需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需要,是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的需要。双方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文化融合发展、行为文化融合发展、规则文化融合发展、职业素养文化融合发展四个方面。双方融合发展要注意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加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基础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李亚  孔芹 《河南教育》2023,(1):26-28
本研究在深化“三教”改革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动机、目标、实践路径及影响因素,针对多元办学格局背景下“人才供给与需求相结合、学科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人员培养相结合、教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四种模式融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促进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理想的职业教育能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交汇的优势,为我国全面实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和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培养能适应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毕业生低薪就业和再就业困难问题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校企融合育人实践成效有直接关联,校企融合育人对于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优势明显,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内容、专业课程结构、融合育人模式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效融合,带动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做好职业规划,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7.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脱节之处,用人单位常抱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对企业文化不认同,或者需要太长的适应期。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有激励、渗透作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在选择和吸收企业优秀文化中又对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辐射和促进作用。因此,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对于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职业院校亟需构建面向企业的新型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施、优化,并将生产与教学两过程深度相融合是校企合作高层次的育人战略,共建企业学院是完成这一高层次育人战略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企业学院模式下产教融合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结晶体,给学校、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育人效益,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创新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从权益分析的角度,明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企业主体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厘定了企业权益的内涵与外延,在交易费用理论指导下,详细分析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对企业权益的增益影响及其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并从政府层面、职业院校层面、产教融合组织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企业规避融合风险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只有与企业文化加强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立足学生就业实际,阐述了校企文化融合的可行性、重要意义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