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根植于爱,尤其是对待智障学生,更要倾注大量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待智障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大到生病住院,小到嘘寒问暖,老师都要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用慈母般的爱去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智障学生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赵晓枫 《考试周刊》2014,(6):175-175
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爱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爱学生就要公平地对待他们,尊重、信任他们,欣赏他们。  相似文献   

3.
关于公平,是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准则,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这里要解决为什么要公平,怎样公平的问题。关于差异对待,要学会“偏心”,差异的偏爱每一个学生,要针对习惯偏差的学生来点“专制”。这里解决的是方法和操作策略上的问题。惟有立足于公平的指向,在方法层面实施差异对待,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甘愿奉献、以身示范;教师要技艺精湛、终身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教师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教师要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  相似文献   

5.
任新明 《宁夏教育》2012,(12):70-71
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离开了爱,教育就不复存在,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把爱心和真情献给学生,用一颗真挚的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钦佩,才能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导航员。一、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爱是教师灌溉培育的良方,爱是点燃学生希望、照亮学生前程的灯塔,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1.将爱融入生活。关心学生要从关心他们的生活开始,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身体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找他们谈话,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有爱心,奉献之心;要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和热爱学生,又要看到学生是处在成长阶段的人,需要多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做个阳光般的老师,让爱的阳光洒遍教室的每一角落;做个会传播阳光的老师,让每个孩子心中充满阳光,使教育的天空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的思想没有定型,可塑性较大,易受各种思想的影响,有些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如打架、有小偷小模行为、不遵守纪律、生活散漫、无心向学……甚至结交有不良行为的社会青年干出犯罪的事情。做好受不良思想影响的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小学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一、用爱去感化学生心灵我们认为,教师要做好受不良思想影响的学生的教育工作,首先要端正自己对他们的态度,用父母般的爱去对待他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他们,而且还要在生活上、心理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爱是奉献,爱是理解…  相似文献   

8.
有苦涩味的教育是真实的教育,咽下苦涩需要崇高的责任感和强大的宽容心,这才是于漪说的“爱”,这时教师才能感受真实而丰富的美好,有苦涩相伴的美好才是最幸福的。让自己成为幸福的教师,必须学会爱学生,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爱永远是教育真正的内涵。惟有爱,才能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惟有爱,才能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那就是信任、鼓励和宽容。  相似文献   

10.
教师之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触点,也是教师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要用爱去关心学生,真情、感动每位学生心田,班主任工作琐事多,对待学生要有耐心,真心实意地爱学生。对工作有热心,时刻想着学生,把爱撒向学生的心田,用心感动每位学生,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工作还要有"创新"精神,这样班主任工作才会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儿童对于教师给予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所以,学生在被关爱的同时,也会爱他们的学校,爱他们的老师,爱他们的集体。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先后之别,所以,班主任教师要以成长的眼光、发展的理念来看待学生和对待自己的工作。不仅要培养高学历的人才,更要培养很多的普通劳动者,  相似文献   

13.
用爱铸师魂     
<正>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爱,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爱去影响他们,用爱去教育他们,用爱去浇灌他们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质优秀,学习进步。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细心关爱,感动学生做一名问心无愧的教师,善于接近学生、关心和帮助学生。工作中,我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绝不偏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到老师的关爱。课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一起跳绳,一起踢毽子,和他们  相似文献   

14.
体现魅力,用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放下教师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是民主,也是和谐.奉献爱心,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只有爱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才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共处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都说教书育人是一份良心事业,作为一名教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选择了对学生无私地奉献爱。一、对爱的理解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在班级建设中,以对学生的爱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  相似文献   

16.
爱学生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它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他们,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他们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只要教师坚持用正确的心态和善意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真诚的爱心、信任与耐心去对待孩子,并和家长一起努力叩开孩子的心门,只要我们真诚而耐心地等待,无私地奉献,孩子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并允许我们走进他们心中.  相似文献   

17.
言传身教法。思想教育的感召力在于它的可信性。惟有可信,学生才能听而不疑,行而不惑;惟有可信,学生才能照做不误,坚定不移。而这种可信性取决于教师的身教。小学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老师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学生就能自觉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矫正自己的行为。   榜样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榜样,使之时刻受到强烈的感染。这种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实践锻炼法。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提…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如何对待学生,是教师这一行业常谈的话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回顾自己十九年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深有感触,要想做一个好的人民教师,必须做到象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由此可见,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但是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要学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愿望和需求,科学、合理地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他君子。”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只有奉献爱心,才能架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之桥,点燃学生自尊。自强、求知、进取之火。那么,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如何奉献爱心呢?1.对学生奉献爱心要有科学的理智,爱而有格,严而有序。真挚的爱心、宽广的胸怀、高尚的品德,是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学生看来,教师的拳头和辱骂,表达的感情不是爱,而是恨、是厌恶。但是奉献爱心不是溺爱、偏袒,而应定严相济,爱而有格;对学生的爱必须有利于…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教师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爱学生,有时就如慈母,充满舐犊之情,有时犹如严父,爱之深责之切。尊师与爱生是相互对立的矛盾统一体,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教师只有真诚地去关爱学生,公正地评价学生,才能反过来得到学生真心的尊敬和爱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