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专业化的法律教学语言成为工科学生理解、内化"基础"课法律知识的"拦路虎",大众化的法律教学语言走进工科课堂是比较适宜的,在工科"基础"课法律教学中具有重要性与可行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一些大众化的语言,可以引起师生共鸣、提高教学实效等等。同时,也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师》2009,(16)
"一课同构"教学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向"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迈进,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将心比心>为例,潜入文本,设计学案,引导学生研读文字、品味语言,真正感悟"将心比心"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教师语言风格的成熟稳定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潜在因素;一方面是外显表征。前者是风格赖以生存的基础,后者是风格得以拓展的手段。二者彼此互动,相辅相成。本文主要概述这两方面与教师语言风格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剑莹 《现代语文》2010,(11):105-106
课堂语言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汇,是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是书面语的加工、口头语的提炼。所谓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进行课常教学时所使用的语言。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自觉地运用口语艺术、表演艺术、审美艺术多方面地锤炼语占,那么就会使每堂课处处生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语言积累性的作业 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中就十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言积累不仅仅是为了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打好语言基础,更是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设计一些加强语言积累的课外作业.  相似文献   

6.
俞梅春 《考试周刊》2010,(23):219-220
本文阐述了教学语言风格个性化追求的现状.重点论述了影响个性化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指出教师的思想观点、学识修养、个性气质和阅历等都是教学语言风格的形成原因,并对教师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途径作了探索.认为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夯实知识基础。具备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教师的富有鲜明个性的教学语言便可以形成。  相似文献   

7.
法国有一句名言:“风格就是人本身。”我们可以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而未必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别林斯基说过:“风格和个性、性格一样,永远是独创的。”这话道出了风格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一个成功的教师必然拥有令人称道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引导学生通向智慧与爱之城的火车头。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8.
毛金霞 《现代语文》2008,(3):102-104
对外汉语口语课是培养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能力的单项技能训练课,使学生在口语课上学到实用的、新鲜的汉语是该课的根本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了上好口语课的途径.本文介绍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异同及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而以教学实例浅析了其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上的运用,最后总结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要素,得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能给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带来新的思维和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7,(4B):16-17
面对同一版本教材,同一篇课,同样陌生的学生,两位语言化背景完全不同的教师上出了两堂风格迥异的英语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整体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全语言"理念.它将翻译理论课、技巧课和实践课融为一体.它以篇章教学为载体,体现全语言的全文理念;以翻译过程为导向,体现全语言的全方法理念;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线,体现全语言的全教师和全学习者理念;以"三种形式并举,两类题型兼顾,一致评估标准"的"三二一"测试模式使得测试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中,有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言志”和“缘情”是两种互相对立的诗歌主张,“诗言志”要求为政治教化服务,“诗缘情”则只求自由抒发性灵,不考虑政治教化。文章表示不同意此种观点。作者认为,“言志”和“缘情”的意思没有根本的差别,“诗言志”是说用诗来表述内心所存想,“诗缘情”是说诗依照内心所存想而作。这两种说法本身都不涉及与政治教化的关系问题。作者还认为,志、情两词的含义原可以兼包所谓偏于理性的思想和偏于感性的情感,因此,认为“言志”偏于理性、多指表达思想而“缘情”则偏于感性、多指抒发情感的观点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4.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5.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6.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7.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18.
"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锋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95-97,123
“来”具有“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靠近”的语义特征,“去”具有“离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或者文学作品中某一特定位置向另一地点运动”的语义特征。在“位移变化”的语义特征上,“起来”偏离了“来”,而“起去”与“去”却保持着一致。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起来”起去”语法功能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v起来”和“v起去”中“v”的范围不对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简约与精约内涵:简约就是用简单的创意设计手法表达最本质最理念的艺术效果,精约是更讲究、更直接、更彻底的"简约"设计;剖析了二者共性与特性:简约与精约都是形式的现代化和简洁化,强调功能工艺的精致和效果的完美,将空间美感与神韵真实的存在于环境的自然、人性的真实之中;探讨了二者在实际中应用:简约力求以简单的方法,精当的建筑元素来获得建筑的力量,力量所带给人的美感;精约则提倡文质并重、实用与审美并重。  相似文献   

20.
“自律”的实质就是充分认识到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本质及规律;反之,“他律”就是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结果。通过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结构”理论而引申、发展出“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相结合的认识基本功能单位。并通过“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这一认识结构的构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从而实现道德修养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