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慧英 《江苏高教》2007,(3):134-136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新的价值观,是21世纪教育理念的再提升.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紧密关注文化、自然、社会、经济以及人类的整体利益,培养具有整合个人利益和社会与人类整体利益的新型教师,共同提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可持续社会建设的进程.实现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与创新性原则.支撑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是教师教育生态化理论、教师教育专业化理论、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  相似文献   

2.
浅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光耀  郭李芢 《文教资料》2009,(32):176-178
高校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是完成社会赋予高校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当代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科学研究创新梯队形成,其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培养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要解决观念和意识、知识和方法、时间和精力、经费和条件,以及政策和措施等问题;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和高校都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好工作,才能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萍 《教育与职业》2012,(27):73-74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人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是高等学校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继往开来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使命。如何在当今和谐社会背景下保证高校青年的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时代迫切的需要。文章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对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通过这些路径,使高校青年教师达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从而不断生成新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青年教师不仅是高校的希望和未来,也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肩负着教育改革和培育人才的使命。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些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可以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高校青年教师能够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高校青年教师通过这些路径不仅可以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还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新时代的先进教师,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是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青年教师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学能力发展、研究能力发展、服务社会能力发展。文章从教师主体因素、学校场域因素、社会场域因素三个方面探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并基于此,分析探讨了高校构建"教师发展中心",以及在"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教育叙事方式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提出了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新升本科院校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科研能力培养,对学校和教师发展至关重要。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实现新升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实现高校职能的需要,是推进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是教学发展的能动力,文章从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具体措施和评价等方面阐述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部分,对于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教师是办好学校的依靠力量,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殊使命。提高教师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四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关键和保证。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给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是教育战线上一支不可低估的生力军、是未来教育事业的骨干和希望。然而,由于青年这一时期特殊的心理特征以及教育这个与众不同的阵地,青年教师与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有一定距离。为了使青年人能在人生最宝贵的这段时期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了缩短青年教师与“人类工程师’的距离,我们认为注重青年教师思想素质的培养,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在于质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素质,要实现学校长盛不衰,关键的是要有一支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而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我校通过“青蓝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青年教师肯钻研、肯虚心求教、吃苦肯干的精神,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使学校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