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分析、评价了近年来国外在身体锻炼行为领域里的理论模式及其研究结果。涉及的模式包括身体活动参与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身体锻炼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准确定义,研究身体锻炼活动的有效方法及可在大范围人口研究中应用的测量工具还没有得到公认,研究对象的广泛性还不够。未来研究在克服以上问题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的不同,重视社会观念对个体锻炼行为的决策或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如何促使个体进行身体锻炼和维持身体锻炼是现代西方国家有关身体锻炼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者把身体锻炼作为一种行为来研究,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的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宄.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释或说明身体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这些理论可以分为个人内部理论、人际理论和环境理论.通过行为转变理论模式的研究可以推理出行之有效的行为干预方法,为行为干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阐述了促进身体锻炼主要的理论模式,并对其进行基本分析,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羽毛球     
G847.147,HL006 9905373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某些血液生化指标与身体机能特征的研究[HL,中,A]/林建利,雷容容,邓树勋,刘林丰.闫济宁,程勇民∥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46-47(SML)羽毛球∥血液∥生物化学∥指标∥身体机能∥特征∥运动能力研究我国羽毛球运动员静、动态的某些血液生化指标与身体机能的特征,以揭示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与相应的运动能力的现状水平以及一般选手同优秀选手之间的差异程度,为我  相似文献   

4.
以534名在校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变化的跨理论模式,用体育锻炼行为阶段调查表和身体自尊量表(PSPP)考察大学新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差异情况。结果显示:大学新生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身体自尊各维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7.26,17.48,8.02,9.00和10.88,P值均为0.000)。从均值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各维度的得分都越来越高,到维持阶段达到最高分。多重比较中可以看出,身体自尊水平自我评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维持阶段与准备阶段、意向及前意向阶段。研究表明长期有规律的锻炼行为对自尊水平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让锻炼者获得良好的心理效益.使茸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射击     
G871.014.87.HL006 990543826届奥运会提高射手比赛发挥能力的综合性心理建设研究[HL.中,A]/刘淑慧,张恒,黄小丁,张全宁,王惠民∥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34-35(SML)射击∥26届∥奥运会∥比赛∥能力∥心理素质∥心理训练∥综合模式由于射击项目技术性强、精度高,且奥运大赛重大的社会意义与紧张氛围,使射手极易感受到“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资源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出现消极性应激。为提高射手大赛发挥能力,确定的研究思路有三:一是将心理技能(放松、表象、注意控制与情绪调节等)在  相似文献   

6.
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的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究,身体锻炼行为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释身体活动行为或者为了说明身体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行为的阶段性改变理论是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行为的阶段性改变模式把行为阶段和过程的概念应用到为了行为的改变而设计的可变程序活动中。这些阶段通过一系列修正行为的活动与行为改变联系在一起,认为修正行为的活动过程就是行为改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的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究,身体锻炼行为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释身体活动行为或者为了说明影响身体锻炼行为的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社会认知行为理论是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操控个体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个体的行为归因来影响行为本身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从锻炼心理学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4个理论模型:信念--态度型理论、能力基础型理论,控制基础型理论和决策型理论出发,分析总结了影响个体实施身体活动的各种因素,得出影响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倾向性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三种因素共同影响个体的体育锻炼行为,但在实施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内部之间会因所处阶段的不同与群体不同而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影响身体锻炼的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1 628名参与体育网课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行为与身体自尊进行测量,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家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不够积极;女生的锻炼行为与男生存在明显差距;女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相对偏低。研究发现锻炼态度、锻炼行为、身体自尊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育网课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需要加强锻炼态度的引导以及锻炼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的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究,身体锻炼行为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释身体活动行为或者为了说明身体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个人内部理论是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个人内部理论认为锻炼行为的根源首先主要在于个人的控制,用个体对行为的信念、态度和意向来解释意志控制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内隐自尊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兴起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而身体自尊是目前锻炼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把大学生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这两种测量结果作为不同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检测出某些人格特质的水平,借以分析和预测不同水平"大学生内隐身体自尊——外显身体自尊"配对组合的方式及学生个体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等,并且对其后继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重要社会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不同群体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梳理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作用路径,发现:(1)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的身体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少年、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2)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社区环境(体育活动设施、社区学校条件)、家庭因素(家庭物质环境、家庭成员身体活动行为)、久坐行为、超重或肥胖、锻炼动机(锻炼意图、自我效能)等因素对个体身体活动产生影响。(3)当前关于社会经济地位与身体活动关系的研究存在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测量混乱、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身体活动的理论构建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运用身体吸引力量表、身体价值感量表、一般自尊量表和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对西安和乾县的1237名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及其自我评价的影响调查,运用Spssll.5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有锻炼行为的中学生在各量表上的自我身体评价水平均比无锻炼行为的中学生高;(2)过少的锻炼对身体吸引力评价没有多大的改变,没有锻炼活动的中学生在身体吸引力的评价上与每周锻炼1-2次者之间不存在区别;(3)合适的锻炼时间能够增强中学生时自身的评价能力,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在31 min-45 min 之间对中学生比较合适;(4)学历、性别与地域差异等对中学生自我评价均有不同影响,地域差异是导致中学生自我评价水平不同的可能原因之一,学历与性别不会影响中学生对一般自尊与一般生活满意感的评价,身体吸引力和身体价值感的评价存在性别与社会环境因素取向,男生对身体吸引力与身体价值感的关注度高于女生,初中生对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的评价优于高中生.  相似文献   

14.
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究.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影响大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要因素,确定锻炼倾向、自我认知、锻炼结果认知、外部强化、行动因子,锻炼条件为影响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主要内外部因素,并进一步构建促进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5.
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的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究,身体锻炼行为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释身体活动行为或者为了说明身体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社会生态行为理论主要考察人和它所处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关系。行为的社会生态学模型主要研究社会文化和物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考虑个体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6.
运用合理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预测北京市两所高校的199名大学本科学生4周的身体锻炼行为,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个体锻炼参与行为的内部心理机制。结果表明,合理行为理论的态度维度能够对锻炼行为意向产生显著性的影响;计划行为理论提出的行为控制感显著地提高了对锻炼意向的预测水平;社会认知理论对锻炼行为的预测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评价为预测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G80-05,G807.4 9902921从行为科学的视角浅论高校课外运动[刊,中,I]/徐鑫明∥体育学刊.-1999(1).-79-82图3参7(XH)行为科学∥机制∥课外活动∥大学生∥学校体育∥课外体育从行为科学的角度,阐释了课外运动的行为学机制一因个体需要而产生的有目的的锻炼、娱乐、竞赛等行为。并对影响个体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体系作了归纳,对高校课外体育“小群体”现象作了行为学探因。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的主体需要,提出  相似文献   

18.
体育锻炼     
G806,HL006 9802822体育锻炼对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初探〔HL,中,A〕/吴薇∥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397(XG)老年∥认知∥体育锻炼∥影响∥功能选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量表),对上海市70-79岁2840名老年人进行测试,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列为锻炼组,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列为对照组。观察一年后,对其进行第二次BSSD量表测试。根据BSSD量表筛查阳性人数统计,锻炼组与对照组比较结  相似文献   

19.
运动心理学     
G804.8 9902546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技战术水平[刊,中,I]/李克株,李克良∥甘肃体育科研.-1998(1-2).-53-54(SML)运动员∥心理素质∥技术∥战术∥水平G804.8,G872.314.8,HL006 9902547优秀女子自行车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监测与咨询服务[HL,中,A]/张忠秋∥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440(XG)女子∥优秀运动员∥自行车运动∥心理∥心理咨询∥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焦虑∥信心∥心理训练∥EMG竞技心理能力是优秀自行车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主要成份之一.心理能力分为所得性能力和  相似文献   

20.
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及《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者80人、非参与者80人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锻炼态度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行为态度、主观标准影响非常显著(P<0.01),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方面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情感体现、行为控制感方面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非参与者锻炼态度无明显变化。(2)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PSPP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影响显著(P<0.05),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影响非常显著(P<0.01);非参与者无明显变化。结论: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各方面均有上升趋势;有效改善大学生锻炼态度,增强其参与意识、影响其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