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兰辞     
《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相似文献   

2.
咱家诗     
哇哇复哇哇,咱家②当户学。不闻读书声,唯闻俺③叹息。问俺何所思,问俺何所忆。俺亦无所思,俺亦无所忆。昨日见公告,全县大抽考,班上七十人,人人举俺名。俺无兴奋剂,俺也无实力,愿意闯一闯,从此替班考。开始买铅笔,然后买橡皮,接着买直尺,最后买圆规。旦起读外语,暮睡记单词,不  相似文献   

3.
北朝民歌《木兰辞》的开头一句“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织机的声音,一种解释是叹息的声音,我认为后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先从逻辑上来看。如果单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头两句,似乎可说是织机的声音。可是,紧接着读三、四句“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明确指出是木兰在叹息。如果“唧唧复唧唧”是织机的声音,那为什么“不闻机杼”呢?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相似文献   

4.
儿子诗     
童老师导语——如今的学生,真个“读书难”,父母可知道?儿子有儿子的苦经,三天三夜也念不完。为父为师者,不妨先读《木兰辞》,再读《儿子诗》——— 眼泪复眼泪,儿子当户思。不闻英语声,唯闻儿叹息。问儿何所虑,问儿何所思。儿亦无所虑,儿亦无所思。昨日见成绩,老师大点名。名单六七册,册册有儿名。新华买奥赛,音像买磁带,商场买文具,超市买饼干。从此下决心,努力加拼命。早晨上自习,不闻同学打闹声,但闻书声朗朗荡教室;晚上攻数理,不闻同学打闹声,但闻纸上沙沙如蚕食。暑气裹全身,寒水冷到心。整天做练习,换…  相似文献   

5.
超级模仿秀     
超级模仿秀 蝶恋花·学业有多久莫问学业有多久,每逢考试,烦恼仍依旧。日日笑里藏刀,哪还管考场情仇。提笔停停又想走,怎奈无休,坐到铃响后,怯怯交卷总现丑,又把欢乐上心头。★文宇云南省昆明发电厂新木兰辞沙沙复沙沙,木兰题灯下。不闻写题声,惟闻女哀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成绩,阿爷大发威。试题共六卷,卷卷有红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望女成凤梦,看来要搞丢,为圆大…  相似文献   

6.
郭冰 《今日中学生》2012,(16):22-23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如果问谁会背《木兰诗》,大多数同学都没有问题。可这流传千年的乐府当年是怎么吟唱的?由于声音无法保存,这成了永远的谜。图形可以保存形象,人们通过远古的石刻、绘画等,可以依稀判断出当年的生活场景。对于声  相似文献   

7.
一、大相迳庭《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  相似文献   

8.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如果问谁会背《木兰诗》,大多数同学都没有问题。可这流传千年的乐府当年是怎么吟唱的?由于声音无法保存,这成了永远的谜。图形可以保存形象,人们通过远古的石刻、绘画等,可以依稀判断出当年的生活场景。对于声音这无形的东西,想保存它,  相似文献   

9.
《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一句中,“唧唧”历来有三种解释:一曰叹息声;二曰机杼声;三曰虫鸣声。这里辑录三家之言供教学参考。《课本》说“唧唧”是“织布机声”,不能说完全不对,但照应下面“不闻机杼声”。总觉不太妥当。《文苑英华》于此作“唧唧何力力”,有人便说“唧唧”是“叹息声”,照应下文“唯闻女叹息”,  相似文献   

10.
关于“唧唧复唧唧”教材说“唧唧”是“织布机声”,但照应下面“不闻机杼声”,总觉得不太妥当。《文苑英华》于此作“唧唧何力力”,有的注释作“唧唧”是“叹息声”,照应下面“唯闻女叹息”,似较“织布机声”的解释为好。但“唧唧”解作“叹息声”,初见于宋人戴侗的《六书故》,何所根据,他没有讲清楚,因而尚欠说服力。查  相似文献   

11.
郭冰 《初中生辅导》2012,(35):33-34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如果问谁会背《木兰诗》,大多数同学都没有问题.可这流传千年的乐府当年是怎么吟唱的?由于声音无法保存,这成了永远的谜.图形可以保存形象,人们通过远古的石刻、绘画等,可以依稀判断出当年的生活场景.对于声音这无形的东西,想保存它,很久以来人们真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2.
《木兰诗》开头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人教版教材1995年将“唧唧”注释为“织机声,一说叹息声”;1998年注释为“虫叫声,一说叹息声”;2001年注释为“机杼声,一说叹息声”;2005年注释为“织布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唧唧”是象声词,历来文人用它来形容多种声音:用来形容虫鸣声的,如欧阳修《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用来形容鸟雀鸣声的,如王维诗《青雀歌》:“优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用来形容叹息声,表示赞赏或怜悯之意的,如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唧唧”,白居易诗《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用来形容小的哭泣声的,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08,(6):52-53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参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相似文献   

15.
荆宣王①问群臣曰:"吾闻北方②之畏昭奚恤③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④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⑤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⑥,  相似文献   

16.
《木兰诗》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思」「忆」二字作何解?课后注释曰:「何所思,想的是什么」,「忆,思念」。不难看出课文是将「思、忆」注作「想」。笔者认为「思、忆」当训为「愁」。「何所思」、「何所忆」即「有什么忧愁」或「愁的是什么」。诗的开篇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就透出了木兰愁苦忧思的端倪。这位热爱生活、勤劳纯洁的少女,  相似文献   

17.
上了不少次的<木兰诗>,每次讲到"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时,总觉得费解."何所思"课文注释为"想什么".问"想什么",女儿偏说"没想什么".前有"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明明肢体语言显露无遗,怎么会"无所思,无所忆"呢?后有"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明明已有"思""忆"的具体内容,又怎么会"无所思,无所忆"呢?因此,只好强作解人,说是木兰搪塞之词.不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明明是好事,又何必扭扭捏捏的掩饰呢?  相似文献   

18.
(一)“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停机叹息,明明是有所思、有所忆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然而为何却说“无所思、无所忆”呢?这对照一下  相似文献   

19.
不折腾相国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相似文献   

20.
梦语     
御史某之伏法也,有问官自昼假寐,恍惚见之,惊问曰:君有冤耶?曰:言官受赂鬻章奏,于法当诛,吾何冤?曰:不冤何为来见我?曰:有憾于君。曰:问官七八人,旧交如我者。亦两三人,何独憾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