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学生犯罪是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每年呈上升趋势,而且呈现智能化、暴力性的特点。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引起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特点,透视大学生犯罪的诱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达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犯罪原因之社会学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其犯罪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社会学角度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究,探寻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有效对策,从而达到遏制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现出犯罪人数增加、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主体范围扩大等特点。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应采取综合性的、科学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邓巧蓉 《职大学报》2014,(1):122-124,118
近年来,关于高校凶案的报道接二连三,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转眼之间沦为罪犯,令人痛心疾首.如何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初步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大学生犯罪的几点措施,旨在预防犯罪,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防治是一个双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大学生网络犯罪防治有效性的取得是由相关教育的有效性和相关接受的有效性共同构成的.从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内外原因等方面入手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犯罪与一般社会犯罪有所不同,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犯罪心理原因是极为关键的因素,掌握并及时排除犯罪心理原因是解决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些年来大学生犯罪实际情况,从犯罪的主观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论述了,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阵地,预防学生违法犯罪要立足于教育和保护,要通过强化学校管理,加强学生教育,经常性开展学生工作的调查研究,特别要注意信息情况的收集,及时疏导矛盾,强化学校治安保卫工作,依靠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等手段,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并如何更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发生了一些特大重大恶性案件,使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大学生犯罪原因的分析,应涵盖大学生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各个方面,由此便形成了社会原因、个体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等四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雨果曾经说过:"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纯洁校园这个最不应该出现犯罪的净土近几年却连续有恶性事件发生,且主体都是天之骄子的新时代大学生。为何本是培养人才,引领道德的大学竟频繁出现大学生的犯罪事件呢?作者分析了社会、家庭背景情况,追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认为完善大学思政体系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大学生犯罪现象明显增多,社会危害性较大,不仅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对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减少乃至消除大学生犯罪心理和行为,引导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可加强社会与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督促,加强国家专项规章制度的完善等。  相似文献   

11.
高度自由化的网络空间,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提出了新挑战。基于大学生的特殊的心理,使得我们不得不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具备知识性、富有活力而自身对网络又有着内在发展要求的特殊群体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引导。本文从成本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进行分析,并对90后大学生的网络犯罪新趋势进行研究,试图寻求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大学生犯罪逐渐成为了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杀害室友的马加爵、对熊泼硫酸的刘海洋以及近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室友谋杀,培养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已不容小觑。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途径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生犯罪日渐增多的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以生动具体案例指出了大学生犯罪的心理特点;在阐述犯罪预防时,着重论述了高校在这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本文对高校管理者有所促进,使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一些民办高校中,学生违法甚至犯罪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少数大学生身上,法治观念淡薄乃至缺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学校法治教育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互联网拓宽了大学生教育沟通渠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但是,公开化的互联网价值观教育平台难免会遭到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教育机制的缺陷也容易让负面思想乘虚而入。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防止价值观扭曲犯罪现象出现,本文就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之规定,教唆犯罪是隶属于共同犯罪的一个下位概念,因此,教唆犯罪是被作为共同犯罪来加以界定的。但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教唆犯罪都能构成共同犯罪。鉴于此,我们对教唆犯罪未遂形态的研究应建立在把教唆犯罪划分为独立教唆犯罪和共同教唆犯罪的基础之上,且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刑法典有关教唆未遂处罚原则之规定缺乏合理性,违反了刑法基本原则,也放纵了犯罪。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对教唆犯罪的未遂形态进行重新界定和阐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少年人"涉黑"犯罪呈现出犯罪方式成人化,犯罪年纪低龄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的特点。而且,青少年人"涉黑"犯罪有组织化,团伙化的程度,也在日益加剧。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重庆近几年青少年人"涉黑"的相关数据资料,尝试以农村青少年人"涉黑"犯罪为视角,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关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法律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在当前刑事案件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刑事法律的适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对未成年人犯罪要区别对待,不能适用死刑、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罚金。同时,从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执行教育、感化和挽救方针,不断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法律。  相似文献   

20.
侮辱妇女罪与侮辱罪是一对较难区分的两种犯罪,这两种犯罪的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是有一定区别的,侮辱妇女罪所侵犯的客体应当是国家赋予的妇女特有的性权利,这是区分此两罪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