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科学主义是一种“祛魅”的哲学,它倡导一种机械论、还原论、二元论的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影响下,教育研究将教育现象与自然现象等量齐观,使教育学失去了鲜活生动的内容,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毫无生气的规律与命题的堆积。后现代科学在批判与超越科学主义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有机论、整体论、多元论的世界观,这种有机论的世界观将有助于我们从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研究方法论,有助于教育学重新恢复它的价值与意义,帮助教育学走上“返魅”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形而上学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反科学的哲学方法论。而本文却以形而上学及其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的命运为起点,依次阐述了辩证的哲学方法论包括辩证的思维和形而上学的反映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以及形而上学方法论在辩证哲学中的运用就表现为它以观念的形式和体系构成方式去反映哲学思想,使哲学能够以一定的稳定形式固定下来成其为哲学。因此,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形而上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制度分析的整体主义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凡勃伦等人为代表的老制度经济学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历史学派方法论基础上,将其系统化为制度分析的整体主义方法论.这一方法论在批判个人主义方法论方面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其实质仍然是唯心的和形而上学的,因而是不科学的;而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它从根本上克服了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思维,因而是科学的.马克思制度分析方法不能简单归结为整体主义.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论方法论蕴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对西方传统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观察世界,从而对教学论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消解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论研究中采用“复杂思维”;对理性主义的颠覆有助于我们 置换教学论的视野,关注现实教学生活;对科学主义的批判有助于我们以人文学的视角思考教学,从而开启教学论的人文一面;对权威话语的解构有助于我们进行话语更新,促进教学论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后现代主义以一种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来观察世界 ,从而对启蒙运动以来现代主义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消解、对理性至上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对科学主义的方法进行了解构、对权威话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进行了颠覆。这种对西方传统封闭、简单、僵化思维方式的解构、否定和批判 ,给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新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们改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认知美学从全盘否定美的本质问题入手,极力宣扬科学主义美学。科学主义美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在西方兴起的一股美学思潮,它"拒斥形而上学",反对本质主义,唯自然科学是从,否定人文科学的特殊性,否认美的本质问题。实际上,科学主义美学思潮只是西方美学发展的一个方面,并不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全部,以科学主义美学否定人文科学和人本主义美学,只能走入偏执的迷途。美的本质问题是作为人文科学和边缘科学的美学必须首先确定的问题,否则美学研究必定误入歧途,认知美学就是在否认美的本质问题的歧路上进入了无出路的迷途。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人文科学问题、跨学科问题,科学主义美学是不敢问津和无能为力的,认知美学就只能在科学主义的迷途里徘徊不进,掉进了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的泥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说明本体论意义的形而上学怎样演变为方法论意义的形而上学基础上,论述形而上学里维实质上就是知性思维.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欧洲近代哲学,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和康德以前的唯理论哲学所共具特征.在批判这种思维方式时,应看到它不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人的认识不可缺少的环节.知性形而上学在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各门具体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在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必须坚持它在相当广泛领域中的正当性和必要性,才能真正坚持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经过研读相关的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海德格尔的诗学沉思一方面是其存在之思的必然走向,另一方面海德格尔的诗学沉思直接源于他对西方美学的批判。将西方美学还原来形而上学,这是海德格尔美学批判的基本思路,由此,他对美学的批判成为他批判整个形而上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身体美学应在“灵”与“肉”的统一中来研究对人的血肉之躯的身体的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后现代主义的身体美学的产生虽然有其客观时代性,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它只强调人的感性肉体、欲望而否定人的理性精神。灵魂的严重弊病,其反理性主义、反本质主义的倾向是不可取的。要对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才能建立起科学的有现实意义的身体美学。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且长期占统治地位.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动摇了它的地位,特别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哲学以证实原则为标尺,以逻辑分析为工具,在意义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结果不但没有彻底批倒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的学科归属问题是学界长期探讨的问题。文章主要对历史演进过程中教育学体系建构所凸现出的科学主义倾向的方法论、基础及表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并就中国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了重申教育学人文价值的必要性,批判了教育学研究中的“唯实”倾向。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哲学里光具有形而上学的意味。光的运用构成西方视觉艺术的基础,在西方艺术发展中,视觉艺术与形而上学在思维模式惊人的相似。西方的现代艺术是一种具有反思性特征的艺术,具有形而上学的特点。对视觉艺术的思维模式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西方的现代艺术及美学。  相似文献   

13.
列宁坚持以唯物辩证原则作为意识形态的方法论,不再笼统地谈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而是直接地强调意识形态领导权对于无产阶级的重要意义,主张开展意识形态批判同时注重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无产阶级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斯大林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但由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国内外特殊环境所限,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存在较大的偏差,使苏联意识形态独立话语被窒息,意识形态工作走向僵化和教条主义,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主义对教育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科学主义的哲学思潮,科学主义是对科学盲目崇拜和信仰的一种狭隘的科学观。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教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科学主义的倾向,其中体现在方法论上,表现为刻意追求数学化,一味强调自然科学方法的移植,片面注重系统科学方法的运用等。本文简要叙述了教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并分析了对教育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契约经济学的法哲学基础是新自然法,新自然法是在批判和继承实证主义法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自然法哲学主张的实质正义、限制契约自由和诚信、缔约过失责任原则给现代契约理论的方法论注入醇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但“人文主义”方法论并没有消除深受实证主义法哲学影响的、倡导“科学主义”的逻辑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继续运用。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现代契约理论的方法论将呈现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日渐融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是当代科学实在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背景下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方法论趋向.它虽然仍高举着科学理性的大旗,但却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在科学主义的精神中引入人文主义的精神,把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科学看作是一致的,从而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推进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许多思想、观念对教育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及方法等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既是多样的,也是可以融通的,要在语言文学研究中做到方法论的自觉,就要以价值论为导向;坚持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原则,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注意方法论与对象的适应性,处理好一般方法论与特殊方法论、旧方法与新方法的关系;贯彻思维的辩证法;处理好“为学”与“为道”的关系;重视现代媒介与传播方式对学术研究的影响;追求一种“无法而法”的方法论境界。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既是多样的,也是可以融通的.要在语言文学研究中做到方法论的自觉,就要以价值论为导向;坚持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原则,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注意方法论与对象的适应性,处理好一般方法论与特殊方法论、旧方法与新方法的关系;贯彻思维的辩证法;处理好"为学"与"为道"的关系;重视现代媒介与传播方式对学术研究的影响;追求一种"无法而法"的方法论境界.  相似文献   

19.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历史时代.时代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用开放的眼光审视周围事物,用改革的眼光开拓思维空间,用改革的精神革新文艺学研究.要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前一时期关于方法论的讨论,我认为有如下两个方面应当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思考.其一,进一步明确引进新方法的目的.过去一段时间里在方法论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不在于名词术语的生硬,而在于一些同志目的性的模糊,在于流于玩弄概念和不加区分的生吞活剥.引进新方法的目的,在于改变我们文艺学研究的某些近乎迂腐的传统思维方式,在于开拓我们文艺学研究的思维空间.方法不是目的,方法是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船”或“桥”.方法新,还需观念新.时代前进了,任务不同了.我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已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美学》中出现的“历史和美学的观点”并非“偶而一用”的批评方法,实际上广泛运用于全书的艺术研究中,它与黑格尔主张的“经验观点和理念观点的统一”这一美学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可视为黑格尔美学方法论的另一种表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对黑格尔美学有明显的批判继承关系。无论从表述形式还是从具体艺术研究实践中体现的诸多共同特征、类似观点都可以看出,恩格斯所提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来源于黑格尔,它不仅是文艺批评方法或文艺学方法论,我们还应从美学方法论的意义上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