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推动书籍的装帧设计工作,国家出版局定于一九七九年春季,在北京举办全国书籍装帧展览会。国家出版局发出的通知中提出: 一、这次展出范围以近几年来出版(包括再版重印)的书籍封面装帧艺术(包括一部分插图艺术)为主,文化大革命前出版的优秀作品,也可以酌选少量展出。整个展览会要能反映出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图书出版的新面貌。展出的书籍,首先要求内容是好的,同时在装帧设计上,需注意各种风格、样式以及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特色。书籍的品  相似文献   

2.
提高书籍质量是出版的永恒主题.出版物关系社会导向,永远不能有满足的时候.但近年关注质量,并且更感迫切,在于书籍质量较前为低,已是谁都不否认的现状.出版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已经多年,虽然市场中质量是产品的命脉之一,根本还在于出版的导向永远是出版第一位的事,值得花力气研究提高质量的途径.在出版物质量问题上,我们有个误区--着重在排校差错上找问题.而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孤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十二月八日上午,王子野同志在全体会议上讲话。王子野同志说,这个会的中心任务是要研究如何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问题。一九七七年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工作状况可以概括为:成绩很大,问题不少。成绩很大表现在出版物的品种、册数的增加和书籍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问题不少,首先是缺书,但是同时也还有重复浪费、粗制滥造和印数不合理造成积压的问题。子野同志说,目前提出提高质量问题主要要求是:重复的书,力求避免;质量不高的不受读者欢迎的书,要下决心不出;印数不合理的,要调整。为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提出以下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4.
好书不能“一版定终身”,而应不断再版重印。中外历代的许多名篇佳作,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为后世所承,为今人所用,都是和再版重印分不开的。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时期,要求出版工作有一个相应的和相称的发展,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好书。注重新书的出版,当然是我们工作的主要途径。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够的。注重好书的再版重印,同样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使好书得到更广泛的积  相似文献   

5.
做好对外国出版书籍的审读工作,是有计划有选择地翻译出版外国书籍、认真贯彻“洋为中用”方针的重要一环。肖乾同志的这个发言,对审读国际政治方面的书籍如何选材、如何审阅全书、如何抓重点以及全译和节译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可供从事外书翻译和编辑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6.
趁这本书再版的机会,作者要我说几句话.在学术著作出版难的今天,这本书居然能够增订再版.这个消息使每一个出版理论工作者感到欣慰和振奋.因为这不仅是对两位作者的支持,而且也是对出版理论研究工作和人民出版事业作出了贡献.人们对山东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市场经济对于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不只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促进。它要求我们拿出适合读者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来。一般地说,只要是高质量的图书,就会是有“双效益”的图书。每个出版社都应努力研究市场,优化选题,提高质量。在古籍整理与出版工作中,确实有一些  相似文献   

8.
队伍是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编辑队伍。出版最终的目的是拿出好东西来。提高质量,多出好书,要靠好的队伍,这已形成共识。从我们队伍本身的主观条件讲,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敬业精神太差,与50年代相比,与粉碎“四人帮”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出版编辑是干什么的,也在照样出书。从客观条件讲,对队伍应当有个要求。不讲传帮带,或者领导上不是要求那么认真地传帮带,工作能过得去,稿子能拿出来,书能出来就算了。这怎么  相似文献   

9.
除去早年上山下乡、参军当兵的8年时间,严格来讲,我就从事过一个职业,那就是出版。是什么促使我37年来坚守在这个岗位上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步呢?主要是因为,在我看来出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是那些关于出版价值的名言警句,激励我坚守在出版第一线的岗位上。比如大家都熟知的,有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雨果的"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底,我再次访问日本。我第一次访问日本是1978年,现在进入90年代,感觉日本又有很大变化。一出版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窗口,也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步随经济的发展,日本出版业也跨步向前。据日本《出版年鉴》的统计,1980年书籍出版27891种,到1989年就达到39698种,1990年、1991年已逾4万种。这种增长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堪称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1.
(一)书籍编辑计划管理的意义书籍编辑工作的计划管理,就是在国家计划和出版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对选题、发稿、出书等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以及在分析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拟订改进工作的措施,来组织、指挥、协调、监督书籍编辑活动。它的目的是保证完成书籍编辑任务,不断提高书籍编辑水平,做好书籍编辑工作。加强书籍编辑工作的计划管理,对于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和书稿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书籍出版的社会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计划管理是现代书籍编辑的客观要求。现代书籍的编辑出版,是属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书籍编辑工作,除了在内部,  相似文献   

12.
每个出版社都有一批新书目和一些再版书目。出版商们总是期望新书能够粉墨登场,大放异彩。然而,出版新书是要担风险的,因为每一本畅销书都会卖剩几打,留在书店里接土蒙尘。而再版书则要稳定得多,再版目录上那些主要的书目都给它们的出版商带来持续、稳定的效益,而且也不像畅销书那样需要费时耗资地筹划销售战略。 无怪乎再版书籍时许多出版商来说都意味着  相似文献   

13.
原创著作的两个"转折"年 从1980年~2003年期间,韩国的发行数字在1991年明显减少.其原因是在1991年,"纳本制度(交付样本制度)"发生变更.变更之一是,以前追加印刷的书籍,即使是内容或载体相同,也都属于交付样本的对象,但现在这个范围缩小了."除去再版,只有初版和改订版(包含全订版)属于交付样本对象."也就是说,内容相同的话就无需再交付样本了.因此,在1991年,韩国初版以外的发行种类都比前一年锐减了2万种,发行册数也比前一年减少了1.02亿多册.有人认为,这样一来,就不能通过参考当年的出版年鉴来把握国内出版量的总体状况了;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除去再版的部分,可以减轻出版社的负担和麻烦,而且严格区分开了"出版"和"印刷"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早在建国之初,新中国出版事业奠基者、出版总署第一代领导人胡愈之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思考和酝酿我国出版管理体制的时候,就提出了出版须分别部门“各专一类”的设想,在最近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第二卷中,对此有许多重要论述。 1950年6月20日,胡愈之同志在京津发行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书籍生产是一种专门性的工作,分工一定要细,如果单单建立一个大的出版机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一切书籍都集中在这一家出版,工  相似文献   

15.
1994-199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编辑学概论><期刊编辑学概论><中国编辑出版史><出版学概论>等系列高校"编辑出版学"教材,是教育部"八五"规划教材,是新闻出版署专业系列教材重点项目,也是中国第一套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规划教材.2000年,被教育部列入大学本科指定教材,经辽宁出版集团决定,这套教材由辽海出版社陆续修订再版.这套教材的出版,填补了编辑出版事业的空白,填补了大学教材的空白,为编辑学、出版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七、早期现代书籍 1.作者和内容整个十七世纪出版的大约125万册书籍,表面上尽管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却包含了为数众多的一批内容卓绝辉煌的杰作。这一时期第一次出版著作的作家有: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培根、笛卡儿、伽利略、莫里哀、弥尔顿、牛顿和另外一些不如他们那样有名的作家。文学和科学的天才之花盛开在广为扩大了的出版事业的顶点。这些书籍因其对许多事实和经验的认真思索而著称于世。而这些内容在早期著作中从未涉及到。在这个时期里,历史重新恢复了某些批判精神和对于日常琐事的兴  相似文献   

17.
最近和一位多年从事装帧设计工作的同志谈起,做一个出版工作者的起码条件,就是要爱书。不是吗?有许多同志正是从书籍的爱好者开始,走上了出版工作岗位的。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以及它的劳动成果漠然无情的人,说是能够做好出版工作,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一本新书出版,读者首先接触到的是书籍的外表。好的装帧设计,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使人爱不释手;而那些形式千篇一律,色彩枯燥乏味的封面,往往使人兴趣索然。这是每一个书籍爱好者都深有体会的,也是值得我们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景增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103-106
元代出版业出版大量的书籍,同时也出现许多版权纠纷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元代书籍版权保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主要是在书刻管理、书籍出版标记使用、书籍辨伪等方面。元代的书籍版权保护贡献是明显的,对当代及后来出版物的版权保护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是有意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除去早年上山下乡、参军当兵的8年时间,严格来讲,我就从事过一个职业,那就是出版.是什么促使我37年来坚守在这个岗位上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步呢?主要是因为,在我看来出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是那些关于出版价值的名言警句,激励我坚守在出版第一线的岗位上.比如大家都熟知的,有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雨果的"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培根的"读书在于塑造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这个讲座是编辑业务讲座,但我却不谈编辑工作,谈一些编辑工作以外的事,对同志们也许有些用处。编辑是把著译者同出版工作联系起来的纽带。编辑了解了整个出版工作的情况,也就可以帮助著译者了解出版工作。我先讲讲什么是“出版”。“出版”是用印刷的方法或其它方法把著作物进行复制,并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国外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