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以浸渍法将不同浓度的钼酸铵水溶液加载于多孔γ-Al2O3中,再经不同温度烘烤后制得Mo/γ-Al2O3样品。用热分析、XPS以及正电子湮没谱学对样品进行测试。实验表明浸渍法可使Mo均匀地分散在样品表面,当烘烤温度达到350°C后,Mo主要以取代氧化铝表面羟基中氢的方式与载体γ-Al2O3发生相互作用,并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将钼离子固定于γ-Al2O3二次孔中。  相似文献   

2.
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担载量的负载型镍催化剂,并经不同温度下烘烤1小时后得到Ni/γ-Al2O3样品。分别用热分析(DTA/TG)、正电子湮没谱学等方法来表征镍在多孔氧化铝(γ-Al2O3)表面的分散特性。实验表明,在浸渍法制得的样品中,镍均匀分散于载体表面,在烘烤温度达到320℃时获得活性;在更高的烘烤温度下镍会向体内中扩散,使有效活性减少。  相似文献   

3.
用XRD、XPS、TG/DTA及正电子湮没谱学研究以浸渍法将三价铁离子(Fe(Ⅲ))加载于多γ-Al2O3载体上后,Fe(Ⅲ)在载体中的分散过程.研究了Fe(Ⅲ)/y-Al2O3原样,经60℃脱水2h以及经500℃烘烤1h后正电子寿命随Fe(Ⅲ)含量的变化;高含量(9.6%)、低含量(1.8%)Fe(Ⅲ)/y-Al2O...  相似文献   

4.
以Fe(NO3)3·9H2O,Co(NO3)2·6H2O和La2O3为原料,首先制备出晶粒细小的盐渍化碱式碳酸盐前驱体,在400℃、500℃、600℃、700℃、800℃分别烧结1h,制备出CoFe2O4和LaCo0.4Fe0.6O3纳米磁性材料,并用XRD、SEM和IR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的烧结温度和La掺杂对物相的形成及颗粒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5,(4):130-132
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在1673K合成了Al_(2-0.01)Co0.01O(3-ɑ)陶瓷粉体,在空气中1673K,12 h对材料进行二次烧结。XRD物相分析结果确定合成后的样品中有α-Al O基固溶体和微量Co Al_2O_4存在。为明确Co掺杂α-Al_2O_3的电化学性能,采用交流阻抗测试法、红外光谱分析仪在1073~1473K,(Ar/H_2/H_2O)/(Ar/D/D_2O)下测量了固体电解质的同位素效应、气氛依赖性及交流阻抗谱。通过检测电导的H/D同位素效应,确定了固体电解质的质子导电优势区域,结果在富氢气氛下,测定的1073~1473K温度范围内有明显的H/D同位素效应,质子是主要的载流子。在富氧气氛下,低温的1073~1273K温度范围内,质子是主要的载流子。  相似文献   

6.
以含钠质量百分比高达2.5%~3%的Al(OH)3为原料,通过添加除钠剂进行除钠,并结合氢氧化铝的差热-热重曲线,根据氧化铝相变机理来确定合理的烧结制度,同时研究了α-Al2O3晶种以及降温催化剂在氢氧化铝烧结过程中促进氧化铝相变、降低α-Al2O3的相变温度的幅度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7.
由于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在透明电极、光电子器件、气敏传感器、逻辑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等诸多领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了近些年来纳米科技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热蒸发法在镀金的硅(100)衬底上生长了纯净的In2O3纳米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看到最终样品为In2O3纳米线;X射线衍射(XRD)分析证实所制备的材料为立方结构;由X射线能谱仪(EDX)可以看到,纳米线由In和O两种元素组成,为所要的纯净In2O3纳米线。  相似文献   

8.
以碳酸锰在氩气中的热重分析为理论依据,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碳酸锰在氩气中热分解最终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锰在氩气中的热分解过程可以分为:(1)在300℃前,碳酸锰的质量损率失约7.5%,此过程是碳酸锰因受热而失去吸附水或者结晶水;(2)在300~500℃之间,失去吸附水或者结晶水的样品质量损失率最大,其质量损失率约为30%,其热分解产物为粒径约为50 nm左右的Mn O球形颗粒。  相似文献   

9.
采用混合助熔剂(Li2B4O7-LiBO2)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了钒钛磁铁矿中TFe、CaO、MgO、SiO2、Al2O3、TiO2、P、V2O5、Cr2O3等9主次组分进行测定。0.6000g钒钛磁铁矿样品与6.000g混合溶剂(Li2B4O7:LiBO2)于1050℃熔融在熔样过程中添加20mg碘化铵作为脱模剂。采用理论α系数校正基体效应。选用标准样品和组合标准样品绘制校准曲线。在绘制校准曲线前对标准样品和组合标准样品GB/T6730.68-2009标准进行灼烧减量测定,以便于对烧失量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0.
以热重分析(TGA)、电阻测量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CO_2与NH_3对YBa_2Cu_3O_(7-x)超导体结构稳定性及超导,电性的影响。当温度低于373K时,CO_2对YBa_2Cu_3O(7-x)的结构和超导电性无影响;当温度为523K时,CO_2使YBa_2Cu_3O_(7-x)的Tc下降;温度高于703K时,CO_2将很快破坏YBa_2Cu_3O_(7-x)的结构,并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在CO_2中存在的O_2与N_2对YBa_2Cu_3O(7-x)与CO_2的反应及反应产物的影响有较大差异。NH_3对YBa_2Cu_3O(7-x)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沈锴 《大众科技》2010,(7):104-105
通过真空热氧化法氧化用电子束蒸发技术沉积于GaN衬底表面的Cu薄膜,制备出了单一相外延的Cu2O薄膜。接着对样品在不同的温度下(400℃到800℃)进行真空热退火处理,详细分析讨论了对薄膜所造成的影响。在低于700 oC的温度下退火,薄膜表面的均方根表面粗造度和禁带宽度都基本保持稳定。而X射线研究揭示了Cu2O薄膜保持着先前沉积的Cu薄膜与GaN衬底之间的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建立进口铁矿产地品牌识别模型的方法.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红外吸收法、发射光谱法等常规方法测定所收集的进口铁矿样品中的主次元素含量,选择其中Al2O3、 SiO2、 Fe、K2O、Cr、CaO、MgO、V2O5、 TiO2、 MnO、Na2O、P、As、S、Ni、Zn、Pb共17种元素进行含量分析.在大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TiB2、TiC等粉体对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增强作用。本文采用自蔓延技术利用工业级TiO2粉、Al粉和B4C粉制备TiB2-Al2O3-TiC复合粉体,进而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了质量分数为0、3%、5%、10%和15%的TiB2-Al2O3-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法,以纳米锐钛矿TiO_2为钛源,分别与Ba(NO_3)_2、Sr(NO_3)_2晶体以物质的量为1:1比例反应分别得到BaTiO_3(BT),SrTiO_3(ST)。之后将所得到的这两种钛酸盐粉体以物质的量为1:1比例混合,压片,然后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BT/ST复合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样品进行结构分析和微观形貌表征,得到制备BT,ST粉体的反应温度体系为TP-900-1100(900℃(3h)-1100℃(3h)),得到BT/ST纳米复合陶瓷的最佳反应温度体系为TP-500-900-1250(500℃(3h)-900℃(3h)-1250℃(3h))。  相似文献   

15.
把硫酸鋁銨[Al_2NH_4(SO_4)_4·24H_2O]加热,在它放出水蒸汽、氨和三氧化硫以后,会轉变成为氧化鋁(Al_2O_3)。在不同的温度下,氧化铝以不同的形态结晶:在1000℃左右結成γ-型晶粒,在1200℃以上γ-型又轉变成α-型晶粒。  相似文献   

16.
以硝酸锌(Zn(NO3)2.6H2O)和氢氧化钠(Na OH)为主要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纳米片状、管状氧化锌(Zn O)晶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物晶体进行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粉体表面形貌和粒径。结果表明,在150℃时结晶性最优,可以合成出粒径约200 nm,厚度约10 nm的片状Zn O才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片状的Zn O有逐渐转变为管状的趋势。通过添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调节氨水与乙醇的比例,发现片状Zn O发生明显卷曲,实验结果为管状Zn O纳米晶的制备乃至未来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合成法,无需任何添加剂,以NaVO3溶液和Bi(NO3)3·5H2O的硝酸溶液为反应物。在90、120、150、180℃下合成了不同纳米钒酸铋粉末。利用XRD、SEM等手段研究了反应温度对产物结构及形貌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纳米Bi-VO4材料。由SEM照片可以看出:不同温度下BiVO4的形貌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近十年来加氢脱硫催化剂的一些进展,其中包括催化剂主要成分活性组分、载体的一些变化,并阐述了改进后的催化剂产生的新性能。其中,对于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为Co-Mo>Ni-Mo>Ni-W,对不同的工业过程可采用不同的催化剂组合,载体除了传统的γ-Al2O3外,近年来还研究了TiO2,ZrO2,复合氧化物,介孔分子筛或沸石等载体,具有较高的活性。在制备方式上,传统的加氢脱硫催化剂主要采用浸渍法,将金属组分直接浸渍于γ-Al2O3载体上,然后进行干燥、焙烧即得氧化态的催化剂。近年来,也出现了采用免焙烧式的加工工艺,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实验得免焙烧式的催化剂有很高的加氢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激光拉曼光谱(LRS)技术对几个来自中国新疆、俄罗斯、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地的软玉样品的进行了岩石矿物学特征分析,从成分组成和微观织构方面比较了各地软玉的不同特征.实验结果显示了软玉作为透闪石质玉石,随着Fe2O3含量的增加,逐步向阳起石过渡.中国和田玉以其特有的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形成了均匀细腻、油脂光泽的表面特征.无破损成分分析方法为研究贵重的古玉样品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干涉吸收膜系结构设计在不锈钢基片(SS)和铜基底表面制备了MoSi2-/MoSi0-Al2O3(高体积分数金属填充因子层(HMVF))//MoSi2-Al2O3(低体积分数金属填充因子层(HMVF))/Al2O3选择性吸收多层膜,通过摸索不同的基底、各层厚度匹配,不同体积分数对选择吸收的影响及制备工艺优化获得最佳的太阳能吸收率为0.94,红外发射率为0.08。该膜层经500℃真空退火后吸收率和发射率没有明显变化,表明陔涂层在该温度下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