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学校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这种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却有着实实在在的巨大力量——学校文化力。按照其字面来解释,学校文化力就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能量”,主要表现为学校文化对学校内外所有成员所产生的各种力量。其中,既有内力也有外力,是学校文化在校内外的力量表现。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力"指由学校文化产生的能量,表现为学校文化对学校成员产生的认知力、导向力、凝聚力、整合力、推动力和约束力,以及对社会公众产生的识别力、辐射力和感染力。一、以竞争的意识与合作的精神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一)运用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办好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学校科学发展战略的高度,论述了文化力置于学校发展内涵,是文化育人理念体现的育人特色,是育人目标形成的核心力,而学校竞争力的大小则取决于这一核心力的聚积及其强弱程度。认为学校文化战略的创设,重在学校文化形态以“理念载体、环境载体、活动载体、教学载体、制度载体、行为载体”所产生的“力”。而学校文化战略倡导“德育为先”创新能力为重的培养意识和育人体系,则是理念精神特色价值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学校文化的价值叩问及其力量发挥的路径求索,本期"校长论坛"聚焦"学校文化力"之二,从精神文化催生学校生命力,优化环境基因激活学校文化活力,学校文化力的方向及其着力点等实践研究视角,探索形成、提升、放大学校文化力的基本策略。这些源于实践视角的鲜活思想和策略智慧,对于中小学文化力建设,无疑具有"擦亮眼睛"和"开启心灵"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学校文化力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师生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明总和。学校文化不等于学校文化力.“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只有它转化为力量时,才能称之为文化力。”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即使拥有良好的文化要素,也未必会形成良好的文化力。只有当文化要素通过学校管理者的有效运作后,其“正能量”助力于学校、社会的发展,才能称之为“学校文化力”。  相似文献   

6.
姜春林 《青海教育》2008,(12):53-53
荷兰哲学家冯·皮尔森认为文化是“人周围力量施加影响的方式”。而从教育的本质上讲,学校文化是学校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等约束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崔槐丽 《中国教师》2009,(Z1):384-384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学校管理文化对学校组织成员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向心力。农村中小学校,在面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文化失范的现象,如管理理念、管理行为、管理制度的失范等。农村中小学校要重塑学校管理文化,以便更好地促进师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制造”是人为地控制学校文化变迁的过程,是在学校群体中建立有关教育的事与物的共同解释、共同知识的过程。新的文化见解通常由学校精英提出,并受到学校外部各种力量的约束。新的文化见解要变成文化现实,必须对群体成员产生价值诱惑,并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论证,成为共同信念。  相似文献   

9.
教研活动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活动。“人既创造文化,又被文化所感染和熏陶。一所学校的文化场对存在于它‘场’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施加一些‘力’和‘能量’,具有激励和凝聚、熏陶和潜移默化、自律自省和约束、扩散和辐射的功能。”因而,在顾泠沅教授眼中,“文化再造”成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和指标。可见,建设理想的教研文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反学校文化”是指与学校主流文化相悖的一种文化现象,现阶段其在文化行为上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正统”的学校教育文化及其精神的反叛、挑战与抵制。青少年“反学校文化”既具有消极影响,但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自身变革与发展、学校文化改进的潜在推动力量。在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下.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评价与选择,提高他们的文化批判意识及文化判断能力,既是引导青少年文化合理建构的基本策略,也是现阶段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支撑学校成员成长的学校文化特质中.学习文化是核心力量。而校本研修作为再造教师学习文化的重要载体,“任重而道远”。本文结合学校研修实际.从重建家园、完善制度、开拓途径、创新方式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再造教师的学习文化”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组织文化就是组织所具有的个性,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组织人员所持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视觉形象的综合体现。“应试”制度下的学校组织文化是以“分数”为核心的,“分数”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呼吸”,学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文化一旦建立起来就具有指导学校办学方向、统一价值观念、引领师生教学行为的作用,就能凝聚全校力量,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建校百年的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用事实证明了在学校愿景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文化的力量.文化领导,就是通过领导活动的实践,塑造优质的组织文化,形成一种软规范,不断将文化的力量转化为领导力,从而影响组织成员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并得到组织成员认同.这种文化力从历史积淀的角度讲体现为一种传承力,从理念沟通的角度讲体现为一种引领力,从制度保障的角度讲体现为一种践行力,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讲体现为一种提升力.  相似文献   

15.
“场”是物理学的概念,原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一个班级一旦形成了一种文化,就必然会在文化与产生这种文化的环境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范围——“班级文化场”。在同一“班级文化场”中,师生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情感、行为等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交融、互相激励、互相渗透的,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统一的、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及伦理道德规范。在班级管理中,…  相似文献   

16.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视野中,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他们认为,科学技术是与国家前途命运及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力量,其作用主体是掌握技术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的力量要通过具体实践来表达,科学和实践的力量会推动人们去揭示和认识未知的东西.意识形态能给工人以确信力和确定方向的力量,不同的意识形态显示出不同方向的能量,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社会理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在建设时期是一种思想导向和精神激励.作为人们的现实理想,社会主义对人民群众有巨大的吸引力;教育是培植文化力量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教育具有优化“材质”的功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减少文盲造成的阻滞力.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体的行为具有深刻而又长久的制约性,是一种正负效应共生的力量.无产阶级主题的文学艺术是体现文化力量的重要方式,是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表达.  相似文献   

17.
综合国力的构成,不仅包括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还包括“文化力”。 “文化力”的内涵,首先是智力因素,经济发展是必须有智力支持的。要有智力,就要有科技实力,就必须重视教育。 “文化力”的第二个要素,是精神力量,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求实创新、奉献精神等等。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有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还需要有道德力量,包括职业道德这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文化力”还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同现代市场经济的融合,是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趋势。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力”是推动力、开拓力、导向力、鼓舞力和凝聚力。 企业形象以企业信誉为前提。讲信用,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富兰克林说:“信用就是金钱。”邓小平说:“信誉高于一切。”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制胜,必须高度重视对“文化力”的开发,重视员工培训,大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近两三年来,“文化力”的概念提出以后,很快引起了学术理论界和经济界人士的重视。通过观察,人们不难看到,文化的力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本文拟就“文化力”的几个基本问题作进一步的、比较系统的探讨,以期引起更多的读者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研活动雇于精神活动的范畴,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活动."人既创造文化,又被文化所感染和熏陶.一所学校的文化场对存在于它'场'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施加一些'力'和'能量',具有激励和凝聚、熏陶和潜移默化、自律自省和约束、扩散和辐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文化力(power of culture)即“文化的力量”.教育意义上的文化力是指文化对于个人及社会产生的力量.文化力的构成要素以文化的构成为基础,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力和精神文化力两大部分,并以精神文化力为核心.文化力是高职教育软实力的核心,是职业发展高度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或部分成员共享的价值、信仰、规范等组成的意义结构,像一条感情和习俗的“地下河”,流注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牵引着大家自觉地朝着一个潜在的目标行进。C校于1998年招收第一届初职生以来,逐步形成了学校“生命共同体”的组织价值观,健康的学校文化受到教工们一致认同,学校文化成为激励教师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