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体力与年龄     
体力可分为防卫体力和行动体力两种。所谓防卫体力,即抗御外来刺激的抵抗力,是保卫个人健康的主要防卫能力。行为体力则是把自己的能量向外发挥的体力,即肌力、速度和耐久力等。体力和年龄的关系极为密切。日本学者在论述体力与年龄的关系时这样举  相似文献   

2.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体力增强”健康和体力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有关人的生命的大问题。毫无疑问,它作为教育的基础,应有它重要的位置。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也包括精神的、社会的健康。因此,现在社会上很重视为更好地生活而积极参加活动的意义,这反映,从心理因素方面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对体力方面的这种认识还是不完全的。众所周知,体力可以分活动力(行动体力)和抵抗力(防卫体力),但它作为实际能力发挥的时候,精神的集中力和耐久性以  相似文献   

3.
从进化论、社会一生态学角度谈环境、步行与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为模 《体育科研》2009,30(5):12-16
1体力活动与公共健康 长期以来,体力活动都被认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古希腊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中国也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格言,这些道理可以追溯到文明的起源。大量的科学研究也已证明了体力活动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纪耀宗 《体育教学》2008,(11):18-18
一、忽视跑的体力分配 耐久跑是一项长距离、有氧运动项目,体力分配合理与否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可教学中,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边看秒表,一边向学生喊“加油!”或“快!快!快!”结果导致学生前半程体力好时跑得快,后半程体力下降了就跑得慢,甚至于走到终点,成绩自然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三一二”是一种科学的、大众的、防治百病的健身法,立足于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精力和体力。人的精力旺盛了,体力增强了,各种疾病在经络的作用下,自然会得到控制。12年来,我们在普及推广“三一二”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中老年患者都伴随着失眠的症状,然而当  相似文献   

6.
对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洪家云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1):40-41,44
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既可转化成疾病状态,也可转化成健康状态。通过对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分析,指出体育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对亚健康预防和消除具有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7.
对健康促进中大众体育服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体力劳作逐渐减少,加之营养过剩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各种心脏病、脑血管病、肥胖症和糖尿病等所谓的各种“文明病”逐年上升。这些被称作“文明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悄然占据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体力测定包括“体力诊断测验”和“运动能力测验”两部分。“体力诊断测验”是对力量、灵敏、耐力、柔韧、爆发力等身体素质的检查;“运动能力测验”是对跑、跳、投、悬垂等基本运动能力的评定。目前,日本正在全国范围内,运用统一的测定方式和标准对国民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状况,进行检查和评定,以促进国民体力的增长。日本人认为,国民健衰是整个民族和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国民体力的增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整形国民的健康”成为他们“复兴”  相似文献   

9.
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规律性的体力活动有利于提高健康效益、降低疾病风险,大量的研究证实了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从体力活动概念,历史演变过程,体力活动量的各单因素(量、强度、频率、时间)等方面概述了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通过历史回顾厘清了体力活动中“剂量”这一概念由“体力活动总量→业余时间运动量→运动量单因素”的演化过程,对建立在剂量-效应理论基础上的运动推荐量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深入探讨了运动量、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各单因素与健康之间可能存在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元训练理论与三大球(上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茅鹏 《体育与科学》2004,25(4):1-4,9
“二元训练理论”导致中国男子三大球水平低下。要走向世界一流,必须依靠“一元训练理论”,进行一系列训练改革。人体是复杂适应系统,体能就在球艺之中。运动能力是人整体的功能,其水平取决于“熵值减少”程度。“比较掌控能力”是争夺三大球主动权的基础能力。“与对手周旋”是“掌控能力”的必然内容。反应速度是三大球运动能力的灵魂。合理运用“球艺发生优质期”是培养顶尖运动员的关键性策略,同球艺的杰出性密切相关。脱离实际的基本功是有害的,要从群众性儿童少年玩球竞赛游戏中,从小培养先进球艺。要充分运用“运动训练全周期”以提高球艺的充实性。提高三大球比赛体力的关键在于联系实际运用好“体力波”规律。全场战略对于比赛发挥具有重要意义。粗放方式和集约方式的训练效益很不一样。阴盛阳衰并不表示中国三大球球艺水平不弱于国际。“进步原则”是衡量训练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发展学术建设对于中国三大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对手技战术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强的交手对策在拳击运动中尤为重要,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录像解析等方法,对我国拳击+91 kg级伦敦奥运会主要对手的技战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卡马雷莱技术特征表现为,进攻中移动较少,善于在中距离范围内使用直摆组合拳攻击对手,能较好控制对手的进攻节奏,不为对手的进攻节奏波动而起伏;防守主要以闪躲技术为主,以步法防守、格挡防守和贴靠防守为辅,防守抱架严密,预判能力和防守意识强,能较好地把握防守时机,反击次数较少,一旦获得反击时机,多以快速反击摆拳为手段.卡马雷莱战术整体特征表现为,第一回合主动进攻,第三回合保点,辅以相应技战术;偶尔也会在第一回合防守为主,但往往是击倒对手前的蓄势.与卡马雷莱交手应采取平稳开局,耗其体力,蓄势待发,寻找破绽为主,在后两局中与之决战.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刘志敏 《体育学刊》2003,10(2):78-80
对我国普通高校“传统型”、“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出现的新事物,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与爱好。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的连续性,有利于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近几年,我国部分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实施了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它必将成为面向21世纪我国高校最具有生命力的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市弱势群体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该群体在饮食理念、科学膳食方面整体表现不佳。弱势群体的体育活动是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部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体育活动予以理论上的指导和行动上的支持,要倡导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嗜好,杜绝恶习、陋习,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大学阶段是考验学生能否形成终身体育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分割线,而体育课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影响很大,需探索出影响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的最佳教学模式。该文主要对传统、多媒体、翻转3种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教学所存在的优点、弊端,以及各自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出适合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模式。最后得出:传统教学相比于多媒体和翻转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影响不大。该文最后总结出虽然传统教学较其他两种教学对于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影响不大,但也应用辩证的眼光进行选择,也可以把传统教学与其他两种教学进行适当的结合,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对"人权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国际体育运动中的人权一直是个被忽视的问题,“人权体育”作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力之一,理所当然应当成为人的一种天赋的、基本的和不可剥夺的权力。尽管公民体育权力载入法律文件之中,在世界范围内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历史,但它始终伴随着现代社会和现代法制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16.
但爱兰  黄腊秀  周东  李涛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3):419-420,F003
“非典”后健康已成为人们最敏感的问题,而体育与健康又是紧密相联系的。抓住这一契机,对咸宁学院学生健康意识与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呈多维的表现形式,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20年UFC女子草量级世界冠军卫冕之战参赛选手的技术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张伟丽的力量和近身格斗技术(CQC)是动进攻的组合动作技术的使用,并通过近身搏击运用3次以上的组合动作技术从对攻、换拳中寻找机会。建议张伟丽继续注重身体素质及泰拳技术的提高,注重摔法和地面技术的使用;我国运动员应全面发展技术,特别是踢打技术,改进动作细节,培养技术特长。  相似文献   

18.
为培养和造就21世纪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最高教育机构,更有必要、也有条件追求健康第一目标.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拓展课外体育时空,发挥体育特有的功能,引导大学生崇尚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从而真正实现“健康第一“目标.  相似文献   

19.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美、“意”美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形”美是“意”美的物质基础,“意”美通过“形”体现内在意象,两者和谐统一。“意”美是竞技武术套路创新的基础,发展的核心。含有攻防含义的“意”是一切“形”美的生命源泉;“形”的姿势美、节奏美、结构美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美键,是多角度反映“意”美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张燕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44-345,337
随着高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必要趋势,为使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内容与发展相一致。适当的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拓展体育课程的内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但又因为安全问题、宣传力度和科研方面尚处于薄弱地位,这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