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思维方式作为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与高度。在场域型塑、课程固化与工作重复等因素作用下,教师专业发展很容易陷入思维固化。成长型思维的丰富内涵与独特价值,为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思维固化提供了转型基础。策略在于:教师需要检视自身的思维方式,切实意识到成长型思维对专业发展的决定作用;动态地调控思维过程,促使专业发展在成长型思维引领下积极前行;敢于直面思维局限,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以达到新高度;充分发挥思维的预测功能,对专业发展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进行思想交流的地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衡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对知识和观点的掌握,更在于课后的反思和内化。"反思"这一概念源于哲学范畴,随着研究者将其引入教育领域,它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意义。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思维的最好方式是"反思思维",并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师是能够在课程开发和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反思性实践者’。"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是著名教育家斯第多德的教育格言。在斯第多德先生看来,发展思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他说:“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真理,而且要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同样的话:“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要把思维、语言、文字三项一致训练,使之相辅相承。”我们教师就是要利用课堂为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条件,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4.
计算思维作为智能时代的产物不仅影响计算机科学的转型,也正逐步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计算思维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三个阶段,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外关于计算思维研究的梳理,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内容分析等方法,发现计算思维的研究热点聚焦在理论研究、教学应用和教育评估三大维度,重心随发展阶段不断演变并且深化。结合国内外的经验,讨论了计算思维在内容设置、实施策略以及评价等方面对中小学教育的意义。对未来研究提出四点可能的发展方向:明晰计算思维的目标定位,聚焦问题解决;完善计算思维的内容组织,关注跨学科整合;明确计算思维的实施路径,培养创新型教师;厘清计算思维的评价导向,关注外显型测评。  相似文献   

5.
与教育家相比,教育家型教师更适合成为当代教师发展的现实追求。因为教育家型教师是基于教师职业特点而对教师提出的最高要求;更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更利于教师获得教育的成就感;更接近教育教学的本体价值。当代教师要成为教育家型教师,需要做到:深刻洞察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能力;敏锐体验爱之真谛,持续增强爱的情感;潜心不受外部诱惑,不懈践行教育理念;执著守护教育信仰,不断提升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6.
论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型校长是教育转型性发展的时代诉求,这种教育转型性发展既需要教育家型校长,也孕育着教育家型校长。教育家型校长的特质是教育学之眼的拥有者、教育理论的建构者与教育实践的创新者,而三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最终成就着教育家型校长。因此,培育教育学思维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前提,建构独特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关键,而创新教育实践则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标识。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教育家型教师既是教师专业发展边界的突破,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指向。教育家型教师是以教师为主体、发展为取向、培养教育家为目标的优秀教师群体。通过文本分析,明确教育信仰、教师知识、实践能力、发展诉求及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家型教师的必备素养。基于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和必备素养,要成为教育家型教师就要厘正“匠人式”的教师观、强化教师职业认同、唤醒教师生命自觉、培养教师理论自觉以及重视教师缄默知识的传递与创生。  相似文献   

8.
质疑与创新     
程丽萍 《成才之路》2012,(30):82-83
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这种教师主宰课堂的单一的交流形式中,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循规蹈矩地举手,耐心地等待着发言的机会,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无疑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更谈不上享受自主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众所周知,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位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对直觉思维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强调直觉思维对于教育活动的积极作用。文章基于布鲁纳的理论研究,探讨直觉思维对于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意义与培养策略。培养幼儿直觉思维的教育意义:直觉思维是儿童思维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幼儿解决问题;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直觉思维的四种策略:强调幼儿知识的结构化;实施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合理使用直觉思维;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0.
时代的进步,如同一个大的浪潮,在这个浪潮的推动下,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新的改革。教师要学会转变,要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要做到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教学思维要改变,从机械模仿向创造性思维转变;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相辅相成,是一个智慧型教师应该达到的标准。没有理论思维作为依据的实践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而实践中无法实行的理论也是不合理的。教师的实践思维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培养教师的教学情感和专业知识。而教师的理论思维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未来发展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教师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都是不可单独存在的,两者互相依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小学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主要有实践、学习、研究和培养等四种路径。而著名教育家李吉林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经历过这四种路径外,还通过对话学者的路径,打通了教育研究的堵点,实现了理论思维的升华。中小学教师成长为教育家,应当高度重视对话学者的路径,积极依托学术平台,通过多种方式,聚焦教育问题,主动与理论研究者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多维互动,实现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动机;主动探索,促进思维发展;总结深化,提升思维品质.力求让课堂成为思维训练的力场,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反思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晓娟 《教育探索》2004,(10):111-113
关于教师反思的研究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焦点。反思性思维有利于教师自我修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经验品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教师的反思性思维,能够推动和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金苏珍 《考试周刊》2009,(14):20-21
美国心理学家博茨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年重复”。社会思品教师只有跳出教育看教育,善于对自已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才能与时俱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不仅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的思维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的需要。那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反思型的社会思品教师呢?  相似文献   

16.
赫尔巴特是世界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其教育理论的魅力在于: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正式地提出把教育学建设成一门科学,并努力地去实现它;他提出了重视教师的作用,强调"权威与爱"的管理;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等等,其教育理论的缺失在于:过于追求规律,制约了其教育理论发展的空间;否认心理学跟实验的关系,使其理论与科学发展的主流相悖。克服其中的缺憾,使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应当重视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型教师是指具有坚定的教育情怀和信念,独特的本土教育实践模式和理论,并能示范和服务区域教育发展的领导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有一定内在规律性,一般包括坚守、扎根、提升和辐射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注重教师反思性发展的教师教育理论新思潮逐渐形成,反思型教师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作为反思型教师重要品质的反省思维,其理论内涵、发展水平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也成为学界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探究教学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思维型探究教学理论为教师开展动思结合的探究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框架。为探索信息技术赋能思维型探究教学之路,教师以“鸟喙和鸟足”为例,建构融合技术的“五思五学”思维型探究教学模式:精准分析学情,明确思维发展目标,实现“预学明思”;创设具身化情境,激发思维动机,实现“激学导思”;探究合作,提升思维品质,实现“探学辨思”;借助数据分析,跟踪学生思维,实现“展学反思”;虚拟仿真交互,引导迁移应用,实现“拓学创思”。教师以信息技术助力“五思五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做思共生”,可有效促进大单元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单单需要政策的保障、经费的投入、政府的重视,而更为需要的是有大批的教育家型校长,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来办学。培养出一批具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型校长,是社会的期盼,也是时代的呼唤。文章首先分析了教育家型校长的办学特点。其次,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从培育教育学思维;建构独特的教育思想;政府有关单位应该对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予以支持;注重经验分享;胸怀坦荡,做优秀人格的仁者;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等方面就如何促使教育家型校长快速成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