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建设家门口的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文化办学"的发展战略,学校搭建现代学校运转的组织结构,在构建德育一体化课程的同时,致力于"润泽文化"教育哲学和理论体系的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学校通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扎实落地国家课程,建设真实思维课堂,缔造本土完美教室,营建美丽智慧校园,培育全面而个性发展的阳光少年,成功打造出植根于本土的"润泽教育"办学范式.  相似文献   

2.
彭学华 《江西教育》2012,(Z4):56-57
一个好校长,要具备创新发展的思维、管理学校的智慧、凝聚人心的引力;一所好学校,应涵盖立足人本的制度、关注人性的教育、彰显人文的精神。而好校长与好学校之间的延绵内涵,就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优质教师队伍。我们以"知行并进、德艺双馨"为教师发展目标,全力构建着眼于教师综合素养提高的新型教研体系,与教师合心、合作、合力,激发梦想,激扬个性,激励成长。  相似文献   

3.
“校本研究制度”的出现,是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对现有教育制度的一种改造和创新,是对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内涵的重新定位,它为教师专业化、校长职业化以及打造学校优质教育文化品牌,提供了个性化本土化发展的土壤和环境。让教师在研究中寻找教育智慧,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是其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金山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金山人提出了以“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加快建设金山区现代化步伐,建设充满智慧的金山教育”的教育目标,绘就了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智慧的金山教育的蓝图。优质的教育需要科学发展的理念,需要依托科研的力量。借助金山教育的大好背景,借助充满智慧的教育改革浪潮,金山教育界再树创举——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于2006年6月22日成立了!她是以石化城区历史最久远的、有着丰富文化底蕴,以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和学科教育特色见长的原石化四中为基础,注入区教师进修学院强大的教育科研力量,充分利用两校的…  相似文献   

5.
每所成功的学校都会有自己独具魅力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核心内容则是教研文化。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校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成了建设学校文化、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提供怎样的平台和支持?如何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在反思中得到成长?如何引领教师投身教育实践,形成正确的教师价值观?这些便是学校教育教研文化的基本内涵。在校长的引领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经过多年的实践,甘泉外国语中学形成了以"思想、激情、智慧、创新"为核心理念的甘泉教研文化。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28-29日,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站在井冈山学校举办了教师培训班。培训班上。江西师范大学教授谢翌博士,结合井冈山学校的实际,重点讲授了优质课堂的内涵和课程智慧、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校文化建设。另外.在培训期间。召开了初中教师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辽宁教育》2012,(15):2+97-98
传承文化内涵发展六纬路小学地处抗美援朝的英雄城市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地带,建于1962年,现有教师111人、学生2400余人。多年以来,学校始终发挥文化立校的巨大功能,按照"书香启智、文化育人"、"用智慧创造智慧,为学生成长奠基,让生命流光溢彩"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办学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幸福成长"的办学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起个性鲜明且体现时代特征的六纬路学校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式建  相似文献   

8.
唐琪 《人民教育》2021,(3):122-126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进,蚌埠市作为皖北地区中心城市与淮河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为落实教育信息化要求、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蚌埠市围绕"智慧学校建设"以及"因材施教提升"两大工程发力,完成了全市六区三县6929个智慧课堂的建设与应用,覆盖全市875所学校、2万余名教师、39万余名学生。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12日,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国务院参事、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当选理事长。该会由北京市小学校、基础教育科研机构、校长教师培训机构和对小学教育研究有造诣的个人自愿组成,是北京市教育学会的二级机构,会刊为《北京小学教育研究》。该会将在以下领域开展活动:(1)理论研究。研究会将重点对优秀校长与优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内涵发展等专题进行理论探索,就优质小学建设的内涵,优秀小学校长专业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以创建现代化教育品质学校为目标,20年来坚守"智慧教育"的办学理念,倡导"大家一起学",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实践,现已成长为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学校建构了以"向上"为核心的学校精神力系统,积淀了"项目驿站"的研究文化,建设了以"与伙伴携手,与风格同行"为愿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形塑着博爱、儒雅、智慧  相似文献   

11.
内涵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学校内涵的提升就没有教育质量的跨越。《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学校应"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可以说,一所学校要办出特色,形成品牌,打造魅力校园,就必须注重内涵发展。一、教师成长:要事业成就也要职业幸福渴望成功,是每一个教师都具有的职业追  相似文献   

12.
"强师固本"是南通教育加强队伍建设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它基于南通教育人对教师地位、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教师在"文明延续、文化传承,学生成长、民族复兴,学校进步、区域发展,服务全局、贡献力量"四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强师固本"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即始终坚持"系好扣子"——注重培塑价值观,引领教师修德精业;始终坚持"夯实里子"——注重内涵建设,通过机制创新夯实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基础;始终坚持"褒有面子"——通过树地位、搭平台、提待遇,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还需要从创新师德养成教育、拓宽教师成长通道、提高教师经济地位几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师》2015,(2):97
<正>教育学部培训学院依托国家级培训机构——教育部小学校长培圳中心、教育部华北教肓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是职后国家级校长和教师人才培训基地。学院秉承"卓越、仁爱、和谐、有为"的院风,致力将学院建设成教育管理干部、校长、教师专业成长的家园,使学院成为卓越管理者和名师名校长成长的摇篮,教育知识生产与转化的孵化器,中国教育干部专业发展与培训政難循库,教育培训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创新者,教肓智慧共享及中外教  相似文献   

14.
"抓规范管理,树行业形象,办优质教育"是吉林省前郭县教育局明确提出的总体工作目标,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是实现工作目标的关键,是优育人才的重要保证。下面从两个建设方面谈谈学校内涵发展的思维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2004年6月13日至14日,由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办的"优质学校建设新视野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与会者就优质学校的内涵、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实践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1 优质学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以培养懂礼、乐学、健康、创新的阳光学生,打造充满爱与智慧的阳光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有特色、重内涵、各界满意度高的优质城市学校为办学目标。学校秉承"营造自由灵动的发展空间,享受幸福成长的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以"诚信做人、恒心治学"为校训,以"求是求新"为校风,以"激趣激思"为教风,以"自探自得"为学风,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智慧是教师追求并践行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的教育境界,是促使教学功能从"知识"到"智慧"转化以及从"智慧"到"成人"转化的桥梁。教师教育智慧又是一个内涵丰富、和谐互补的完整系统,倘若把教师教育智慧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对学生的爱就是智慧之树滋生的土壤,广博的知识就是为其输送水和无机盐的根系,宝贵的实践经验就是支撑其巍峨身躯的枝干,勤奋的教学反思则是那能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茂盛绿叶。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评估以来,校际间的硬件建设趋于均衡,各学校的办学重心由规模发展逐渐转向内涵发展.内涵发展是追求质量的发展,强调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挖掘师生潜力.学校的内涵发展应包括: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升、学校的文化建设等.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教师强则学校强,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下面仅结合笔者工作经历,谈谈如何使教师成长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二级学院的活力关系着整个高校的活力.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的角度看,激发学院活力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管理重心下移助推学院自主发展,二是重视绩效助推学院内涵建设,三是尊道敬学助推教师成长.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学院活力激发和管理创新,必须遵循教育和管理的基本规律、原则和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以内涵建设为根本,提高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