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管家理论从大股东与经理人间信任的角度给出企业不同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解释。认为给予经理人足够的信任,能使其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去创新,以应对激烈的市场变化,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结合现有信任和技术创新选择文献,考察大股东对经理人的两种不同信任方式(情感型信任和认知型信任)在经理人创新动力调节下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得出:(1)大股东与经理人间的情感信任与突变创新选择呈倒U型关系;(2)大股东与经理人间的认知型信任促进渐进创新的选择;(3)经理人创新动力正向调节认知信任和渐进创新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现有研究考察大股东参与度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揭示不同企业文化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差异。此外,探究大股东与经理人间信任对大股东参与度,及进一步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运用182家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参与度负向影响自主创新;信任程度与大股东参与度间存在U型关系;大股东参与度中介信任程度与自主创新间的倒U型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官僚型文化可以弱化大股东参与度对自主创新的负向影响,论证了官僚型文化对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有研究关于信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正向和倒U两种不同结论.为揭开不一致的原因,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在位贡献理论将信任区分为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以减小信任内涵的位移,并引入机会主义行为和内部地位感知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不同类型信任对创新绩效的差异影响.基于257份企业数据,回归结果表明,认知型信任与创新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机会主义行为在此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情感型信任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内部地位感知在此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证明未能区分信任类型是造成信任研究结论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下,知识分享已经成为组织建立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虽然已有研究关注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对于组织知识分享的影响,但其途径和作用机制,特别是信任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却鲜有实证研究。研究了变革型领导与组织知识分享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与组织知识分享是正相关关系,其中,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在两者间起着相反的中介作用,情感信任促进知识分享,而认知信任则阻碍知识分享。研究结果提示,管理者除了应对自身领导行为进行有效调适和鼓励知识分享的制度建设外,在团队人员配置和团队建设方面也要更关注情感信任对于知识分享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建君  马婷 《科学学研究》2009,27(3):466-472
 通过构建概念模型,探讨情感型信任、认知型信任与企业创新投入及创新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将组织特性,包括组织文化类型和组织成长阶段作为调节变量考察二者对信任和创新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最后探讨人口统计学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教育背景对不同维度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情感型信任将促使企业更多的选择突变创新,且集体主义文化将加强信任与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间关系的不稳定严重削弱创新输出。本文研究技术创新网络惯例不同维度通过信任对关系稳定的影响,并利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对290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技术创新网络中,合作创新行为默契正向影响关系稳定,适度的创新网络规范共识促进了企业间的关系稳定;合作创新行为默契有利于情感信任的提高,创新网络规范共识有利于信任水平的提高;信任在技术创新网络惯例与关系稳定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授权型领导影响知识型员工创新的信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权型领导是领导对员工信任基础上所作出的管理决策和领导方式,并影响到员工创新行为。本文研究授权型领导如何通过影响知识型员工的两种信任,并进一步影响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中间信任机制,以及组织支持感在该机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配对调研和数据收集与处理,实证研究发现,授权型领导能够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对领导产生的基于情感的信任和基于认知的信任,并最终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行为,组织支持感正向调节授权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基于情感的信任和基于认知的信任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凌鸿程  孙怡龙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912-1920
社会信任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2008-201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社会信任是否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说明社会信任可以通过企业创新影响经济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社会信任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在于,社会信任不仅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积极作用,还可以弥补正式制度创新激励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对于理解社会信任等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乃至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丹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18,39(6):103-111
本研究基于双边层次,构建企业间关系状态,企业间信任,技术创新模式以及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327份来自国内制造及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问卷,采用多元回归的检验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关系公平性、持久性带来更多的经济型信任,并通过其正向影响合作创新绩效;而关系强揭示了双边关系质量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匹配关系,为多维度带来更多的情感型信任,且通过它正向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经济型信任与突破式创新的协同作用更有利于合作创新绩效的提升;而情感型信任与渐进式创新的协同作用更有利于合作创新绩效的提升。本研究明确了双边关系质量的状态维度和内容维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合作关系特征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延展性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信任、感知风险和创新开放度理论为基础,构建影响中小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的概念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予以论证。以324家宁波中小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信任(认知信任、情感信任)对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对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供应商信任与科技服务感知风险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且情感信任维度相关性更高;创新开放度对供应商情感信任、感知风险与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陈文春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148-151,168
团队是高科技企业构建其竞争优势的关键子系统,团队知识整合是组织知识管理与创新的重要环节,如何促进团队层面的知识整合是高科技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对我国高科技企业中93个工作团队进行施测。研究结果显示:在高科技企业团队中,认知信任对系统式整合的影响更显著,情感信任对协调式整合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结论对高科技企业团队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戴万亮  苏琳  杨皎平 《科研管理》2020,41(12):246-256
团队创新已成为组织创新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如何激发团队成员创新行为成为企业创新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以知识分享为中介变量,以团队层次的同事间信任为调节变量,构建跨层次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心理所有权影响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以51个高技术企业项目团队的392名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Mplus7.4软件进行统计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所有权积极影响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知识分享在心理所有权与创新行为关系中扮演中介效应;团队层次的同事间信任在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加强对团队成员创新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的了解,也为管理者通过营造“家”的感觉激发团队成员实施更多创新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奕林  尹贻林 《科研管理》2019,40(3):197-208
发承包双方间的信任关系及合同柔性作为关系治理与合同治理的核心,被视为工程项目管理绩效保障的重要因素。然而,信任、合同柔性作为多维度概念,其深层影响关系并未得到充分解释。本文从信任、合同柔性以及项目管理绩效相互作用剖析入手,构建信任、合同柔性、项目管理绩效结构模型,并依据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诚信信任与能力信任正向影响合同柔性,且正向影响项目管理绩效。制度信任与合同柔性及项目管理绩效的关系并不显著。合同柔性的使用与项目管理绩效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While open innovation provides a new paradigm to sustain a firm’s competitive advantage, opening up to external knowledge also entails substantial risks of appropriation and opportunism. Building on this “open paradox” framework,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societal trust—a key aspect of informal cultural norms—serves a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in improving relational governance among partners, thereby leading to better collaborative outcomes. Using a novel panel data on co-owned patents across 29 countries, we show that firms in high trust countries are able to produce a higher level of joint output (i.e., co-owned patents). This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when perceived opportunism is higher (i.e., firms in high-tech industries, or in countries with less disclosure transparency), and when formal contracts are less enforceable (i.e., in countries with relatively weak legal systems). We further show that open innovation is the channel through which societal trust promotes innovative efficiency. Overall, our study establishes societal trust as a key factor in infl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open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5.
曲刚  路鑫  王琦 《科研管理》2022,43(4):177-184
创新团队中,成员的交互记忆系统反映了团队成员基于对彼此掌握的知识的认知而形成的分工协作机制,对于团队的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而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与网络嵌入特征则是构成了影响交互记忆系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探讨交互记忆系统对创新团队绩效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信任不对称对交互记忆系统的影响机制,并考虑了以团队及成员的网络嵌入特征表现出的在其中的边界效应。本文选择某高校学生组成的移动应用软件项目设计团队开展实验研究。研究发现:首先,交互记忆系统对创新团队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作用机制可归纳为团队创造力提升、任务效率改善提高和成员满意度改善三条路径;其次,信任不对称不利于交互记忆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信任不对称会触发团队成员的知识隐藏行为,不利于对彼此知识的识别、检索和协调,阻碍交互记忆系统的有效运行;再者,成员之间的社会网络具有显著的边界效应。网络中心性能够显著削弱信任不对称对交互记忆系统的抑制作用,但同时降低了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绩效的积极贡献。本文研究结论不仅能够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拓展了创新团队绩效驱动机制的相关研究,还有利于从网络嵌入视角揭示了交互记忆系统驱动创新团队绩效的边界条件,对于提升团队和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任关系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信任行为的动态演变性,应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基于有限理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信任关系演化博弈模型,深入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信任关系。研究表明,产学研协同创新信任关系包含多重均衡结果;博弈双方相互信任的概率与协同收益正相关,与创新资源投入、投机收益负相关,与吸收因子无关;存在着最佳的协同收益分配比例,使博弈双方相互信任的可能性最大化;政府加强对创新资源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逄键涛  温珂 《科研管理》2017,38(1):12-20
主动性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是创新微观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均未探讨其作用机制。文章基于认知-动机理论,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企业247名员工为被试样本,对员工创新行为(EIB)、主动性人格(PP)、创新自我效能感(ISE)、创新结果预期(IOE)4个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究了主动性人格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上4个变量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P通过ISE和IOE的多重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