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不交作业,这是每位教师经常遇见的事。每年新学期接到一个新班,我总是期待学生们都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课代表每次能收齐如数的作业。然而,我的期待总是落空。今年也不例外,第一次的语文作业就有四名同学没交,他们有的是“忘”在了家里,有的是“找不着”了,有的是“忘了”写了……面对这些不写作业的同学,我真的很头痛,我曾经发过火,我也让课代表看着他们补过作业,有时甚至把他们叫到办公室里补作业,可不管我用什么办法,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仍时常出现。于是,我尝试着在家庭作业本上给学生写评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完成作业、不交作业的现…  相似文献   

2.
我班有一位十分调皮的学生,父母、老师、同学对他都“头痛”。在教室里,他总是停不下来,上课打断老师讲话,下课捣乱同学做作业,还经常骂人打架,自己的作业通常写不完,而且交作业也不积极。  相似文献   

3.
高二上学期开始学习议论文写作了。第一单元是“议论要有理有据”,在讲了基本要求之后,我布置了四个题目,投石问路。结果收上来的作文很不如意: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议论文怎样写,表现在行文上,就是从头到尾架空分析,在人所共知的道理上反复絮叨,完全没有层次感:有的同学虽然能举出一两个事例,但总是“长篇大论”,不会在例子的阐释中有论证,  相似文献   

4.
解志斌 《辅导员》2014,(6):27-28
“解老师,咱们班的师某某同学在课堂上不但不听讲,还总是捅前边的同学,也不让前边的女同学听讲……”英语老师怒气冲冲地来告状。“解老师,咱们班的王某某同学不管我怎么说就是不写科学作业。”科学老师也气呼呼地来告状了。唉,其实,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又何尝不是变化多多呢!  相似文献   

5.
惊喜的发现     
正拿出部分优秀美术作业,在全班展示,然后让学生说出优点,这是许多美术老师讲评作业的惯用方法,我也一样。可我发现,每次这么做的时候,被展示作业的同学脸上,总是写满惊喜和激动,那种自豪感和成功的喜悦常常感染着我,但其他同学就不同了:有的心平气和,能说上几句作品的优点;有的眼睛茫然,眼神中分明是一种失落;还有的不以为然,甚至对优秀作业嗤之以鼻,让我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6.
崔静 《班主任》2009,(10):62-62
上小学时,老师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小心我给你家长打电话”。我对老师这种“恐吓”总是很害怕,我知道自己的表现:上课爱做小动作,和同学打架,不写作业……用老师的话说,我就是那种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7.
事例一 :自习课上 ,我为学生搭设了自己设计作业的舞台 ,以“今天我出题”为主题开展作业设计及作业展示的系列活动。在学习了《古代英雄的石像》一课之后 ,我启发学生说 :“这篇童话写得生动而又耐人寻味 ,我想每个同学肯定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或领悟 ,谁愿意将你的想法以作业形式展示出来呢 ?老师期待着你们新颖作业成果的诞生 !”听了这样的非指令 ,可以自觉自愿完成的带有启发性的作业 ,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了 ,纷纷查找资料并动手操作。在“今天我出题”作业展示课上 ,同学们各显其能 ,有的自己做雕刻家 ,用各色彩泥雕刻了一个生动而又形象…  相似文献   

8.
翟晓芳 《河南教育》2005,(10):45-45
昨天布置了一篇短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做文后的几道题。今天上午一上课我就问:“完成作业的同学请举手。”“刷”,全举手了,我很高兴。又问:“谁能说说短文写了什么?”这回和刚才完全反了,全班学生竞没有一个人举手。我疑惑了:“你们不知短文写什么,怎么做的题?”“我是抄的答案。”一个同学大声回答。  相似文献   

9.
作文评语中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赠言给学生在学生的日记、作文上,有时我即兴写上一两句话,把它赠给学生。比起正规的评语来,它具有更自由、更灵活的特点,虽然不是长篇大论,却似乎更能在学生心灵中留下痕迹,多数赠言我是随手写来,写后就忘。下面几例是我印象较深的。A同学的作文没写完就交上来,我没有给他不及格,也没批“重做”,而是这样写道:“内心稍有不安吧?如果有,我就不感到失望,而且可以有所期待……”简单的一句话,想不到这个学生此后的作文就及时上交且认真多了。内容贫乏是B同学的老毛病,两节作文课也只能“挤”出半张纸的作文。一次我在他作…  相似文献   

10.
学生打的“小报告”,老师首先应该重视。因为“小报告”可能涉及到“大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上街去网吧玩电子游戏或聊天。有的学生抄袭同学的作业或花钱请同学写作业.有的学生在教室或寝室偷拿别人的东西等等。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如果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不仅会打击打“小报告”的同学给老师反映情况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犯错误的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向着不良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其后果不言而喻。只有把学生不好的苗头、不良的倾向扼杀于摇篮中。才有利于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才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评价改革,大力提倡“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随着我校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尝试着在学生作业批阅栏中留出了师生留言栏(如下图)。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可以针对本节课、本次作业或近阶段情况,写下自己的评价、感受。经过实践,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对自己进行评价:有的写自己的课堂表现,有的写作业的体会,也有的写自己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等。老师则以高度的赞扬,热情的激励,殷切的期待回应学生。  相似文献   

12.
巧批作业     
在批改数学作业时,对学生做错的题目,以往我常用的是简单的方法,打“×”并写上“订正”二字。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越采越感到这种方法的弊端:打“×”,学生看了不高兴,特别是后进生的“×”多了,容易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进步的信心,有的甚至引起反感,破船当着烂船划,哪里还会去思考错在什么地方?在订正的,有的学生还会把别的同学的作业本享来照抄一遍,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能真正达到作业练习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我感到有必要改一改这“习以为常”的做法,要后发学生自己改正错题的答案。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对于难度小的错题,…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曾经给无数教育工作者以启迪。在多年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罗森塔尔效应”带给我一次又一次惊喜。巧用小评语,加强了我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在我的期待中主动求知,快乐成长。一个文静、内向、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交上工工整整的作业,我写上“批改你的作业是老师的享受,老师更期望听到你课堂上的精彩发言。”第二天,她就高高举起了手,积极参与课中讨论。一个聪明的小男孩课堂上表现相当活跃,就是作业不尽如人意,我在他的作业后面写上“聪明的你一定能把作业做得更好。”终于他交上了整整齐齐的作业。一个从不举手的学…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作业中都错用“末”和“未”。我采用让学生多次读、写的方法来使他们牢记,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他们当时是记住了,但下一次的作业中又分不清了。我决定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区别这两个字。在一节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末”和“未”,接着说:“同学们,这对双胞胎长得太像了,我总是分不清它们,下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帮老师辨别一下它们。”这下课堂可热闹极了,学生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小声讨论,有的指手画脚。终于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是这样记的:‘周末短,未来长’。”我请他解释。“老师,‘末’下面一横短,我就…  相似文献   

15.
在批改语文作业时,发现有些好同学字迹工工整整,漂亮极了!我经常会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一个“优”,还要加上五角星“☆”表示赞赏与表扬。有的同学得到了一颗五角星,有的同学得到了两颗、三颗五角星,以此来划分每个同学的作业认真程度。可也有  相似文献   

16.
我常常喜欢在学生的作业、作文和生活札记上写几句有感而发的话,作为给学生的赠言。比起通常的评语来,它们是自由灵活的随笔。虽然抒写的是些内心感受、当时所想,似乎却更能在学生心灵中留下痕迹。 有位学生第一次交作业就没有做完。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写道:“内心稍有不安吗?如果有,我就不感到失望,而且可以有所期待。”这个学生的作业。此以后就非常认真。后来他说,每做作业时,都像是能感受到我那期待的目光。 有位资质聪慧、性格内向的女孩,在生活中遇到一点意外的打击,变得有些消沉。我在她的札记上写道:“在台风和暴雨肆虐…  相似文献   

17.
刘正平 《教书育人》2004,(10):45-45
期中考试后,学生们都写了个人学习总结,高某某同学在总结后附上一份对我的意见,“刘老师,我觉得你不喜欢我,讨厌我。有两次,我和张某(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一起,你看我时眼神很冷淡,不像看他时那么亲切柔和……”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在班会上,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老师应该怎样留作业?一个平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发言了:"老师,您平时教的生字,我在课上就记住了.可我的字总写不好看,我能不能不抄生字,自己练练字?"经他一说,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想少抄生字多练口算;有的却想多练朗读;还有几个同学要挤出时间写观察日记……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和期待老师认可的目光,我感动了--八九岁的孩子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呀!  相似文献   

19.
冯珊珊哭得好伤心,几个同学过来劝她,有的说:“珊珊,别哭了,我也漏写过作业。”也有的说:“女孩子就爱哭,咱们班谁没忘过写家庭作业呀!”  相似文献   

20.
小书痴     
黄若馨 《红领巾》2007,(12):13-13
“耶”,随着同学们的欢呼声。活动课开始了。有的同学写作业,有的玩游戏,只有我拿着刚发的《红领巾》,选了一个凉爽的地方,静静地看着。微风阵阵,鸟鸣清脆,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妙了。繁多的作业,没写完的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