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福泉 《兰台世界》2005,(10):68-69
“石室金匮玉版”一语,主要见于下列文献资料:《尚书·金藤》“: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孔安国传:“为请命之书,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之。”孔颖达疏“:武王有疾,周公作策书告神,请代死。事毕,纳书于金藤之匮,遂作《金藤》。……藏之于匮,缄之以金,若今钉鍱之不欲人开也。郑云‘:凡藏秘书,藏之于匮,必以金缄其表。’是秘密之书,皆藏于匮。非周公始造此匮,独藏此书也。”《韩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周恶贤者之得志也,故予费仲。”《史记·太史公自序》“:卒三岁…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释"右"为"言不足以左,□手助之."俗字作"佑";释"左"为"手相左助也."俗字作"佐"[1].<易·泰>云:"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孔颖达疏:"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  相似文献   

3.
"瑴"与"(瑴)"一笔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 "瑴"音jué,双玉谓之瑴.<说文解字·玨部>注曰:"瑴,玨或从(嗀)."<左传·庄公十八年>中云:"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瑴、马三匹,非礼也."晋杜预注日:"双玉为瑴."唐陆德明释文:"瑴音角.字又作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青云>云:"二玉相合曰瑴,此玉常合生故也."<国语·鲁语上>:"(僖)公悦,行玉二十瑴,乃免卫侯."三国吴韦昭注:"双玉曰瑴."  相似文献   

4.
"方兴未艾"的意思是正在兴起,一时不会终止(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处在兴旺发达或蓬勃发展的阶段.宋·陆佃<陶山集·大学案问>:"大学之道,方兴未艾也,士之来学者,盖已千数."冰心<十亿人民的心愿>:"我们的友谊,源远流长;我们的事业,方兴未艾."郭沫若<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甲骨文字的研究,是方兴未艾的一种学问."也作"方昌未艾""方盛未艾"."兴""昌""盛"都是兴旺、昌盛的意思.这是一条褒义成语,不能用于贬义.  相似文献   

5.
"无所不为"语出<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日:"无所不至者,言其邪媚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事不干的,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如<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儒林外史>四六回:"他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酒的故乡,传说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据<太平御览>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哀兵"不等于败军、弱旅 "哀兵必胜"语出<老子>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现在通行的王弼本"若"作"加",误,当据傅奕本、敦煌本及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德经>改.一说,"加"系"如"字之误.  相似文献   

8.
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此记载说明我国饮茶之历史始于神农时期,但后人对此说多有质疑,如刘源长<茶史>卷一云:"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但多非史实.  相似文献   

9.
"名噪一时",意思是名声在一个时期内广为流传(噪:众口传扬).例如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国师阅文偶误>:"犹忆戊子春,娄上王辰玉、松江董元宰入都,名噪一时."晚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科场>:"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母国政<海滩上的石子>:"参加演出的,都是北京各专业乐团里名噪一时的独唱演员."  相似文献   

10.
"应运而生"语出唐·王勃<益州父子庙碑>:"大哉神圣,与时回薄,应运而生,继天而作."意思是顺应天命而降生.如<红楼梦>第二回:"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治世,劫生危世."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第一回:"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生,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今指顺应客观形势、时代潮流而产生或出现.  相似文献   

11.
"严阵以待"意思是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迎击来犯的敌人(严:严整,这里是"使严整"的意思).语出<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三年>:"赤眉馀众东向宜阳.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陈(同‘阵')以待之."例如<明史·成祖纪二>:"六月甲辰,阿鲁台伪降,命诸将严阵以待,果悉众来犯."吴伯箫<响堂铺>:"以一团埋伏在响堂铺迤东神头河南的西岸,封锁消息,严阵以待."李国文<月食>:"那股偷袭的匪徒,看到这支严阵以待的队伍,犹豫了一阵以后,别转马头跑了."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黄庭坚,号山谷,所以,历代多称"黄山谷".其取号"山谷"的原因,有如下一些记载.<宋史>卷四百四十四<黄庭坚传>云:"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林泉之盛,因自号山谷道人云."此说当本自<豫章先生传>:"公尝游潜皖,乐山谷寺石牛洞之林泉,因自号山谷老人,天下皆称山谷而不名字之,以配东坡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女报>2008年1月16日,在题为<善意有时也会伤着孩子>一文中写道:"在学习上下工夫请家教,孰不知,这很可能是情绪反应的结果." <检查日报>2008年1月10日,在<气定则心定>的文章中说:"孰不知,搞建筑工程,是要有资格证,许可证及相关手续的." <华声报>2008年1月8日在<误食毒蘑菇南非两华人严重中毒抢救无效死亡>的报道写道:"孰不知,他们当天采集的野蘑菇毒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14.
"笈"不同"籍"     
<三湘都市报>2006年3月10日A10版<传奇天门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鬼谷子还在天门山创立了闻名天下的‘鬼谷神功',并著有武林秘笈<天门三十六量天尺>."连小学生也会发现,句中的"笈"应是"籍".  相似文献   

15.
不要把"守株待兔"当成"守X待Y" "守株待兔"语本<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相似文献   

16.
编辑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诚 《编辑之友》2001,(1):55-56
著名学者舒芜在<文汇读书周报>(1996--04-06)发表了一篇题为<那不是我的文章>的文章.原委如下:作者应<炎黄春秋>之约写的<"五四"时期的周作人>一文,原稿一万字,刊登时是六千字."既有大删,必有大改".作者仅举开头和结尾两处谬误.一是原稿开头对周到北京的时间和相关事件交待得一清二楚,编辑却篡改了事实还滥加了不恰当的字词;二是原文结尾处对有人为周翻案之说作了辨驳,表明了作者的看法态度,编辑却大笔一挥不负责任地删去.  相似文献   

17.
还记得<红高粱模特队>里的"小辣椒"么?明澈的双眸,诠释生活中的万种风情.对,她就是那个<大姑娘美>的<关东女人>:有"小辣椒"的火辣;有<葡萄架下>的柔韧;有<节日金钹>的喜兴.她舞动异域的风景,掀起亮丽的骤风.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前世所遗珍宝为数众多,历代士大夫阶层皆有赏玩古董之雅好.西晋张华"曾收藏天下奇秘","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宋代欧阳修撰成<考古录>,"辑三代鼎彝,长而明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也嗜古成癖.著名的<金石录>就是在对古器物:把玩咀嚼"中写成的.记述南宋杭州土俗民风的<都城纪胜>一书"诸行"中,出现专门买卖"骨董"的商市,"如七谓之'骨董行',浴堂谓之'香水行'是也."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清朝最伟大的史学理论家和方志学家.梁启超对其评价甚高,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会稽有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学识在刘知几、郑樵上."[1]然而章学诚生不逢时,正当考据学盛行的乾嘉时代,其所主张"史意"之说遂隐而不显,故梁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又说:章学诚之学不为时人认同,是"清代史学之耻也."  相似文献   

20.
在商人的天命观与周公的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天命观之间有两个重要思想环节,即武王的天命观与周公的早期天命观.武王的天命观主要由三项内容组成:天命是朝代兴替的主宰,天命是行政治国的依据,天命是永保统治的前提.武王的天命观与商人较为接近,而与周公的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天命观有较大距离.周公的早期天命观与武王天命观、商人天命观大致相同,敬畏天命,迷信占卜.由于在思想斗争中受到殷遗民假借天命的反制,加以对文王未竟事业的责任感,周公对天命进行了深入思考,最终完成了对武王天命观与自己早期天命观的超越,形成了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成熟天命观.由于天命观中包括了道德观、人生观、历史观,周公的成熟天命观实际上已经是探讨社会运行规律的天道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