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题根据青少年的生理机能特点和运动项目特点,对5名受训的青少年运动员定期测定Vo_(2max)PWC170,血红蛋白,血清睾酮,心腔大小(Dd),心壁厚度(WTd)及其比值(WTd/Dd)等生理生化指标,评定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的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旨在有序地安排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训练,科学地控制训练量与强度,并采用有效的恢复措施,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并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气体代谢同步联合踏车运动试验测定22名划船运动员和18名自行车运动员心脏形态和机能、VO_2max、AT及通气功能等指标并比较其间的相互关系,对其中7名划船运动员和6名自行车运动员作11个月专项训练纵向观察,应用肌力测试和乳酸分析了等长力量训练对心脏和摄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强度大的力量训练不利于心功能和有氧能力的增长;心功能、肺功能、VO_2max和无氧阈间有一定相关,但由于个体差异较大,这些相关主要表现在自身运动过程之中,而无氧阈前后的定量负荷时个体间比较,相关较低。训练专一性对各项指标间的互相关系无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82年底,我们对部份运动员做了心输出量测定,目的是为了探索气功对运动后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消除运动疲劳的作用。现将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1、测试对象: 九名运动员:男5名、女4名。年龄从13岁~19岁,平均16.6岁。从事专业运动训练1~3.5年,平均2.2年。运动员等级:1级1名,2级7名,3级1名。运动专业:举重5人、田径2人、划船2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2名篮球专项运动员进行12周的运动视力训练,检测训练前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受试者与训练前相比,运动视力水平以及行进间投篮命中率、传球成功率、篮板球成功率、抢断球成功率均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视力水平,应重视篮球运动员运动视力的专项训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2名二级男子标枪运动员进行3种不同类型的运动训练后,分别测定运动后及恢复期间血清酶和尿素氮。探讨各指标在不同训练方式、不同恢复期间的变化情况,从而为科学训练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30名二级男子篮球运动员进行三种不同类型的运动训练,分别测定运动后及恢复期间血清酶和尿素氮。探讨各指标在不同训练方式、不同恢复期间的变化情况,从而为科学训练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体操运动员肩关节肌肉力量,采用美国研制的CyBex-6000型测力仪,对我国17名女子体操运动员右肩关节进行屈伸肌群的等动向心收缩测试(60°/s、240°/s)。受试者包括国际健将级4名、国家健将级6名和国家一级7名。比较受试者的肌力水平表明,运动水平高的运动员肩关节肌肉力量较高。本研究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运动员肩关节屈伸肌群的基础数据,为体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及康复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通过对篮球战术思维计算模拟程序的研制,然后以微机为测试部件对110名中国甲级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战术思维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组间运动级别、训练程度不同,其战术思维总体水平也不同;②篮球运动员的战术思维优于非篮球专业运动员;③各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的战术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④运动级别、训练程度和场上位置分工的不同,战术思维的进程是有差异的;⑤战术思维的发展与人的年龄增长和训练年限的增加没有对应的直线关系。结果提示:计算机用以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女子举重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期间,着重通过影响血液循环效率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因素入手,采用先进的HP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技术对23名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心率、血压、每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肌收缩性能、心脏形态结构等心血管机能参数及心电变化进行了密切监控,确保了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以良好的心血管机能状态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研究发现,女子举重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明显区别于耐力项目运动员,主要表现在:心率偏高,心率储备不高;心电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耐力项目,心律失常类型主要有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和心肌缺血,均为常见的运动性心律失常,不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心脏壁厚度和心腔大小均为正常水平,无心脏肥大形成.对运动员伤病的追踪调查发现,女子举重运动员伤病主要为肌肉损伤、腰椎间盘突出及左肩峰下滑囊炎,伤病部位主要为在腰和肩部.研究发现,女子举重运动员腰部、臀部及膝关节的发病率较以前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CFOCS-Ⅳ型心血管功能检测仪对12名一级以上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自行车功率仪做递增负荷间歇运动时的心泵功能、血管功能和微循环共24个指标进行同步观察,得到运动中的各项指标的量化变化,为运动员选材评定训练效果和制定运动训练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CFOCS-Ⅳ型心血管功能检测仪对12名一级以上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自行车功率仪做递增负荷间歇运动时的心泵功能、血管功能和微循环共24个指标进行同步观察,得到运动中的各项指标的量化变化,为运动员选材评定训练效果和制定运动训练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连续四年对72名不同技术等级的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多生理指标的跟踪测试,用电子计算机和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中长跑运动员安静状况下的机能状态、运动能力、心肺功能恢复能力综合评定的数学模型和运动员选材的模式,并集中一年多的时间对170余人次运动员结合训练和比赛进行了验证和应用,在训练实践中收到了效益,受到了教练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全面评定人的个性特点,是反映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方面。其中家庭、学校班级和运动集体对人的个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可以作为评定教学训练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对23名游泳运动员、17名排球运动员、22名手球运动员、20名篮球运动员和18  相似文献   

14.
正在发育的少年长跑运动员其最大摄氧量要比无训练的同龄儿童高20%—30%。但这些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否受最大摄氧量以及其它因素的限制,至今仍鲜为人知。芬兰学者S·桑德堡等人对少年长跑运动员(男性,12—16岁)和同龄的一般少年儿童进行了观察对比。他们将受试者分成两组:运动员组为34名长跑运动员,训练年限为2—5年。另一组为一般少年儿童组,56名。两组的身高与体重都无显著性差异,但运动员组的体脂百分比较低,安静时心率较低。年龄为16岁的少年,后两个指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16岁的少年运动员其心容积的绝对值以及相对值(心容积与体表面积的比值)均大于一般儿童组。肺活量、时间肺活量以及最大通  相似文献   

15.
肢体间不对称是当前国际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梳理国际权威研究成果,厘清肢体间不对称的概念和内涵,探究肢体间不对称与运动表现的关系、肢体不对称的评估方式、肢体间不对称的干预方法。主要结论:第一,肢体间不对称主要是指身体左右两侧肢体结构、动作模式、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的差异;第二,肢体间不对称直接影响爆发力输出、多向速度、离心-向心能力、平衡能力,潜在影响运动经济性、动作模式及专项运动技能的发挥;第三,肢体间不对称的干预方式为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双侧和单侧)、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核心区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建议在训练实践中应将肢体不对称与基础力量、爆发力等测评结合起来,以优化精英运动员的评估体系;应对运动员的肢体间不对称进行持续的动态监控,探索肢体间不对称与多种运动能力、神经肌肉疲劳等多种能力的交互影响,为调控训练计划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16.
步法是乒乓球运动的技术基础,可以说也是乒乓球运动的灵魂。本文通过对15名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男9人,女6 人,平均年龄12岁,训练年限4 年)进行身体素质和步法的训练进行了总结,为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 短道速滑的运动伤病问题已成为困扰运动训练和影响运动成绩的原因之一。本文对吉林省体工队、长春市体工队、白城市体工队及黑龙江省部分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伤病进行了调查研究(男运动员23名,女运动员30名,平均训练年限5—6年;健将级30名,一级23名),统计了近3年内发生在训练和比  相似文献   

18.
锻炼使人长寿,运动使人健康,这已是人所共知的普通常识,运动训练对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人的心血管系统作用更是非同一般。国外研究表明,心脏的容积按照训练刺激的数量、时间和强度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东德曾将52名女子运动员——其中有800米跑、手球、滑雪、游泳、短跑运动员和体院学生与50名非运动员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9.
很多作者曾指出,运动性蛋白尿与训练内容及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短跑组运动员经过大运动量训练后,尿中蛋白阳性率及其量均较高,为探索用尿蛋白出现的规律来安排、指导新运动员的运动训练,特在我省新运动员较多的女子短跑组收集了有关资料,现整理如下:一、资料的来源从1966年1月17日至4月8日(即冬训结束期和春训准备期)对湖南省田径代表队女子短跑组运动员共11人66人次进行了大、中、小运动量训练课后5—10分钟尿蛋白的检查。11名运动员中,有9名是运动年限一年左右的新运动员,身体健康,无急慢性疾病,清晨尿液检查蛋白(-)。蛋白测定方法:金氏法(试管比色)二、结果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非智力因素理论及其在体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等方法,综述了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进展。目前运动心理学界对运动员智力因素或单一心理因素的研究较多,其中也涉及到如情绪、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但多数研究处在描述性研究阶段。作为一名高素质的运动员,不仅要有健康的体格、正常的智力、高超的运动技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动机、坚韧不拔的毅力、完美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开展深入系统的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开发的研究,对丰富运动训练内容,完善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使运动员身、心、技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