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读者工作研究”分委会主办,辽宁省暨大连市图书馆学会承办的“读者工作为科研、生产服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1991年5月14日—17日在滨城大连召开。这是一次盛况空前的“读者工作”专题学术研讨会。共有论文作者、领导和专家学者108人出席会议。应邀到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高伟、顾问彭桂源,全国高校图工委常委单行,中央国家机关和科研系统图书馆学会尹晖;省、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报纸上的“文摘”版或“文摘”专栏不断涌现。仅省、市、自治区一级的报纸,就有十七、八家开辟了“文摘”专版,地、市一级的报纸则更多。这个专版,既不同于新闻版,又不同于副刊版,它是受到读者普遍欢迎的一种新的形式。广大读者忙于四化建设,不可能订阅众多的报刊。在这种情况下,在报刊上利用一定的版面把各家报刊提出的新问题、新见解、新经验,新人新事、新材料,摘要介绍给读者,为读者提供方便,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实属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推出了图书交换的读者活动。“温图书市”以打造闲置图书交易平台为目的,集合可交换、交易、捐赠等功能,具有符合读者需求、配套齐全、交易便利等优点,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读者参与”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管理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应鼓励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对高校图书馆引进读者参与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大学生与教师两类读者参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形式,介绍了高校馆读者参与图书馆采访、流通及监督工作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5.
读者最本质的属性是阅读,研究读者的中心课题,应该是读者的阅读活动。“阅读法”以整个阅读活动为研究对象,涉及读者、读物和阅读环境等三个主要因素,研究读者与图书在一定环境中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读者的过程、方式、分类、特点等规律性问题。(一)在现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对读者工作的研究已经摆在很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工作者开始认识到读者工作的重要意义。接受了“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第一”、“一切为了读者”等观点。所谓读者,就是指阅读图书的人。读者,是人与图书发生阅读关系的特定称呼。读  相似文献   

6.
段长云 《图书馆》1993,(4):42-43,41
公共图书馆面向全社会开放,读者队伍组成非常复杂,读者的社会身份,知识结构、思想素质、心理活动及其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等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作为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工作人员,如何了解读者,勾通与读者的联系,掌握读者的心理个性,体察读者心理活动中的微妙变化,针对不同心理个性的读者采取相应的服务工作方式,对于提高图书馆读者工作质量,增进图书馆的工作效益、社会效益是很有裨益的。下面,笔者根揖自己的读者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与认识。  相似文献   

7.
“藏”与“用”,即藏书与利用的矛盾关系。长期以来对于“用”的概念存在着一种误解,似乎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就是“用”。若把它作为一般习惯用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读者工作直接与读者相联系,读者的文献需求是通过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活动而得到满足的。严格地说,“用”究竟  相似文献   

8.
本刊去年第5期刊登了“七五”期间我国图书馆界“十项大事”的推荐项目后,读者的评选信函纷至沓来。至1991年12月20日止,编辑部共收到152位读者和6个单位寄来的有效评选信函155份,参选者遍及26个省、市、自治区。由读者推荐和评选“十项大事”的活动已告结束,我们衷心感谢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现将评选结果公布于左。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图书馆人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以人为本对图书馆而言, 就是要以服务至上,读者第一为宗旨, 一切工作都要以读者为中心。读者是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条件,图书馆如果失去了读者,那么,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图书馆的中心工作说到底就是读者工作。所谓读者工作就  相似文献   

10.
梁小平 《图书馆》1990,(6):50-51
收集地方文献,建立地方文献库,使馆藏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以满足本地区读者的需要,是市、县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本文试从举办地方人士著述成果展览出发,谈谈集中收集地方文献的问题。我馆早就有将本市的地方文献尽量收集  相似文献   

11.
晚报是进入市场、主要靠渎者自费订阅的报纸。领导希望报纸能更好地指导工作,读者希望报纸可读性更强、信息量更大,这似乎是一对矛盾,但从根本上讲,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市领导和市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只有读者爱看,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决定宣传得更好。因此,办好晚报,要努力寻找领导和普通读者都满意的结合点。一家地市级晚报,应该努力争取让市领导和市民都满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几年来,《唐山晚报》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读者对县(市)报的要求越来越高,读者在广泛获取社会各方面信息的同时,对报纸文字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报纸的编校质量,把报纸真正办成群众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一些地区实行了地、市合并、市管县的新体制,原来的地、市委机关报也随之合并,推出了一张新的市委机关报。如何办好城乡读者都欢迎的具有特色的报纸,是地市合并后面临的新课题,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探索。一据调查,在广大城乡读者中,对地市两报合并后的新市报期望值很高。他们认为,新市报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地市合并,地域广了,范围大了,新  相似文献   

14.
实在不解,现在“A市”、“B县”、“S镇”、“T村”成了某些报纸的“新闻源”。如果这些属于江湖文人杜撰生发的故事,让人消遣一下倒也无妨。可清楚的年月日,俨然的张家李户,又都向人标榜“我是新闻”。有的还恐读者不信,特地打出“真人真事”、“社会写真”、“绝非虚构”的旗号。可我总觉得,连产地也不敢写明的“新闻”,就象连厂家也不敢告人的产品一样,十有八九靠不住。中国之大,“A市”何在?“B县”居何方?  相似文献   

15.
书店“创造读者”是现代社会图书经营谋略的一个新命题,是对市场经济机制下发行观念和销售方式的重要革新。为更有效地拥有读者、掌握读者,更主动地驾驭图书市场,研究和实行“创造读者”的发行战略是新形势下新华书店生存和发展的全新举措。 (一) 图书发行工作是直接面向读者的工作。书店销售图书决不能离开一定的读者对象,一旦失去读者,书店便失去了生命。这是因为,首先图书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如果书店的书籍推销不出去,书到不了读者手中,也就没有读者的读书行为,  相似文献   

16.
商业界有所谓“顾客第一”的口号,企业家们则把“用户至上”奉为信条。办报的人,还没有提出所谓“读者第一”或“读者至上”的。也许觉得这样提不妥贴、甚或认为这样会使报刊流于“群众的尾巴”。但是,办好报纸,必须了解读者需求的变化,了解他们的情趣、爱好。将中央的精神与读者的需求结合起来,宣传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发挥报纸的作用。如果脱离了读者,我们的办报工作就是毫无意义的,就象做了饭无人吃,做了衣服无人穿一样。  相似文献   

17.
报纸是为读者办的,是办给读者看的。所谓总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作为一名报纸工作总设计师、总决策人在安排采编业务时应该具有的、以读者为最终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以使报纸这一新闻媒介在读者心目中发挥出最佳传播效果的一种观点。也就是说,要有在“编辑工作中时刻想着读者”的使  相似文献   

18.
一、对农民读者发放借书证和开展咨询服务。年初在《沈阳日报》上做了公开宣传,中央电视台做了转播。目前发放农民借书证二十余个,解答咨询四十九件。二、编印《养殖专业技术》图书目录,介绍藏书400余种,共印150册,除沈阳郊区和两县读者外,还有其他省、市读者来  相似文献   

19.
藏书工作要体现“读者至上”的思想原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图书馆的根本任务是为读者服务。藏书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第一环节 ,理当首先体现“读者至上”思想。藏书工作中的“读者至上”原则体现于藏书收集、图书检索、藏书布局及藏书流通等环节中。此外 ,注意读者阅读倾向 ,及时调整收藏 ,也是藏书工作中“读者至上”思想的体现。参考文献 2。  相似文献   

20.
开明是一个私营书店,当然要赚钱的……但是开明不光为赚钱。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出书出刊物,一定要考虑如何有益于读者;有所不为,明知对读者没有好处甚至有害的东西,我们一定不出。这样做,现在叫做考虑到社会效益。我们决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我们决不肯辜负读者。开明书店的读者主要是青年和少年,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