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选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针灸组32例,对照组30例,评价患者在残损和残疾水平的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初次评定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末次评定的肢体运动评定(FMA)和残疾功能评定(FIM)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针灸治疗可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于脑卒中的康复方案和运动疗法的研究,论述科学的治疗方案对于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并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找出合理的运动康复方案。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后即对两组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发现,56例患者经治疗后情况均有好转,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较治疗前则显著提高(P〈0.01)。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的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能力,较常规疗法具有较强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属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门诊或出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性康复指导的基础上,康复组接受系统的家庭康复治疗。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Fugl-Meyer积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初、中、末三期评价。结果:初期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月疗程后,两组积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家属介入早期康复治疗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方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中药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地龙,日两次口服汤药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去痛片.结果:60例患者治疗3周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其中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50%.结论:运用经方血府逐瘀汤单加一味地龙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7,(16):35-36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治疗的86例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一的康复技术治疗,分析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功能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可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因其具有恢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优势,且尽可能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维持在正常水平,有较高的临床运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 3 0例脑卒中患者予以运动疗法的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治疗 ,并与只进行运动疗法治疗组进行对照 ,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近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之不孕症,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95例排卵障碍之患者,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各30例,中西组35例。按中医辩证将不孕症排卵障碍患者分为肾阴、肾阳虚两型,采用以补肾为主的中药周期疗法。经后健脾补肾,经间期温阳通络,经前期益气养血,行经期活血通络,结合女性生理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黄体生成、黄体萎缩四个不同阶段给以促卵泡汤、排卵汤、促黄体汤、活血调经汤。在治疗上,对于偏肾阳虚者,以滋肝肾为主,适当佐以温阳药;偏肾阳虚者,以温肾补阳为主,适当加以滋阴药,在补肾的同时兼顾肝脾和气血,气虚者加健脾益气之药,血虚者加补血养肝之药,使肾阴阳达到相对平衡。西药:据不同病因或疾病应用促排卵药,同时改变宫颈粘液,补充黄体功能,应用微生素之类与组织液疗法。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西药组或中药组疗效明显好。中西医结合组排卵率85.08%,西药组60.08%(P<0.05),有显著性差异,中药组53.33%(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中西医结合组妊娠率52.12%,西药组26.67%,(P<0.05)有显著性差异,中药组16.67%(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平均妊娠效应周期为2.88周期,最长为6个周期。通过B超动态监测卵泡发育情况,未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对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缺陷不再进展48小时后,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效降低致残率.方法 选取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加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按照一般常规护理.结果 4周后两组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而实验组FMA、MB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造成的肢体功能瘫痪的恢复,显著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91):194-195
目的:观察利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中的骨盆前伸和后缩模式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坐站转移训练的效果。方法:将60例处于早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除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之外,还采用PNF骨盆前伸和后缩加强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八周,观察患者在日常行动中有没有自我坐站转移能力,采用Fugl-meyer(FMA)量表和5m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来评定。结果:训练八周后进行效果评定,治疗后,两组患者的5m起立-行走时间较治疗前均缩短,实验组短于对照组;下肢FMA评分两组均明显提高,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利用PNF骨盆前伸和后缩模式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坐站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简易康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对照组各30名。前者进行简易康复,后者为传统治疗。以患肢肢体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评定标准。结果:两组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有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作用。方法将352例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心理干预30 d后进行疗效评测,包括神经功能、运动功能、ADL及脑卒中后抑郁状态评定。结果经极积的干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至残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抽样法获取老年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与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康复护理干预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本人和家属对健康的认识及健康价值水平,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掌握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语言、认知和其它受损的功能,使其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再适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知信行(KAP)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知信行问卷的总体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延续护理干预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的知信行功能康复起到治疗作用,纠正不当的生活行为,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心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 2组,中药组服用常规西药加中药保心汤,常规组服用常规西药.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分别检测 2组血浆 VEGF和24h动态心电图HRV的变化.结果:血浆 VEGF和 HRV治疗前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中药组VEGF明显增加(P<0.05),常规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均能改善HRV,但中药组改善更加明显 (P<0.005).结论:保心汤能提高血浆VEGF和改善心率变异性,通过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而达到治疗冠心病及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进行吞咽康复治疗和综合电刺激与吞咽康复治疗相结合,观察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肺炎的发生率。结论:综合康复组更能提高疗效,有效减少肺炎等并发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7):195-196
目的:观察早期胫前肌加强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效果。方法:取6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患者。一组接受早期胫前肌加强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即治疗组,另一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即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并都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结果:将踝背屈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胫前肌肌力、小腿三头肌肌张力、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胫前肌i EMG值进行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在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胫前肌加强训练,对改善患者的足下垂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联合常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瘫痪侧上肢屈肘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瘫痪上肢屈肘肌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选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肌张力分级进行评估,选用表面肌电仪检测肱二头肌肌电积分值(iEMG)对痉挛情况进行判断,选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选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Ashworth分级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患者肱二头肌iEMG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上述疗效指标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更有效地减轻脑卒中后瘫痪肢体上肢屈肘肌痉挛,并且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表现为患者在恢复期患手的突然水肿、疼痛,并使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如果不予以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将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的畸形,严重影响患者偏瘫上肢和手功能的康复。现就近5年来脑卒中肩手综合征中西医康复治疗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7月收治住院的46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结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3个疗程后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Fugl-Meyer值和改良Barthel指数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运动疗法对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具有更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识别与护理干预.方法:对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评分,筛查出脑卒中后抑郁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入选126名脑卒中患者,有48例不同程度的卒中后抑郁,占36.92%.通过对44例卒中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识别和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使其早日回归社会及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