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多葛学派的核心追求是遵从“自然法”和“自由意志”。它重视严峻而坚毅的品格,只服从自然命令而拒绝任何世俗的强力,抗拒任何不幸。斯多葛学派因其对自由意志及其“不动心”的坚毅品格而在后世哲学中不断被重新发现和重新解释。后人在推崇自然法和自由意志时,几乎都免不了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一个斯多葛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作为千年以来文学、哲学和神学的共同关切,自由意志从古希腊时期便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并由此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一大传统母题,在西方文化中呈现出一个由隐到显的发展历程。在命运抗争与意志选择的博弈中,"岔路口的赫拉克勒斯"和"坠入深渊的麦克白"不期而遇。赫拉克勒斯的选择关乎城邦的利益,是对城邦美德正义的自觉维护;而麦克白则每天都在"恼人的疑惑和恐惧所包围拘束"中被贪欲所无情吞噬。对自由意志问题的思考是人类对生活的探索,它意味着人不仅仅是个体的人,也是集体的人,人行使自由意志的同时应遵循理性和道德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尼采以权力意志为教育立法,力图从根本上改造现代教育,由此确立了冲突中生成的师生观。在他看来,师生是有着权力意志的独立个体,而权力意志追求自我强盛的本能赋予师生斗争的合法性,对抗成为了师生自我超越的一种方式。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抗自己,学生则在认识和肯定自我的同时摆脱教师的依赖,进而获得本真的自由。这种辩证的师生观具有肯定与否定的二重性,天然带有乌托邦色彩,但在审视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师生交往时亦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4.
<正>自觉就是指教师要提高在道德实践中的理性意识,其行为应当是自觉的,而不是盲目和自发的。所谓自觉,就是教师要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意义与价值,知道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学生。有人说,教师的职业要求有一种"蜡烛"的精神,那是一种为人类总体生命延续而忘我的精神,一种为了孩子们不怕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一种舍小家顾大  相似文献   

5.
论传统儒家诚信的意志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诚信建设既要重视社会诚信的他律建设,又要重视个体诚信的自律养成。植根于传统经济、政治和民族文化的儒家诚信伦理,在培植个体诚信自律、调谐社会关系及涵育民族精神等方面曾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对于今天社会诚信建设尤其是个体诚信修养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传统儒家诚信具有强烈的意志特征,通过剖析天人合一观念下儒家诚信的意志自由,揭示儒家诚信的意志动力,分析儒家诚信的意志行为,探寻儒家诚信的意志修养路径,我们可概观儒家诚信的意志精神,为我们探讨传统儒家诚信的内在根据和品质,批判继承儒家诚信思想提供必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教师个体文化能力是教师个体对教师文化的建构能力和创造能力,它表现为教师个体的文化自觉能力、文化引导能力、文化辐射能力以及文化坚守能力。教师个体文化能力的提升要建立在教师个体具有文化重建的能动性以及具有意志自由获取能力的基本假定之基础上。基于假定,教师个体文化能力的重建要通过三种路径:构建教师职业风险保护制度,提升教师岗位安全感;构建教师个体自我的精神家园,形成教师独立自主的人格;构建弹性的教师管理与评价制度,给教师留有精神坚守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考试是应试者意志的体现,因为应试者是具有自由意志的独立主体,参加考试是应试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自由选择的行为,应试者参加考试是要付出代价和承担风险的。说考试不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是因为任何国家任何制度的政府都不可能强迫公民参加考试。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的自由即是意志的自由,但个体又受意志支配,人的行动又是不自由的,只有消灭意志,在无的境界里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叔本华的哲学通过否定生命意志的方式所达到的是无,不免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也谈无,虽然二人视角不同,但对无的肯定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正>吴仁英,滕蕊在《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第12期中撰文指出:大学教师教学伦理自觉的本质是大学教师的个体精神自律,是教师个体所达到的自律状态与自由自觉的道德境界。大学教师的教学伦理自觉蕴含的内涵有以教师对教学伦理规范的认同为前提,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道德情感体验为中介,以教师个体自身的意志约束为关键,以实现师生的幸福生活为旨归。大学教师教学伦理自觉的本质是大学教师的个体精神自律,凭借良心和信念的力量促使道德自我净化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一个伦理文化的重建问题。中国伦理文化重建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自由与自觉、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群体的“三个统一。自由与自觉的统一主要指意志自由与意志服从、道德自愿与道德自觉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要指丰富的感性欲望与合情合理的理性调节的统一:个体与群体的统一主要指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统一。该文还对“三个统一”在中国伦理文化重建中的必要性、实现途径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论自由概念(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与实行自我意志的障碍之消除,并不完全相同:自由仅仅是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之外的外在障碍之消除;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内在障碍之消除,并不是自由,而是利用自由的能力或条件。柏林与格林都误将利用自由的能力当作积极自由,而将自由本身当作消极自由。只不过,格林是直接将利用自由的能力叫作积极自由;而伯林虽然反对将利用自由的能力与自由本身等同起来,但是,由于他误将理智支配感情当作自由,因而也就间接地将利用自由的能力———亦即实行自己意志的自身内在的感情障碍之消除———叫作积极自由罢了。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与实行自我意志的障碍之消除,并不完全相同:自由仅仅是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之外的外在障碍之消除;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内在障碍之消除,并不是自由,而是利用自由的能力或条件。柏林与格林都误将利用自由的能力当作积极自由,而将自由本身当作消极自由。只不过,格林是直接将利用自由的能力叫作积极自由;而伯林虽然反对将利用自由的能力与自由本身等同起来,但是,由于他误将理智支配感情当作自由,因而也就间接地将利用自由的能力———亦即实行自己意志的自身内在的感情障碍之消除———叫作积极自由罢了。  相似文献   

13.
在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及实践理性批判中,关于意志的设定是理解绝对命令及其自由观的基础。理性向意志发布绝对命令,意志从而获得自由,绝对命令是人认识到自由并走向自由的桥梁。自由是意志固有的性质,但意志也受自然因果性的影响。当意志获得对自然因果性的独立性以及超越自然因果性之时,就达到了自由状态。  相似文献   

14.
管月飞 《文教资料》2007,(1):154-155
教师自由是教师不可剥夺的基本生存权利。教师自由包括五个层次,即教师的意志自由、理性自由、政治自由、人格自由和人生自由。提倡教师自由不是要压抑学生自由,而是要促进学生自由。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存方式。如果教师屈服于外界的压力或自身欲望的奴役而僭越学生自由,那么他的教师自由也就此终结。  相似文献   

15.
诗人但丁在《神曲》中展示了一幅人之生命沦落的图景,并把人的沦落之因主要地归结为自由意志的作用。但他并不因此而完全否弃自由意志,他认为人要获得救赎,既要依靠上帝的恩典和启示,又依赖于个体自我主动求善的意志。但丁对人的生命救赎之道的探究,对于人类生命诉求中的一些终极理念的肯定,以及他对自我的严格审视,都使他以终极性的关注和关怀超越了一般的基督教诗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分析思想史上关于意志是否自由的见解差异为导引,在认识自由、意志的理性特征和意志自由的伦理本质基础上,分析把握意志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社会制约性的辩证关系,确认意志自由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7.
责任概念是西方伦理学中的关键范畴。责任产生于自由意志,因此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责任首先应该指向个人、自我,自我负责是自由意志的必然要求。人只有对自己负责,才可能对社会、国家负责。面对责任,外在表现为对自己凭借自由意志制定的法律的尊重,内在表现为对本心、灵魂的忏悔。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意志的养成,可有效促使学生根据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实施、调节和自己的语文学习行动,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语文学习任务。语文教师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语文课堂学习、语文活动课程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意志,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心灵深处激荡着一种饱满的自由意志。鲁迅的自由意志是尼采用的“酒神”和首家的 “狂士”性格的集合。杂文是鲁忱自由意志最充分的载体。鲁迅的自由意志决定了鲁迅洞察黑暗、与黑暗进行殊死搏斗的品格。自由意志使鲁迅专断、霸道而缺乏宽容。  相似文献   

20.
吴非 《教师博览》2012,(10):9-10
以我有限的经验: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自由地表达情感和意志,要提高他的写作水平便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想让学生无所顾忌地去写,教师必须是个开明的人。有独立意志的学生最怕愚昧而固执的教师。客观地看,教师的智慧要低于五十名学生之和,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