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艳 《广西教育》2011,(18):58-59,77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形式,本文分析了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针对工科学生特点,提出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工科大学生中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力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现状,并从营造氛围、向课内延伸、完善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健康良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介绍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含义、特征及高校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并结合高校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当前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完善各项机制建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学习终身化等社会变革的需要,高校加强创新教育,培养新时期创新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创新人才理念的认识,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工作途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创业活动是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此探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创业活动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所起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着力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阐述了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并简要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建立保障机制、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围绕这一思想,在具体工作中,尤其是在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方面,我们进行了有益尝试并从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意义进行了深刻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塑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视角,探析福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提出从意识层面、制度层面和活动层面完善福建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深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8.
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外科技活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文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提出课外科技活动要精心设计、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创新实践能力,以科技创新社团为平台,以科技竞赛为契机,以创新实训基地为依托,探索出一套针对应用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科技竞争力成为各国的核心竞争力。科技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因此,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当前的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南大学有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两次捧杯的经验,本研究以其为例,剖析目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专业—课外活动—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课外科技运行培养模式是实现本科应用型转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该模式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出发点,以专业人才培养为龙头,以创新创业为目标,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从学生所学专业实际出发,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创新实验室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科技课外活动是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主管理开放实验室就是这一途径的实现平台,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可加强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在创新能力方面。可是随着参与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课外科技活动也受到了场地、设备、经费及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了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现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配合西安科技大学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建立了以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科技创实验室为平台,创新实验班为主体的电工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的体系。针对10年的实践和总结,阐述了在开放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管理、经费方面的具体经验,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开放创新实验室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培养优秀人才,特别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富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高等院校承担的核心使命。本文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积极开展课外学术活动以及学业导师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探索以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为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来具有指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基层创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目前大学生创业知识缺乏,自我创业能力评价不高,对农村基层创业的风险评价较高。因此,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加强课堂教学,重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建立校企合作和创业孵化基地,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一项教师指导的,利用课外业余时间开展的一项科技学术活动,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内涵及当前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如何发挥课外科技活动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促进高校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供几点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课外科技活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结合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探索,应该围绕三方面工作展开:营造科技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校、市、国家三级课外科技活动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管理机制。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成都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为视角,剖析目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现状。为完善大学生创新实验制度,更好地调动师生积极性,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性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大学生崇尚科学和追求真知的积极性,中国石油大学成立了大学生理科创新中心,负责全校各专业低年级大学生的理科类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协调师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自主创新项目的立项及管理,组织参加或承办高水平课外科技竞赛、理科类学科竞赛,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等课外科技活动搭建平台。既理顺了管理,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调配,为夯实工科专业的数理化基础、提高工科大学生的理科创新能力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总结现有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多学科交叉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知识平台、培养方式、特色教育及创业辅导等方面展开阐述,主要包括: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分工合作,构建多种教学资源,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知识保障;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四结合方式,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成立跨学科团队,组成多学科导师组,针对共性的问题开展讲座,着力培养学生实现创新成果的能力;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与产业园区合作,通过实训项目和创业孵化辅导,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证明,该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加强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课题。近年来,各高校以“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载体,培养了一批创新型本科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全体师生的共识,高校通过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教育体系、夯实校院两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各层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工作,开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高校应立足优势学科,依托学科和专业建设,做好项层设计,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开展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