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由断代的方式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体是分为三个十年来进行的,分别以1927和1937年为界,典型的便如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所著的《中国现代文学30年》。笔者研究的40年代在时间范围上和第三个十年大体吻合。  相似文献   

2.
阿Q是文学艺术长廊中不朽的艺术形象。对于阿Q形象的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解读和不同的观点。通过对比三部不同历史时期的现代文学史教材(王瑶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及钱理群等人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对于阿Q形象的分析,来勘测三个不同时期历史文化图景及其文学理论"地形图",并以此厘清不同时期的文学史"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3.
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曾呼吁编著文学编年史。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苟今世之编著文学史者,能尽取当时诸文人之作品,考定时间先后,空间离合,而总汇于一书,如史家长编之所为,则其间必有启发,而得以知当时诸文士之各竭其才智,竞造胜境,为不可及也。”陈寅恪先生的这一期待,而今已成为现实。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刘跃进著《秦汉文学编年史》,相继出版问世。其他规模较小的断代或分体文学编年史,也偶有所见。而由陈文新主编的18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2006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则被学术界视为这一领域中最重要的建树,标志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的编纂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随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编纂与研究的兴盛,相关理论问题也进入了学术界的视野。比如:编年体文学史何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渐趋兴盛?与纪传体文学史相比,编年体文学史有何长处?又有何短处?在编年体文学史的撰写中,如何既关注细节又关注“古今之变”?编年体文学史的兴盛将给中国文学研究带来哪些变化?凡此种种,都耐人寻味而又引人注目。本次发表的三篇文章,就学术界关心的部分问题做了探讨,期待学界同仁参与讨论并不吝指谬。  相似文献   

4.
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曾呼吁编著文学编年史。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苟今世之编著文学史者,能尽取当时诸文人之作品,考定时间先后,空间离合,而总汇于一书,如史家长编之所为,则其间必有启发,而得以知当时诸文士之各竭其才智,竞造胜境,为不可及也。”陈寅恪先生的这一期待,而今已成为现实。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刘跃进著《秦汉文学编年史》,相继出版问世。其他规模较小的断代或分体文学编年史,也偶有所见。而由陈文新主编的18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2006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则被学术界视为这一领域中最重要的建树,标志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的编纂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随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编纂与研究的兴盛,相关理论问题也进入了学术界的视野。比如:编年体文学史何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渐趋兴盛?与纪传体文学史相比,编年体文学史有何长处?又有何短处?在编年体文学史的撰写中,如何既关注细节又关注“古今之变”?编年体文学史的兴盛将给中国文学研究带来哪些变化?凡此种种,都耐人寻味而又引人注目。本次发表的三篇文章,就学术界关心的部分问题做了探讨,期待学界同仁参与讨论并不吝指谬。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以下简称《简史》)是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修己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编写的。黄修己先生曾参加了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等九院校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等三部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的编写工作,还著有《赵树理评传》、《赵树理研究》等专著。这次所编《简史》,总结  相似文献   

6.
王楠 《语文知识》2009,(2):93-94
史书有纪传与编年之分。20世纪以来,随着文学史撰著的兴盛,文学史撰著体例也逐渐形成近于史家纪传与史家编年相区别的传统。文学编年史侧重于文学史料、史实、史事的清理与把握,对文学发展进程进行动态的、立体的纪写,从而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学历史进程,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陈文新教授主编的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涵盖古今的文学编年史。赵伯陶先生分撰的《明末清初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赵著),以明末清初(1601——1700)这一风云动荡历史时期的文学为研究对象,采用编年的形式,纲目结合,全面而立体地展现了明末清初百年的文学史风貌。全书史观宏阔,  相似文献   

7.
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曾呼吁编著文学编年史。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苟今世之编著文学史者,能尽取当时诸文人之作品,考定时间先后,空间离合,而总汇于一书,如史家长编之所为,则其间必有启发,而得以知当时诸文士之各竭其才智,竞造胜境,为不可及也。”陈寅恪先生的这一期待,而今已成为现实。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刘跃进著《秦汉文学编年史》,相继出版问世。其他规模较小的断代或分体文学编年史,也偶有所见。而由陈文新主编的18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2006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则被学术界视为这一领域中最重要的建树,标志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的编纂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随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编纂与研究的兴盛,相关理论问题也进入了学术界的视野。比如:编年体文学史何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渐趋兴盛?与纪传体文学史相比,编年体文学史有何长处?又有何短处?在编年体文学史的撰写中,如何既关注细节又关注“古今之变”?编年体文学史的兴盛将给中国文学研究带来哪些变化?凡此种种,都耐人寻味而又引人注目。本次发表的三篇文章,就学术界关心的部分问题做了探讨,期待学界同仁参与讨论并不吝指谬。  相似文献   

8.
姚斯认为:文学史就是接受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对于同一个作家的解读,不同版本的现代文学史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以王瑶版《中国新文学史稿》、夏志清版《中国现代小说史》、钱理群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三本书中对于作家郭沫若的解读展开,对于不同版本文学史中的观点异同以及存在歧见的原因进行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文学史叙事,存在着两种思维定势:文学史动态过程的线性发展观与文学史静态格局的平面组合观。《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则化"线"为"场",化"面"为"体",显示了学术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和文学史观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当初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下称《编年史》)的写作时,一方面是认识到文学史写作的多元时代就要到来,认识到文学史多样化的可能性终将转化为现实性;另一方面,因我刚刚出版了个人著述《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下称《发展史》),油墨还未干呢,我便自问:我有必要马上又跨入一种集团式文学史的漫长写作旅途吗?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