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人学视角来看,必须要深刻理解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兴起的动因,要研究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实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从"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思政课堂"等方面来推进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着力帮助高校学生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和增强资源环境节约保护意识,共建清洁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排放、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的加剧,"污染"、"环境保护"等问题广受关注。文章通过项目管理的分析方法,阐释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台湾垃圾分类的经验及目前高校垃圾分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个人也应该保护环境的观点,以及在高校可行的垃圾分类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为例,首先介绍了校园垃圾种类,然后阐述了校园垃圾分类处理面临的困境,接着分析了校园垃圾分类处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绿色校园"视域下校园垃圾分类处理解决方案,包括明确学校的角色定位;合理配置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重视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采用"互联网+校园垃圾分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作为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城市,其经验具有借鉴意义。垃圾分类涉及四方行动者——政府、基层社区、居民、市场主体,垃圾分类过程中的四方要各担其责,构建"四方合力"的四方行动者合作机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政府领导监督作用,发挥社区服务引导功能,调动居民积极参与,激活市场主体力量,共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下半年南京市政府在8个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对垃圾分类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但垃圾分错现象普遍,基层工作者工作量大,居民分类好的垃圾有时又被"一锅端"。因此,要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加强有效监督,建立利益引导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完善配套措施,实现垃圾处理费用随袋征收。  相似文献   

6.
2014年12月3日,北京市朝阳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走进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校园,为三至六年级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垃圾分类课。同学们运用生活中和课堂上学过的相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与讲课老师探讨"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知识。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游戏、图片欣赏、问答互动等多种学习形式,同学们能够正确区分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并掌握了分类方法。在玩中学,在学中增强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兰州市区范围内,选取38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以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餐厨垃圾处理厂等进行再生资源回收情况调查.结果表明:97%的居民只知道"垃圾分类回收"这个概念,但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居民仅仅占26%;57%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回收应该由居民自行承担;48%的居民对此表示无关紧要.这表明兰州市在今后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这一工作中,需要对居民普及并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做好相关分类回收的管理制度,监督好整个垃圾回收再处理链,加大力度完善相关的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在我国一些城市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回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正确引导三四线城市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对多个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居民在垃圾分类回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健全垃圾收费制度和引入"互联网+分类回收"模式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教育局正在专门撰写教材,将"垃圾分类"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编入课程中。有人认为,垃圾分类和公共道德一样,是成年人"必修课",要从成年人抓起。在笔者看来,将垃圾分类编入课程,作为中小学"必修课",具有导向意义,值得推广。此前,一些地方开展垃圾分  相似文献   

10.
<正>垃圾分类,是近年来说得最多、听得最多的环保名词。但纵观各地,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薄弱,分类工作执行力度不尽如人意。要使垃圾分类深入民心,垃圾分类行为成为习惯,我觉得担负着教书育人责任的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尽己所能把孩子教好了,再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通过孩子回家宣传发动,我相信,垃圾分类的工作一定能踏上一个新的台阶。下面就如何在学校做好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谈谈我的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正>广州市推行垃圾分类已经多年,可是马路边分类摆放的垃圾桶经常是形同虚设,路人纷纷不买账。市民在扔垃圾时,很少有人能做到根据垃圾桶的标志分类投入。面对这种现状,在《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3年教育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上》,陈建华市长批示学校要把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素质教育的内容抓实抓好。众所周知,要让老一辈人改变扔垃圾的习惯,只有强行实施相关规定才有效,而培养市民形成给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大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作为基本原则,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在此观念下,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社区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更是成为从源头破解垃圾围城和环境污染的治本之策.通过梳理我国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管理的政策,明确社区垃圾分类的内涵,阐明城市社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现状,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治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环保先锋     
《小学生》2009,(6)
不料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洁环保日,海边开展分类垃圾活动,猪猪侠也加入了,你能帮他把垃圾拣入分类垃圾处理器吗?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开展垃圾分类,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发挥"小手牵大手"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对垃圾分类的重视与落实。通过宣传教育,挖掘学科资源,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有效促进孩子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同时"小手拉大手"推进德育效能。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2年发放了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深入推进杭州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质量,杭州市人民政府同时对于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在居民间宣传力度也是大大提高。本文基于居民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意识的调查的大量数据,分析了居民对于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现状,了解居民对于资源垃圾二次利用的实践情况,发现垃圾资源循环利用落实到居民生活中的难点,从而对如何宣传资源的二次利用,如何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与分类质量等问题,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们把垃圾艺术化引进到高中的艺术教育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创意,把垃圾进行重新组合、变形、分解从而塑造新的艺术品。在垃圾艺术化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创造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把"美"的方式带到生活中,他们会用自己的作品去装饰学校、社区,去感染人们用"美"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17.
新年送礼物,是人之常情。有趣的是,日本社区管理员在新年前都要向各家各户免费派送"垃圾挂历"。这种挂历上标注着周一收取不可燃垃圾,周二收取资源垃圾,周三、周六收取可燃垃圾,周五收取旧报纸等可回收垃圾。居民每天送出什么垃圾,挂历上都有文字和图案说明,只要按要求做即可,同时也就实现了分类回收垃圾。如果错过收取时间,就必须把相应种类的垃圾拿回家等待下周的  相似文献   

18.
"共享绿色地球,倡导低碳环保"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有着"国际形象最佳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美誉之称的"天府之国"——四川成都,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013年4月,四川省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六(9)班牟巧、马鸿飞、吴美云等红领巾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到成都市的大街小巷、社区学校,实地调查采访城市垃圾的回收和分类情况,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踏上了一次别样的旅程。他们将用镜头和文字告诉我们什么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小记者眼中的"城市垃圾的回收、分类及利用"。  相似文献   

19.
佚名 《高中生》2013,(25):44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每人每年只生产410千克垃圾,同时,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从1980年开始,日本逐步建立起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每年12月份,日本的每一家住户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来年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用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一种垃圾。比如,厨房垃圾每逢周三和周五才能扔。"年历"上还配有各种垃圾的漫画,告诉人们不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如果  相似文献   

20.
伊妍 《辽宁教育》2023,(4):20-22
将垃圾分类投放、回收习惯的养成融入小学的德育过程中,教会学生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是现阶段小学环保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是现今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对于学生践行环保理念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大连市中山区青泥洼桥小学在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下,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开展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学校探索垃圾分类的实践意义、策略与效果,有特色、有可行性,可为垃圾分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