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民意”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民众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和社会热点事件日益成为常态,高层与基层、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网络民意,作为反映民众意愿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正在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独特景观,成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传播政治图像影响民众的政治态度,从而培育政治信任,是每个国家的政府所努力达到的目标。媒介的呈现内容影响民众的政治信任。我国传统媒体过于模式化的报道、对某些信息的隐瞒以及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性报道,都会使民众对媒体、政府质疑。  相似文献   

3.
王笛先生所著的《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1870-1930》(下称《街头文化》)是一部关于下层民众生活的历史画卷。作者取精用宏,运用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诸方法,对成都下层民众与公共空间、社会改良者以及地方政治三方面以街头为舞台的关系进行了细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语: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媒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政务微博的逐渐普及和广泛使用,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凸显出来,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政务微博的开通,疏通了政府与民众沟通与互动的渠道,进一步增强了政务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政府形象,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大众传播的政治功能也由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政策制定的民主与公开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民众的主体意识与  相似文献   

5.
现代自由主义民主政治奠基于工业化时代之私人财富积累基础之上,底层民众因无力消费昂贵的政治生活而不得不远离政治.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微博技术的推出使得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民众廉价地消费政治成为可能,底层民众正在回归政治舞台.在我国,微博问政已然成为民主政治改革的新动力.我国未来的政治改革应当积极回应微博问政,并改革政治法律制度、规范政治法律设施,规制并引导网络舆论向理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文  张樱子 《新闻春秋》2020,(1):34-42,57
本文结合《陕西民报》的办报背景,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内容、业务两个方面对《陕西民报》的“要政府的意见趋于民众化、要民众的意见趋于政治化”的办报方针的践行进行探析。由此得出,“民众的意见”与“民众化”只是西北军“反蒋”的“幌子”,该报归根到底是为政治权力服务的。但该报对“民众”的关注,重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联系,在同时期的国民党报纸中具有开创性和领先性。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中国社会,政治弱势心理呈现出泛化的态势,且成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心理动因.“东明事件”发生后,相关方的缄默使当地民众政治弱势心理加剧,笔者通过大样本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发现底层民众的政治弱势心理具有复杂的内涵.大众传媒的非理性报道以及民众对媒介的选择性使用对民众政治弱势心理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公共事件中相关媒体的失语以及利益表达渠道的缺失是政治弱势心理产生和泛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大众传媒应构建信息安全保障网、提供利益表达的渠道并注意建构舆论和引导舆论,逐渐化解底层民众的政治弱势心理,为社会和谐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周靖婷 《青年记者》2017,(23):51-52
因为特殊的政治身份和传统的政治生态,政府官员在民众心中形成了一种“严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刻板形象.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的普及推广,自媒体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开始重视媒介形象的塑造.一大批“网红干部”通过网络与民众沟通,了解民情民意.他们的网络言行获得了民众的关注和好评,媒介形象越来越亲民、正面.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是民众表达舆情的最直接方式,网络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为民众舆情的表达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目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形势,这些发展形势利弊兼具,需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规范和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体价值观。文章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发展形势做总体性的描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些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最终对如何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叶杰 《国际新闻界》2023,(11):105-126
本文依托媒体政治传播理论,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索中国主流媒体对民众政治支持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大样本网民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主流媒体使用对政治支持的正向作用路径部分是以形塑使用者的官方意识形态立场为中介的;(2)威权人格弱化了主流媒体使用者意识形态立场的中介作用;(3)主流媒体使用、使用者意识形态立场与政治支持的关系具有较强异质性。未来还需引入前沿政治传播理论,构建更加细化的分析框架,深化中国主流媒体使用之于民众政治支持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写政治生态。本文梳理了国外政治人物与民众沟通的策略与技巧;包括确保网民能够看到"你的"政治信息,到网民最常去的地方与他们交流,展现政治人物个性化的一面,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差异化工具,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持续改进政治传播效果,整合社会化媒体与其他网络媒体等。  相似文献   

12.
西方政治媒体化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联系当代西方媒体与政治关系演化的历史 ,从媒体商业化和政治精英化的角度对政治媒体化现象进行评析 ,认为西方政治媒体化是媒体商业化与政治精英化的“合谋” ,违背了社会责任论的精神 ,提出西方社会广大民众应在媒体与政治这一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以扫除“文盲”与“政治盲”为目标,在根据地解放区编印了大量成人用的冬学课本。阐述了党领导下的冬学课本,如何通过有效的编印策略,减少民众“致识”的阻力,让“文字”与“时政”真正走进民众。通过与民国时期其他组织力量开展的扫盲运动的比较与对照,反观战时阶段的中共是如何有效领导农村扫盲,由此呈现党教育民众、改造乡村社会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5):12-16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政治与政治活动由于其全局性的影响日益受到民众广泛、密切的围观,从而在无形中将政治人物推到了聚光灯下。本文对政治人物应当如何适应政治戏剧化的趋势,利用大众的观赏心理,主动地型塑并经营自己的政治形象,以获得广泛的公众认同与支持,同时传媒从业者又当如何做好传播工作,以期获得政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渐趋多元,进步明显。但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机会仍有待拓宽,层级也有待提高"中国民众的‘政策参与’认知水平远高于实际参与水平,低水平的实际参与对政策参与客观状况总分起了重要的‘拉低’作用。"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合作发布的政治参与蓝皮书暨2012年《中国政治参与报告》如此评价当前民众"政策参与"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6.
谈谈对影响民众权益档案的利用与控制翁勇青,何丽珍一、问题的提出所谓影响民众权益有关的档案文件,是指档案中那些涉及个人利益与机密的文件材料。它主要包括公民个人的政治和信仰观点、经济利益、私人生活秘密、通信秘密,以及属于个人所有的知识产权秘密等内容。如日...  相似文献   

17.
政治传播反映了人类传播活动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参与政治的特性.媒体是实现政治传播最主要的中介方.媒体在政治传播中通常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独立性.虽然政府与媒体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媒体是独立于政府和民众之外的第三方.  相似文献   

18.
易正逊  周军 《视听》2018,(6):11-12
电视问政类栏目已在全国多个地市电视台制作播出,其核心作用在于搭建党委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平台。本文从政治传播和公权力使用与监督的角度分析认为,政府与民众之间在电视问政中呈现的是"传播——反馈"的传播关系和"被问政——问政"的政治关系。电视问政作为构建这两种关系的渠道和平台,需要从服务于这两种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其栏目的角色定位、议程设置、制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康豪瑟的大众社会理论认为,一个正常的社会结构应该由政治精英、中层组织、民众三个层次构成,其中中层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发达和多样化的中层组织可为民众与政治精英之间的沟通提供对话的平台,预防社会冲突的发生。本文基于中层组织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大众传媒作为中层组织的可能性,指出在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中,大众传媒作为中层组织,应担当起弱势群体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对话的平台,为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和话语表达提供渠道和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东南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基础与政治建筑以及知识分子人与下层民众节节脱散,深刻地说明了百年以来的近代化是一种扭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