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婧  王楠 《当代传播》2021,(5):36-40
媒体对人工智能的界定和传播是公众获取相关知识、形塑技术态度的主要信息源,官方政策和主流媒体对人工智能的阐释,可以反应出社会主流观点中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位及其舆论引导的方向,这一话语呈现是对前沿技术与社会关系的隐喻.本研究使用文本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聚焦揭示隐喻背后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结构和长久以来社会各界对技术的迷思.通过分析厘清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媒体及其塑造的舆论场中人工智能所呈现的多重话语策略,解析话语机制,揭示话语系统得以运行的政治经济结构,同时期待通过对主流话语策略的解析,重新发掘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中应被重视的伦理隐患,为传者、受众等多元主体提供警示.  相似文献   

2.
郭可静 《今传媒》2014,(12):48-50
社会化媒体是被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的新媒体形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大选的过程中对社会化媒体的运用,证明了社会化媒体已成功改变人类关注世界的习惯。本文从社会化媒体用户互动行为中的"关注模式"和"对话模式"入手,并结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提出的定位坐标系需求,对以微博为代表的六类用户深入研究,分析用户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网络传播学会【我们塑造了媒体,媒体又反过来塑造我们】互联网诞生之初是开放的,只要有了网络我们就连接了整个世界。但是随着推荐引擎的越来越智能化,互联网的发展却越来越偏离提姆·伯纳斯-李的初衷:现在的互联网世界已经被这些"过滤泡泡"所包围,就像马特在Facebook的个人首页一样。@陈永东(知名IT博客,新媒体创意与营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青少年最爱社会化媒体Top3发生巨变】只半年,Instagram超越Facebook,成为美国青少  相似文献   

4.
鉴于Web2.0时代社会化媒体迅速普及并在政府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运用观察法和二手资料分析,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五大社会化媒体平台:Facebook、Twitter、YouTube、新浪微博和网志上开设的44个政府账户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其现状,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建议,同时也为中国大陆政府社会化媒体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袁建 《传媒》2018,(15):78-81
媒介演化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还是社会各种场域的激烈角逐和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媒介演化存在着媒介进步一定带来社会进步的迷思,本文从政治迷思、文化迷思和技术迷思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同时,将媒介迷思放置在中国语境中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周乐帆 《东南传播》2021,(12):138-140
算法时代,多元媒体平台基于算法权力运行的技术逻辑,逐渐形塑了全新的场景生态.以Facebook为主要代表的平台型媒体建构起网络化版本的"电子信息监狱",利用算法精准智能的技术优势,保持权力高效隐形运行,导致用户习惯于个性化信息推送的投喂,深陷算法权力监控的陷阱却毫无察觉,主动成为"被算计"的人.本文以"超级全景监狱"为核心切入点,探析了Facebook平台算法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技术逻辑、伦理问题及法律困境.  相似文献   

7.
利:会化媒体(SocialMedia)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用户借助媒体平台可以免费参与其中,分享、评论或反馈信息,以增强用户间的交流。最常见的社会化媒体形式有博客、微博、论坛、维基百科、播客、社交网络等,如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都属于国际著名的社会化媒体,其用户群体十分庞大。  相似文献   

8.
李飞 《新闻世界》2010,(8):203-204
媒介技术的进步和传播产品的大众化,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也渗透到了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日益依赖媒体来获得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判断,媒体已成为各年龄段受众社会化重要的渠道。信息世界偏向于追求纷繁复杂,而人类的内心世界倾向于追求井然有序,二者之间的矛盾为受众社会化失败和偏离埋下了诱因。本文探讨媒介对受众社会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探寻减轻这种负面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科技的进步、观念的革新带来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对现实世界的政治、社会、经济、外交和军事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微博为例探讨了社交媒体中的数字行为主义,旨在用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数字行为主义在中国的表现方式和发展趋势,并通过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社会原因,来阐释我国政府树立"社交媒体执政意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识别并界定一种"技术迷思"的概念来回应当下发展传播研究停滞不前的困境。具体而言,在回顾发展传播学术思想的过程中,将"技术迷思"视为理解发展背景下媒介角色及作用的研究透镜,通过它检视发展传播知识生产中被强调和被忽略的方向,以发展传播研究不同范式针对"技术迷思"的"对话"来厘清范式间的复杂关系,同时反思技术迷思对发展传播理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12,(7):176
国外研究机构eMarketer预测,2012年全球广告主将在社交网络广告上花费77.2亿美元。是死守成本效率越来越差的广告营销模式还是挖掘"人"背后的需求与价值,成为当下营销业者需要思考的话题。Facebook的利器:8亿用户大数据从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新浪官微曾发布过的数据来看,在财富500强中,58%有Facebook帐号,62%有Twitter帐号,23%有官方博客,43%留意到社会化营销对销售有帮助;国内情况,已有超过13万家企业开通了自己的新浪企业官方微博,也有过半的个人微博用户关注了企业微博,社会化营销日益重要。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受众更多的选择从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以往的科技公司如Facebook正逐步演化成新的媒体平台,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而随着科技的发展,Facebook从去年起宣布引入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人工,来完成新闻编辑。然而人工智能新闻编辑的上岗,却引发了众多问题,最为人诟病的即是"fake news"(虚假新闻)。本文从去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新闻报道入手,梳理了Facebook从去年开始对人工智能新闻编辑的尝试,并系统介绍了Facebook人工智能新闻编辑的运作原理及机制,并对其核心概念"算法"进行了解析。同时,结合Facebook公司财务报告,对Facebook从科技公司向媒体平台转型进行了利益角度的解读,为科技和媒体的交融提供了新的样本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兰台世界》2014,(Z3):130-131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web2.0环境下,不同类型的社交媒体工具应运而生。一时间,社交媒体一词在网络上成为了热门词汇。Eri Quanlman在《颠覆:社会化媒体改变世界》一书中说到:"推动市场变革的是广大的消费者,社会化媒体就是这一变革的工具。"社交媒体不仅仅是市场变革的工具,它还将改变档案馆的服务方式。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优越性为提供社会化的信息服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平台。如何利用社交媒体的信息服务优势,  相似文献   

14.
陈暐 《视听》2021,(1):127-128
当下,自媒体短视频发展如火如荼.本文以乡村题材短视频博主"华农兄弟"为例,剖析其走红背后的运作方式,认为这体现了技术更迭驱动下来自乡村自媒体运营模式的升级转型和盈利模式的发展变化:技术的进步使短视频迎来了繁荣期,直播行业迅速发展以及快递行业的逐渐完善让"直播带货""IP运营"等成为乡村自媒体增加收入的新途径.尽管4G乃...  相似文献   

15.
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发布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Facebook排名第9,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2011年5月,《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注册账号,到2016年2月,其粉丝量已经达到1440万,远超《纽约时报》,位居全球报纸媒体粉丝量第一。然而,巨大的粉丝量并没有让《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的用户参与率产生出色的表现,据评估网站Sociograph.io提供的数据来看,《华盛顿邮报》2017年8月的参与率为1.44%,而《人民日报(海外版)》仅有0.87%。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两者的优势与劣势分别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来反馈用户在Facebook上使用《人民日报》的方式,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传播效果,探究其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推广的策略,并据此提出了有助于《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推广的三条策略:"增加互动"、"发帖类型多样化"以及"精简长度"。  相似文献   

16.
王家东 《新闻记者》2023,(10):57-68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技术被寄予厚望。以云平台为代表的技术基础设施被认为能改变县级媒体所面临的困境,从而赋能媒体融合转型发展。这些话语呈现出技术赋能的迷思特征。本文通过基础设施研究的路径,基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审视当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技术基础设施问题,以揭开技术迷思的黑箱。研究发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存在以云平台为代表的广播电视技术系统,以及以手机、短视频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技术系统,二者深度互嵌在一起,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技术基础设施。这一基础设施又是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嵌。这种多层面的、互嵌的基础设施不是先验的存在,而是与正式结构协商的本地实践,正是这一本地实践使技术赋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赵源 《东南传播》2015,(1):110-1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化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由于其具有互动参与性、高度透明性以及社交性,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信息的分享和传播。而企业也认识到了社会化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其视为一种新型的营销传播平台,以求提高营销效果。本文分析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特征及优势,以可口可乐在2014年5月推出的新包装"歌词瓶"为例,探讨其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滢  秘丛丛 《青年记者》2017,(28):82-84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9月7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二(67%)的美国成年人在社交网络上看新闻,这一数字高于去年的62%.其中,在Facebook平台看新闻的占45%,稳居第一位.①伴随社交网络传播实战经验的日益丰富,国外专业媒体机构对社会化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入,对社交网络账号的运营进入了深耕细作阶段.作为新兴国际舆论场,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网络平台是各国主要媒体开展传播活动的“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具有语言便利和先发优势,美国媒体一直是其中的佼佼者.那么,美国媒体是如何在社交网络上“谋兵布局”的?本文以美联社在Facebook平台上的传播为例,总结提炼美国媒体在社交网络上的矩阵布局、联动传播和内容选择策略,为我国对外传播媒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技术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层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并在认识论层面形成了技术进步主义立场与技术乌托邦主义等思想。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一方面强化了技术领域的“人工智能迷思”,另一方面则隐含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全球性的、全方位的竞争与霸权话语。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行必要的伦理判断,是消解“技术迷思”的有效路径,也可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明确的价值立场与行动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Web2.0所带来的互联网媒介技术的变化为起点,分析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具有"以人为本"的技术理念,共享、联通与聚合的运行方式,社会化搜索是传播渠道,用户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等特点,认为社会化媒体所形成的文化症候除具有网络社会的基本特点,还具有弥漫与渗透、关系与连接以及多重身份主体和延伸的自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