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新闻漫画评点近一段时间,漫画界的同仁及爱好者们针对繁荣漫画创作所面临的窘迫,讨论得最多的仍是“漫画要富有生活情趣”这个久议不衰的老话题——漫画不源于生活、不揭示生活,作品缺少生活情趣,就难于“更上一层楼”。黑格尔说:“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通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只是  相似文献   

2.
从审美角度谈新闻素材的选择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陈堂发新闻作品作为反映和记录短时距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需要注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就内在美的尺度而言,主要体现为对原始新闻素材的选择。这种美的品质力求忙中求美,杂中求美,简中求美...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美感,直接诉诸于新闻作品中的形象。形象,是美的“载体”。没有形象的新闻作品,也就无所谓美。形象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具体可感性。新闻作品中的形象,如;人物、景物、事物、故事等,它们犹如生活中存在的那个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面对新闻形象,就像面对生活本身一样,具有强烈的感染效果。 1.化虚为实屠格涅夫说:“写作过程中——从来不是观念,而永远是从形象出发。”所谓“从形象出发”,不是不要思想性,不要指导性,而是要把思想性、指导性融化在形象之  相似文献   

4.
陈燕侠 《传媒》2015,(2):77-78
“新闻诗学”,即运用文学特别是诗歌艺术美化新闻作品,将美学、文学、诗学的理念与新闻事实融合,实现新闻报道信息和审美的双重价值.记者运用诗化艺术创造新闻的意境美、塑造新闻的形象美、营造新闻的气韵美,孕育了真与美兼具的“新闻诗”.  相似文献   

5.
美感,是许多领域都在探寻的课题。新闻作品要争取更多的读者,就要着力表现出美感,使读者赏心悦目。一谈到新闻作品的美感,就自然要提到真实美、立意美、结构美、主题美等。这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从新闻导语的语言艺术来说,意境美、形象美、动态美、情景美、风趣美等就显得突出了。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表达是写作活动的最终归宿。导语中如果以优美的语言作向导,就能把读者引向优美的境界中去。一、导语中的意境美。所谓意境美,就是指作者思想感情的“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境”相契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导语中创造意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谢顾问:我是个打字员,喜欢新闻写作。有一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新闻作品不同于文艺作品,因为它是写真人真事的,那么,新闻作品的语言也讲究美吗?北京军区后勤部龚宝瑞龚宝瑞同志:就人而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爱美?就文而言,讲究美也是各种文体都需要的,所不同的是,不同的文体对美有不同的要求罢了。那么,新闻作品的语言需要什么样的美呢?——简洁美。即叙述简练、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意思明白、肯定,不含糊其辞、犹犹豫像;篇幅短、句式短,读起来顺畅自然,朗朗上口。——朴实美。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相似文献   

7.
阅读外国优秀的新闻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提高自己写作新闻作品的能力。但由于各自的国情不同,导致一些读者对外国优秀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艺术价值等缺乏一定程度的理解,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由王蕾编著的《外国优秀新闻作品评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6月版)  相似文献   

8.
2005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终评近日结束。获奖作品中有优秀广播新闻12篇,优秀广播社教作品10篇,优秀电视新闻17篇,优秀电视社教作品17篇。另有奖项为“广播文艺”10篇,“广播剧”3篇,“播音与主持”11档(节目),“广电报刊新闻、专稿”6篇等。从终评的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与社教作品看,题材范围较广,基本上反映了2005年度上海改革、发展、进步的概貌,真实记录了上海以及国内的重大新闻事件与社会活动,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弘扬了新闻宣传工作的“主旋律”;而且从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文化传播内涵看,一批新闻、社教类作品,体现了人间真情、人文…  相似文献   

9.
研究艺理论和美学的专家学们常常把“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艺术纳入美学范畴,把艺作品看作是作家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然而,却很少能包容新闻及新闻报道登堂人室,甚至有人明确提出新闻作品不能进入主体的审美视野和进行审美观照,笔以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认为新闻“来源于生活”而又“拘  相似文献   

10.
搞好新闻报道,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水平是新闻工作者时常要面对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新闻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进而从最广泛的层面上揭示出新闻报道的“真、善、美”标准。在新闻报道中,“真”就是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社会客观实际的“正确的舆论”;“善”就是通过“真”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来影响、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美”是对高质量的、优秀的新闻作品的要求,它既包含新…  相似文献   

11.
由省记协主办的第三届“山西新闻奖”(1993年度)评选于4月28日在吕梁地区揭晓,211件优秀新闻作品获奖。 “山西新闻奖”是全省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全省各级报纸、电台、电视台及中央新闻单位驻晋记者站,均选送了1993年度影响较大的新闻作品参加了这届评选。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很容易贬值,“今天的新闻是金子.到了明天就成了银子,冉到后天可能就成了垃圾”,可见新闻掉价之快。但这也仅是对一般的新闻作品而言,而精品级的新闻作品则是例外。  相似文献   

13.
弓雪  梁艳 《新闻窗》2014,(2):91-91
生动、细腻、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对于作品来说就是枝叶,只有枝叶丰满了,才能让受众感受到生机,觉得“好看”。优秀的新闻作品以美的细节打动读者,美的新闻细节也都有一定的共性,即朴实、典型、独特和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不是低质量易碎易耗品,没有任何理由草率从事,粗制滥造,而应当如李普曼所说:“即使写街上发生的一起火灾,也要像写诗那样精雕细琢”。新闻要有诗意美。谓新闻的诗意美就是说新闻作品要具有诗的凝练,诗的意境,诗的情趣,诗的韵味。诗意美来自诗思维。有“情景记者”之称的作家、《人民日报》记者白夜在《给青年记者的信》中,强调记者在描述事实时,应当效法我国的伟大历史家,也可以说伟大的记者——如太史公撰《史记》、范晔著《后汉书》那样,赋予文章以散文思维,赋予诗思维,赋予意境。他说:“新闻领域的意境的创造或加工,同纯文学作品不同,不是离开真实材料就可以完成的。它要求在真  相似文献   

15.
新闻姓真也姓新,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说其姓“真”,即突出强调是事实的报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说其姓“新”,一指新意,一指新近,涵盖了内容和时间两个概念。这就使新闻区别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尽管这样,新闻也并非与创新无缘。诚然,新闻事实本身是不能妄加创新和创造的,否则就是歪曲就是编造就是假新闻;但对同一个新闻事实,存在着从哪个角度来表现和以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涉及到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的“视觉化”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安 《军事记者》2004,(3):23-25
优秀的新闻往往有共同之妙。人们谈到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时,常津津乐道于它们的生动和形象,说它们“栩栩如生”;说读过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说“连字都带有了风景的特色”。这些形象的说法揭示出蕴藏在字背后的视觉之美,即新闻语言的画面感和可观性。  相似文献   

17.
《新闻通讯》2010,(8):5-8
当前的媒体格局使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融合日趋深化,而对于优秀新闻作品的认定标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新媒体生态环境下,何为优秀新闻作品,我们又该如何强化精品意识,进一步提升媒体公信力、提高市场竞争力?7月12日,由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无锡日报社承办的“当代优秀新闻作品标准及成就路径”研讨会就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阎安 《新闻导刊》2004,(6):24-25
优秀的新闻往往有共同之妙。人们谈到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时,常津津乐道于它们的生动和形象,说它们“栩栩如生”;说读过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说“连字都带有了风景的特色”。这些形象的说法揭示出蕴藏在字背后的视觉之美,即新闻语言的画面感和可观性。  相似文献   

19.
盖旭辉 《军事记者》2004,(12):53-54
军事新闻摄影,顾名思义,就是用摄影的手段形象化地报道军事新闻。因此,军事新闻摄影应该以颂扬军队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用富有鲜明军事特色的作品和具有浓烈“军味”的军营生活,反映广大官兵的时代风貌,弘扬主旋律。这种体现“军味”的新闻摄影作品,要牢牢把握人民军队的宗旨和本质,代表先进化前进方向,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入,  相似文献   

20.
报纸副刊与新闻版共同担负着舆论宣传职责。搞好副刊作品的弹性设计,无疑会强化宣传效果。 这里的弹性,是指作品对不同受众的接受力所展现出的伸缩性。本文在阐述这一命题时有两个前提:(一)这种弹性既是就整版效果而言,又是针对单篇作品而言;(二)这里的“单篇作品”主要是指那些文学体裁的作品,包括那些带有创作痕迹的“准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