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闻写作的“视觉化”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安 《军事记者》2004,(3):23-25
优秀的新闻往往有共同之妙。人们谈到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时,常津津乐道于它们的生动和形象,说它们“栩栩如生”;说读过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说“连字都带有了风景的特色”。这些形象的说法揭示出蕴藏在字背后的视觉之美,即新闻语言的画面感和可观性。  相似文献   

2.
先做些蹩脚的比喻:在生活面前.新闻是摄像机.文学是五彩笔;新闻是事物的原生态,文学是事物的深加工;新闻是嘹亮的清唱,文学是浑厚的和弦……它们有着各自的状态和舞台。然而,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在相互独立的同时,又兼容你我,难以分割。诸如.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作家怎样超拔浪漫、想象丰富,其本质都与生活的影像叠印在一起——这与新闻相类:新闻中的美文,也绝不会简单粗糙地传递一个事件本身.而要尽力使文章圆润鲜亮——这与文学共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两种体裁的特征.相当程度上在“真实”与“艺术”的链条中携起手来。而所谓“新闻文学”正是主张在新闻创作中要充分利用文学手段,使之达到“真实”与“艺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3.
高建华 《新闻知识》2004,(12):54-55
低俗新闻被称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之一,抵制低俗之风被列入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整顿新闻队伍,净化新闻市场的主要内容之一,可见低俗之风对新闻界、对全社会造成的危害已相当严重,已到了不得不坚决抵制的程度。如何有效抵制低俗之风,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形象,新闻媒介的形象,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新闻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标题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有人曾形象地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还有人说“标题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精彩新闻”这话一点也不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说新闻”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一时占据了电视台各档新闻节目的主要位置,渐渐地,似乎庄重大方严肃规整的播报样式成了固步自封的保守样式,而“说新闻”则成为个性色彩的展示。那么,“新闻播报”与“说新闻”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自身都有什么特点?如何防止  相似文献   

6.
向熹 《新闻界》2001,(1):21-22
北京、上海、广州都提出要建立区域的“会议中心”;“会议经济”也成为经济研究人员的案头之题,而报纸尤其是机关报,却在为“会议新闻”头痛。   笔者参加的各种会议多了,对“会议新闻”的抱怨听多了,也着手作了些研究,才发现这原来不是一个小题目。本文陈述了近期的研究结果。   一、理一理“会议”的概念   “会议新闻多了,所以报纸一版不好看”;   “要改变现在的状况,必须改变会议新闻的写法,作到‘跳出会议写会议’”;   ……   这样论断与评价我们听得多了,它们传达着同样的信息:对新闻来说,会议不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媒语言采用白话,追求浅显明白,但是过度的“白”,却有平得没劲、淡得没昧之弊;“新闻不能读”之叹并非耸人听闻,足以发人深思。言作为语言体系已经退出历史,但是,言的语言材料还是值得借鉴的.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读(拉奥孔)》中所说的.“许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时间的推排消蚀,在整体上都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时效。  相似文献   

8.
谭敏 《新闻知识》2000,(1):39-40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新闻界交流的加深和电视自身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栏目和节目形式相继产生。“说新闻”就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在这种新的节目形式中,播音员以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出现,以亲近性、可信性和个性化的主持与观众形成信息和情感上的交流。“说新闻”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形式为各电视台纷纷看好,也立即成为电视从业人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拟就“说新闻”的产生背景及特点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同行。 “说新闻”产生的背景 “说新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说新闻”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  相似文献   

9.
有人将“我问故我在”作为记者职业的一个形象表述。可以说,任何一条新闻的产生,都少不了记者的提问。做一个合格的“问者”,应该是记者不断为之努力的一个方向。做好“问者”是做好记者的前提记者不仅应该是新闻事实的记录者和报道者,首先还应是新闻线索的挖掘者、探索者。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很容易贬值,“今天的新闻是金子.到了明天就成了银子,冉到后天可能就成了垃圾”,可见新闻掉价之快。但这也仅是对一般的新闻作品而言,而精品级的新闻作品则是例外。  相似文献   

11.
胡娅莉 《新闻世界》2003,(12):30-31
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新闻摄影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新闻摄影中瞬间形象表现的重要性。可以说,以瞬间的形象表现为主.是新闻摄影与其它新闻样式的主要差异。新闻摄影的“闪光瞬间”.往往是稍纵即逝的瞬间.瞬间形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电视短新闻的文字稿的写作,目前有着不同的说法,其分歧主要集中在对画面和声音功能的不同理解上。在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中,电视画面和声音是紧密联系的,不是相互游离的。它们的相互联系可以说自一条电视短新闻的构思之初就开始了。新闻写作是以采访为基础的,电视也不例外。当我们在考虑电视新闻写作的时候,其实往往是已经经历了前期采访、现场采访拍摄、初步编辑等过程,此时构成电视短新闻的典型画面已经成型,我们主要考虑如何写出与这些画面相匹配的语言文字稿。有人很形象也把电视新闻的写作比喻是“带着镣铐跳舞”。这个“镣…  相似文献   

13.
《新闻爱好者》2001年第9期发表了刘军民的《新闻中的想象》一文。文章要求新闻采写者“敢于理直气壮地,‘离经叛道’”,“以这些已非原汁原味的材料为基础进行再造想象”,并且认为:“已经发生的事实可以用想象加以复原和修饰……在消息、评论、通讯和报告文学等各种新闻文体中,的确可以甚至需要一些适当的想象成分,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对特定的环境和景物,在保证真实而不至于引起误解的前提下,以一种新的形象,予以艺术的展现……”一言以概之,作者就是要求新闻采写者对新闻的场景进行大胆想象,以保证新闻的生动性和…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在新闻中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它有时是一种量的表示,有时是一种质的反映,有时给人以新的形象,有时又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同时,数字又是一个毫无感情的符号,用得不好也会给人以单调、枯燥、繁冗的感觉。怪不得有人曾说:“数字好似油彩,可以使新闻须眉毕现,神采飞扬;数字又如陷阱,有可能毁掉新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与司法制度是体现一个国家民主明程度的窗口,也是构建社会正义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人形象的把传媒与司法的关系比喻为“一对常相厮守的欢喜冤家”。特别是在现阶段,新闻传媒和司法仿佛在一夜之间变得谁也离不开谁。虽然他们分别有自身的价值取向——新闻信奉新闻自由;司法强调司法独立,但它们都不能离开或漠视对方的存在:新闻传媒如果放弃对司法行为的报道和监督,则意味着它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宝贵的素材来源,甚至可以说这将造成话语权的缺失;而司法行为如果离开了新闻传媒的有效监督,司法独立有可能会变成司法独裁,司法公正将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16.
所谓视觉新闻,就是作者将自己目击到的或经历过的新闻事实描摹或拍摄给受众看。从电视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现杨报道”;从报刊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新闻特写”。规觉新闻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作者是事件的目击者成经历者;二是采用描摹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三是现场感强。 一、视觉新闻的构成 视觉新闻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作者观察并描摹出事件,我们称之为“作者的视觉”。另一部分,是受众通过作者的描摹看到新闻事实的真相,我们称之为“受众的视觉”。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视觉是主动的,作者视觉的内容决定着…  相似文献   

17.
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早成共识;并因此使记者在群众中享有颇高的威望。而记者还有另外一面,则尚少提及———那就是:记者还堪称“无枪之将”。如果记者的这一面得以宣扬,既能加强记者自身的激励,又可进一步光大记者的形象。为“无枪之将”提供佐证的,莫过于最近的阿富汗战争了,因为那里同时进行了一场“新闻战”。阿富汗战争,已经被称为“新型战争”、“反恐怖战争”、“第四代战争”、“灰色战争”、“不对称战争”、“不对等战争”……令世人目眩。而同时进行的“新闻战”,则也不乏激烈壮观,其样式不仅带有自己的特色,而且…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常常写出些新闻非新闻、文学非文学的东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新闻与文学的语言特点把握不当,思想认识上的模糊,不能不说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紊。新闻语言的本质是“信息传播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①,因而特点是准确、通俗、简洁;文学语言的本质是塑造形象的语言、传达感情的语言、审美独创的语言,因而特点是准确、形象、富于感情。诚然,新闻为丰富、扩大自己的表现功能,往往借助文学作品的篇章结构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正如艾丰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说:“新闻…  相似文献   

19.
学是通过语言形象的艺术,它可以使读感同身受,其实,新闻作品也需要形象地描绘现实,新闻写作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尤其是速写,特写和现场短新闻等体裁更应如此,介是,有不少编辑记只重视抽象枯燥的途述,不重视绘声绘色地描写,有的记在新闻中偶到有一段形象描绘,编辑常以“新闻要简炼”为名而将其删除了,看部分获奖新闻作品,甚至获大奖的新闻作,我是因为题材新颖和分量较重,其字表达则是不敢恭维的,作品虽然语句通畅,事实叙述清楚,但字干巴,可读性较差,新闻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20.
新闻之“德” 新闻人“掌握”着被称作“社会雷达”和“社会监测器”的新闻传媒——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机关”。新闻舆论引导人们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从某种意义说,舆论促进着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因此新闻人的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