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编辑此文时激动不已。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没想到是本文的作者在江苏省县(市)报经济新闻竞赛中竞有三篇作品获奖,其中有一篇还获得一等奖;另一个没想到是作者竟是一位县报的业余通讯员。作者曾经自谦“完全是门外汉”,其实,她很懂得新闻写作的真谛:“我写报道全写自己切身的事,写自己非常熟悉的人和事,写自己在生活中切身的感受,阐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见解,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这里发表的作者的体会文章值得我们专业新闻工作者认真读一读。借鉴这位通讯员的经验,多写一些来自生活切身感受的经济报道,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2.
作者提出的问题极有针对性。把撰写论文仅仅当做晋升职称的“敲门砖”,是写不好论文的。从编者的角度说,要对得住花钱买杂志阅读的订户。否则,等于自己砸自己的饭碗。作者只有先解决好“文章合为谁人著”的问题,才能和编者、读者利益一致起采。  相似文献   

3.
“爬格子”的人,修改稿子是常事。然而一些初学写稿者,往往不会修改自己的稿子。有一种“自己的孩子好”的感觉。他们说:“看别人的稿子,挑毛病有道,轮到给自己的稿子修改,就没辙了。”这是作者的通病。修改稿子,首先必须注重文章的思想内容,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才能从文章的结构、修辞、逻辑、错别字等方面来修改。一篇好文章,往往是在“文不厌改”中取得成功的。古今中外,关于重视修改自己的文章的故事很多。马克思写《资本论》,前后花了40年功夫,反复修改,并且一次一次推迟出版时间,才使巨著成为经典著  相似文献   

4.
读者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问:这还用说?电视剧当然不是电视新闻报道!但是,事实证明,这两种创作形式不仅一些初学电视剧创作的业余作者分不清,电视台的不少编辑记者有时候也把它们混为一体。因为工作关系,笔者常常收到业余作者写的电视剧本子,有的开宗明义说:我写的是我市某某英雄人物,事实真实无误,如果电视台有兴趣拍摄,可以请英雄本人自己演自己。有的作者说:我写的是最近发生的真实事件,如果有拍摄价值,经历这件事的原班人马可以把事件再现一遍,拍得绝对真实!  相似文献   

5.
题材是作者写进作品的材料,是作者写作的对象。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是写报告文学重要的一步。报告文学写的是真人真事,但并非生活中所有的真人真事,都可以写报告文学。必须善于选取能够表现时代精神的人和事,作为报告文学的题材。选材抓住时代精神报告文学反映时代精神,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富有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特色的人和事,报道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成功的报告文学作者,都注意选择现实生活中一些重大的矛盾冲突和感人肺腑的人和事作为题材。也只有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才能充分表现我们伟大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我是《新闻与写作》的经常读者,不经常的投稿者。这本刊物登载的我写的少量文章,可能对读者有些用处;其他作者写的大量文章,对我大有用处,这就是交流。刊物编者在这个交流中做了出色的组织、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写文章要有激情,激情澎湃才能做好文章。无论是写事件性的稿子,还是写人物类的稿子,或是写言论稿件,只有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8.
最近的报纸上短文章多起来了,读者很欢迎。可是,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反映。有的作者说:“写小块‘豆腐干’,没有多少意思。”当编辑的也往往觉得为难:“人家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经我们左砍右删,弄不好就‘伤筋动骨’了。”文章要编、写得短小精悍,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编辑、作者的笔下功夫正表现在这里。为了提高这种能力,我看,读点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会有裨益的。契诃夫的文笔很简练。他善于在短小的篇幅里,表现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容。他有一句名言:“简练是才能的姊妹”。他还说过:“学会写得有才气,也就是写得简练”。他的早期名篇《小公务员之死》,总共不过一千六百余字;人所熟  相似文献   

9.
在某报举办的记者、通讯员培训班结业考试中,有一道题是给一条消息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评介文章.参加考试的同志,大多数人不知道怎样写.考试结果,在近50份考卷中,只有几份得了优,其余大多数是良好和及格.考试之后,有些同志问:什么是评介性稿件?为什么要写评介性稿件?如何才能写好评介性稿件?我就这些同志提出的问题,结合考卷中存在的缺点,联系自己撰写评介性稿件的体会,谈如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这篇访问蒋筑英的导师王大珩的专访,不是写在蒋筑英病逝的时候,也不是写在全国刚刚开展学习蒋筑英活动的时候,而是写在事过几十天之后(载1983年1月10日北京晚报)。但是它仍然能吸引着读者,并且成为同类报道中较有影响的一篇。这里面有什么诀窍吗?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作者的新闻敏感。作者没有在专访中写上一段王大珩学习蒋筑英的感想,也没有让王大珩去追述一段蒋筑英的往事,因为这类文章王大珩自己就不止写过一篇。作者把自己的视线转向人们尚未充分重视的问题上,这就是随着学习蒋筑英活动的深入发展,如何把对蒋筑英的痛惜之情转化为关心、爱护知识分子的力量,推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而  相似文献   

11.
谈写作(一)     
(一)写作——认识过程和表达过程的统一写作方法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基础是:浩如烟海的书籍、文章、诗歌和人们的写作实践。古往今来的作者,写了这么多作品,有了心得,有了经验。作者自己,或者研究文章写作的人,把这些经验总结起来,于是产生了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华日报》开设《社会生活版》一年多来,在广大通讯员和读者的支持下,刊登了一些有一定影响的稿件,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但总的来看,有深度的、能给人以较多启迪的稿件还不多。本文想结合对一些稿件的分析,探讨如何将社会新闻写深的问题。 (一) 从《社会生活版》来说,“社会透视”这个栏目里的文章相对要深一些。但从来稿看,“社会透视”——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多,分析少,大部分是写单个事件的。这与作者的功力(观察、分析能力)有关。有一部分作者文字基础不错,对一些社会现象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未能涉足“社会透视”,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养成从宏观上考察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写稿五要     
我觉得给刊物写稿件,要想刊用率高,除了基本功要练好之外,应特别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观察问题立足点要高一些。“欲穷干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站得高,才能看问题更准确、更明白。所谓站得高,就是站到党和国家的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的高度,去认识问题。1990年档案部门依法抓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形成高潮,这是一项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我抓住题目,自己动手并组织大家写了《以升级为动力,全面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档案利用是档案之魂》、《依法治档,全面发展》等文章,都被《北京档案》刊用了。  相似文献   

14.
既然提倡写工作经验总结,就需要对工作经验总结这种文章形式,有一个恰当的认识。记得50年代初期,一位负责同志批评《人民日报》,说报上的文章都是工作总结,看这样的文章,很倒霉。这个批评是对的。因为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的有些文章确实写得不好。但是,这并不是工作经验总结这种文章形式的罪过,而是一些作者写得不好,只是罗列现象,枯燥十瘪,把它弄成了一种死板的格式。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编选了三卷本《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15.
张世泰 《图书馆》2007,(1):125-127
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是一本专门为大学生如何走向成功而写的书。这本书具有如下特色:作者以师者风范,循循善诱,传道入微,解惑明理;作者用“成功同心圆”诠释人才素质和成功秘诀;作者以自己的成功经历说明,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6.
你,我,他,这三种人称在抒情散文中均有运用,而运用最多的便是第一人称“我”了。我,是作者在写自己(有的散文也不独是写自己,所谓“大我”,本文不涉及这个问题),既在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对自我形象作一些描绘。所以说是自觉的,即是在构思一篇散文之时,将自己的形象揉进去了,这个我,也许是愉快的,也许是抑郁的,也许是聪颖的,也许是愚拙的,反正是我在写我的思想和行动。所以说是不自觉的,写的是他人,或者是风光,然而有时又避免不了要把自我作一些描绘,或者是感怀,或者是踪迹。也可能作者不曾想写自我,却是自然而然地流泄于笔端。下面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谈谈自我形象的描绘。有的散文中作者是在展示自我的心境。鲁迅在《藤野先生》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  相似文献   

17.
广播工作是一个有职称的职业,评职称就要写论文。有些广播工作者工作很出色,也有很多工作成果和体会,但是却视写论文为负担或者不理解如何写出优秀的论文。不能发表论文,不仅影响了职称评定,也不能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成果。本文从一名广播杂志编辑的角度,阐述如何才能写出令编辑眼前一亮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大量的问题,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缺乏正确的认识。什么“民主”、“平等”、“人性”、“真理”、“社会实践”、“人道主义”、“组织性”、“道德”、“权威”等等,都有一大堆糊涂观念或错误的理解。对这些糊涂的观念,压服是不行的,打棍子更不行。因为这样作不但无济于事,而且要引出相反的效果。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许多确有造诣的作者,不乐于写这样一些能启迪青年的文章,而另一些急于出人头地的中青年作者,又不愿意扎根于中国的实  相似文献   

19.
6月2日,著名作家秦牧对广州日报记者谈了他对报纸编辑工作的看法。秦牧说,报纸的编辑,主要是做好编辑工作,但也应该参加一些采访活动,动笔写一些文章。不用多,“一些”就行了。这样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编辑工作上,又能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稿和写作水平等)。既编且写,在完成编辑工作的基础上多少写一些,不要走极端,要么只顾埋头写东西,工作应付了事(现在有个别编辑就是这样,只顾自己写东西,对编辑工作不负责任);要么只是埋头于编辑工作,没有写作的要求和实践。作为编辑,要认真负责,从难从严对待工作,防止出差错。现在报纸上出差错太多了。有一家报纸,把“佼佼者”写成“皎皎者”,起码连过四关——作者、编辑、值班编委和校  相似文献   

20.
做期刊编辑工作,经常面对这种令人感慨的局面,一面是大量选题雷同、内容陈旧的来稿撞车“沉没”,一面是一些栏目所需角度、见解新颖,有个性特色的文章常属紧缺品种。一些作者写论文为什么跳不出人云亦云的老套子?这除了与作者所处环境缺乏学术氛围条件有关外,还与作者能否认识和利用资源条件,是否善于优选定位、扬己所长的思维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前文已谈了营造学术研究环境的客观条件问题,这里再从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谈谈开发利用资源条件、确立竞争优势的问题。资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这里仅就通常新闻业务研究与撰写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