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建辉 《湖南教育》2003,(15):36-36
生态知识是《自然》教材中研究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生态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根据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自然》生态知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教师要提高对生态知识教学的认识生态知识对人类的作用已日趋明显。目前,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已成了世界性的灾难。认识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是人类必须研究的课题。对少年儿童加强生态知识教育是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同时,少年儿童时期也是人一生中长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基础时期。因此,我们教师…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智慧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知识灌输课堂而言的。传统的知识灌输课堂是适应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课堂,生态智慧课堂是适应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课堂;传统的知识灌输课堂重视知识的灌输,生态智慧课堂强调品格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知识灌输课堂以追求考试分数为目的,生态智慧课堂以促进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3.
本土生态知识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经验智慧,具有普同性知识不可替代的特性。本土生态知识在特定环境的生态维护中具有积极的现代价值,生态维护可以从中汲取资源,以最有效地维护所在地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篇文章最先说明了生态文明的含义,从而阐明增强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生态文明的必要性.文章主要是从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知识概要入手,探究生态文明知识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就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存在的问题分析,重点都落在解决这些问题的上,生态文明知识的创建和设立是国家必要的问题,同样也是建立安定社会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知识生态着重研究知识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教学方式和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可以运用知识生态原理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基于此目的,首先,阐述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剖析了高职教育的知识生态结构。其次,从知识生态角度提出了高职教育的知识生态特性。最后,提出将知识生态原理运用于高职教育管理中,构建基于知识生态观的高职教育管理思路和框架。系统剖析了知识生态观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以及学生观和教师观。  相似文献   

6.
"在交互中共享学习生态"的自主学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支撑下的自主学习,是通过参加到学习群体中的众多个体共同营造学习生态,“共享”学习生态,在与学习生态的交流互动和相互作用中,吸纳、内化学习生态的知识营养,并在对学习生态的吸纳、创新、反馈的循环反复中不断优化学习生态,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营养,以达到建构知识和培养能力,实现专业发展的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立新  杜刚 《时代教育》2015,(4):125-126
现代知识生态原理着眼于知识体系和环境间的和谐共存,这一理念十分符合当前社会及高职教学方式的改革所需,因此可以尝试将知识生态原理应用于高职教学的发展中。本文就以此为论点,对知识生态原理应用于高职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展开分析,阐述了高职教学中的知识生态,以及所展现的特性,最后提出了将知识生态理论应用于高职教学的整体构架与思路,系统地解析了知识生态下的学生观与教师观。  相似文献   

8.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广大林业干部职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林业干部职工的生态文明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林业干部职工掌握了一定的生态知识,具备了基本的生态文明素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一些生态问题认识模糊,缺乏理论和系统教育。为此,应从生态知识教育、制度机制建设、舆论宣传和典型示范等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具有现代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情感、生态文明意志和生态文明行为.针对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缺乏有效组织、缺乏宣传创新和缺乏合理评价等问题,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可以从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生态文明教育技术和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论教材的生态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在教材中应以“动姿化”的方式存在,为此,教材设计应依循生态式设计这一基本理念。生态式设计强调在教材中建立一种良好的知识生态关系,突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特别是它们之间的互补共生关系。具体说,必须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知识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之间以及相邻学科(或学习领域)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生态教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但目前有关高中阶段生态素养培育的研究较少,并且缺乏课堂与户外衔接的培育方式。文章基于卢卡斯模式,结合培育生态素养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建议提出,教师以地理课堂为载体构建学生的生态知识背景,根据教学内容中的生态教育元素设计相应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生态问题,促进其生态观念内化、生态行为外显,并建立生态素养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影响课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知识观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针对传统知识观的弊端,澳大利亚学者高夫从生态政治角度提出了新的知识观。通过分析生态政治知识观的背景和观点,该知识观对课程产生的影响有:课程具有生成性和动态性;课程具有生态性和整体性;课程具有生活性和经验性。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26):81-83
生态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语言是在交际中习得的。翻转课堂把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学习。生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在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构建出来的一种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生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适应了2012年国家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生态课堂从生态的视角,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时代要求出发,它超越了只是对知识关注的传统课堂,这种超越不是抛弃,而是发展。因此,生态课堂是建立于知识课堂之上的课堂实践。结合复兴区重点课题《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对高校的生态安全教育作出分析,指出当前高校的生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设置不够合理、缺乏长远意识等方面的不足,并从加强高校生态环境建设、深化高校生态教育改革、加强高校生态实践教育、建立高校生态安全知识库、建立高校生态安全知识链这五个方面提出高校生态安全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信息生态的视角,将网络课程划分为生态个体期、生态种群期、生态群落期、信息生态期以及未来的知识生态期。信息生态期的网络课程设计,需要借助云计算、智能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等技术,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混合的信息生态系统。"吴地文化遗产"网络课程的目标是面向大众和中小学生提供文化遗产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具有开放性、社会性课程服务的特征。通过信息生态资源、教学活动的设计,整合不同课程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文化遗产知识的信息生态链,实现在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的联通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培养和提高公民生态文化教养的重要阵地。通过高校规范的教育方式、系统的知识学习、和谐的环境熏陶,使青年学生具备建设生态文明所需的生态文化教养,对切实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应以系统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生态文化教养为目标,并针对大学生的学习规律,以案例教学为方法,以实践教学为手段,系统开展生态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生态伦理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形成的意识形态。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社会最活跃的群体。通过对大学生生态伦理知识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生态意识总体积极向上,对生态伦理知识有所了解但有待深入,生态伦理情感丰富但需加强引导,善待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有待进一步养成。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生态环境实践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信念和自觉行为,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教学生态化是以课堂为落脚点,用生态的理念,力求营造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可持续性教授知识、学习知识和交流知识的数学课堂教学生态环境。而数学审美教育在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生态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是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从生态知识的传授、生态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创新生态教育活动等方面培养理性"生态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